分享

张选民||拾地软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拾地软

张选民

所谓的“地软”,就是中医学上的“地衣”,也叫地皮菜、天仙菜等。其实它就是一味营养丰富,具有清热明目,收敛益气功效的中草药,《纲目拾遗》说“清隔,解热,利肠胃。”,《名医别录》说“主明目,益气,令人有子。”,无论如何它对目赤红肿,夜盲,烫火伤,久痢,脱肛等病症,的确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过,我陕西蓝田一代的人,还就把它叫着“地软”了,这也是观其表,看其形而命名的,很具有些“科学性”,因为它的确是贴地而生,其质又软软乎乎,所以叫个“地软”,也就没错了。

地软,它就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由藻类和自由真菌共同形成的,也是当代餐桌上,一道难得的美味佳肴了。其实,那些困难时期,我们那里的人,不但是把它当成冬春季节的一道“美食”,而且更当成是裹腹的“替代菜”了。那些年代,深冬早春的时节,也正是中国人传统的春节前后,也正是吃食紧张的“二晒月(农历的二三月)”,早年打下的粮食,经过了一个年轮的消耗,马上就要吃完了,而新的粮食还没有成熟,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连自然界也是“冷酷”着,少有一丝的吃食奉献给人们,所以,一家人肚子里的“油水”,也早是空空如也,人们的吃食,也就捉襟见肘的困难着,就家家户户都要“消减”着吃食,紧紧张张的过着日子了,这个时节,唯一能吃,并且还在地表生长着的,而且还美味如同肉类的,也就只有这个地软了,有时候,为了春节前的“蒸馍”,大人还会派我们专门去沟里,找些子地软回来,蒸些“豆腐地软”包子,借以缓解着家里少肉的尴尬。

我们这些子娃娃,穿着厚重的老棉袄、棉裤,几个小伙伴相约着,各自拿着个小笼,结伴去我们村西边的沟里,寻找地软了。经常的我们,是由有着经验,年龄大的小孩领着,这样是即安全又能拾下地软。一路上,不知疲倦的小伙伴们,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不一会儿,也就来到了沟畔上,沟道的“抽风”,还就吹得我们紧缩了脖子,这时有经验的大娃,就瞄着拾地软的地方,也决定着我们要去的地方,确定好了之后,我们才会结伴而去。这个地软,还就喜欢生长在了阴坡,阳坡的地面,太阳光太强了,不利于它们的生长,所以,我们一般还就选择那些子大些子的阴坡,再由有经验的大娃,给我们大概划分了区域,我们才踏着冻瓷实了坡路,小心翼翼的走下了坡,开始着往上的寻找了。我们需要弯着腰,左手提着小笼,磨却着步子,眼睛紧盯着地面,丝毫马虎不得,因为这地软,还就黑乎乎、软乎乎的爬在了地面上,它的颜色,又和地面非常的接近了,粗看着它就是地皮了,只要你是粗枝大叶了,这地软还就会很容易给滑过去了,所以,这寻找地软的过程,还就是要仔细、认真的了,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草率了。有时候,我们运气好了,还就能发现成堆、成片生长着的地软了,它们就静静的躺在这地面上,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淡黄色的边子,肉敦敦的身子,异常的爱惜个人,我们就用右手的拇、食、中指,把个软乎乎的“肉样”地软给拾了起来。也有时候,需要我们拨开草丛,仔细去寻找了,它们一般还就“藏”在这干草枝下,或是新发芽的草底子了,只是这么静静的“享受”着。这还都需要我们万分留意,仔细寻找了,粗心、囫囵的人,还就发现不了它,只有那些头脑灵活,眼尖手快的人,才能发现了它的存在。

发现了地软的我们,一般还就会把左手提着的笼,给放得远了一些,生怕它压坏了这片子地软。我们就会激动的圪蹴下,小心翼翼的用右手,捏起这软乎乎的地软,先对着这阳光欣赏一番,水潞潞、胖乎乎的地软,颤颤巍巍,一股泥土的清香气息还就扑面而来了,这时的地软,也因为着它们身上有着粘乎乎的粘液,就会粘一些子白细的干草枝枝,还需要我们仔细把它给摘掉才行。当然,有时候,看见这地软,激动了的我们,也就顾不得这些子草枝枝了,就先是囫囵着的捏起一小搓,交给了左手,又赶紧用右手再去捡了,当把我们的左手拿满了之后,才会俩手聚着,“嗵嗵!嗵嗵!”的跑去笼里,放好了,才又折回来再拾着,如此的反复着,不但激动着,也兴奋着,不一会儿,就能把我们跑得是浑身冒汗了,红扑扑的脸蛋上,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想着一家人又能“享受”到这一顿美味了,我们的“斗志”就又强了很多,俩眼放亮的再去寻找下一片子目标了。我们彼此看着在远处的小伙伴,只看见他们的一弯腰,一起身,也就知道了他们不断的“收入”着,也就替他们兴奋着,高兴着!经常是一下午劳累的我们,还就能寻下不少的地软了。

当太阳西下,空气中冷气弥漫的时候,我们也就拾到了沟顶,几个小伙伴会再次的聚集在一起,看着彼此的劳动“成果”,比较着,羡慕着,自豪着,偶尔也会替同伴把一些子草枝枝给挑了出去。坐在沟畔上的我们,很快就被来自沟里的冷风,吹得赶紧裹紧了衣服,也对着沟道,一声声的长啸着,乐此不疲,就把个兴奋,也给传得很远、很远了!


作者简介:张选民 ,陕西蓝田人,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

乡土蓝田平台投稿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