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忠义||虎年话春联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虎年话春联

牛聚成雲天降玉,虎来踏露地生金。

虎虎生威驱疫魔,意气風发过大年。

时光也太强势,转眼已七十古稀。说到虎年贴春联,不禁我心潮起伏,暗自嘀咕,小时无知,不懂艺术,认为大红纸上画几个墨道道贴在门上图个高兴就行了。到如今也是仅知皮毛,一生与行家里手无缘,但却是一个拟写春联的忠实读者和追随者。

受前辈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从八岁起,爸爸妈妈每年春节就为我准备了几张大红纸,去渠西寇二先生家求写春联。那时文化人不多,能提起毛笔字的人很少。全村只有二先生能写对联,还能根据各家各人特点拟作春联。每次写春联都要排好长好长的队,若排队不早早起来,有时到太阳压山也未能轮到,不少人家除夕晚上还打着灯笼贴春联呢!

我家解放前三年还是一个富裕人家,祖辈为我们留下的四进间四合院,有门房、厅房、厦房和上房(后伙房),见门就得贴对联,按旧俗讲究还为灶火爷、土地爷、门神爷写吉祥对联,院内要写滿院春光,门外要写出门见喜,炕头要写老人安康,油灯旁要写小心灯火,面缸要写五谷丰登,更多的是在不同的地方要写牛槽兴旺、金鸡滿架、肥猪满圈等条形小贴。我家户大门多内容多,还要赶日落前的最佳时间贴上春联。爸妈告诉我一个秘诀:"二先生爱乖娃,勤娃,你要有眼色,帮先生磨墨、扶纸、洗砚,让他先喜欢上你,"还真灵,先生看我懂事,总是优先给我写。乡党们看我跑前跑后忙个不停,也无怨言。这就是文化,这就是道德,我欣慰,我自豪。从此我对文化人敬佩,对写春联有了很大兴趣,我爱上了它,并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久,我小时候崇拜的渠西寇二先生不在了,我毅然承担了大半个村的写春联任务。为使乡党们能得到滿意的春联,每逢年前,我走家串户,抄写农家最好的春联。在闹市我穿越中山画廊、秦苑书屋、新华书店、农贸市场旧书摊上购买现成的春联书籍。多年来,我抄写整理了近千条各行各业的新旧对联和春联,虽来之辛苦,却用之易手,虽不能即兴拟写,可我能根据各家各户特点随时改写,深受乡党喜爱

写春联全家是支持我的,屈指可数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上继父辈的传承,下至影响着妻子儿孙。春节前两天,父母总是不让我干任何事,要我早早支桌砚墨恭候。我从早到晚写春联满党们的需求,步渠西寇家二先生的后尘。可与二先生不同的是,我自备墨砚,补贴红纸,有时还免费送联上门。冻红了脸,冻肿了手,抬不起膀子,直不起腰,当看到自己写的春联贴在各家门户上,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有年春节放假回老家,我身体不适,除夕那天还没起床,乡党们早早来我家求写对联,我执意不接,决定今年不写,却挨了父亲一顿臭骂:"快起来,乡党们都找上门来了,还牛啥呢,不就是会写几个字么!"无奈,我忍痛一天不休息坚持到晚上,没吃没喝,共写大小春联和温馨标贴二百多幅。除夕夜半(春晚节目还未结束)我就发烧了,而且烧得不轻,大年早晨大家都在吃饺子,我却躺在床上挂着吊瓶,年后还住了院,这哪是过年,实是过难,难在当时,乐在其中。如今追忆,浮想联翩。昨日匆匆,无法挽留。珍惜眼前,不负流年!

张忠义,网名青山浮水出,陕西蓝田县人。曾从事体育,教育、新闻,卫生,行政等工作,研习书画,有多篇文学和摄影作品见诸报刊杂志,出版有长篇纪实文学《人生如茶》。


投稿文责自负,要求300字以上,【投稿前请仔细完善作品段落,字词引用,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作品原创首发请注明作品如有抄袭永不录取作品一周内没有发表请另投别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