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科||清明时节荡秋千

 乡土蓝田 2022-03-28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清明时节荡秋千

     扬科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除了祭祖,对清明最多的记忆就是荡秋千。 记得我的少年时代,清明节来临之前,最使我盼望的就是村里架秋千了,清明前后一个多月,那就是秋千的世界。

那时我们村上缚的秋千,可不像今天公园里孩子们玩的秋千,那是用大木料再借用一棵大树绑成两个人字架,地下挖三四尺深的基坑,将人字架基脚放进坑里,用大麻绳将人字架拉起来,再将一棵被檩条还粗的树木用大绳吊起,架在人字架上作为秋千的横梁,用一寸直径的大麻绳绑在横梁上,近乎两丈高的大秋千就架成了,脚踩的秋千板足有二尺长三寸宽。

荡秋天,可是一门技巧与胆量兼并的游戏,要想荡得高,除了有技巧外,还得有足够的胆量,不然,是荡不到一定高度的。拉起秋千绳,退到尽头,一脚踏上秋千板,另一只脚一个后蹬离地,秋千就向前冲去,双脚用力地朝前蹬,给秋千一个上升的动力,秋千就荡了起来。后退时做曲腿下蹲姿势,手将秋千绳使劲后拉,再前蹬时,由曲腿过渡到挺腰蹬腿,一前一后为一个循环,一次比一次高。有胆量的越荡越起劲,而没有胆量的人,达到一定高度,迎面的风吹得不敢睁眼,在后倒时,耳旁风飕飕的划过,犹如高空坠落般感觉,心生惧怕,就大大限制了所荡的高度,弄不好还会有惊险出现。我曾经有一次,荡到差不多一半的高度时,心里一个胆怯,一只脚就滑脱而掉下秋千板,心里一慌,急忙中想着干脆坐下来,结果是身体还没坐下去,另一只脚也滑脱了,下边有人喊道:“把绳抓紧!”我本能地两手死死撰紧秋千绳,身体悬挂在了秋千绳上,荡了两个来回,幸亏有位大哥抓住了秋千绳,我才有惊无险的下了秋千,可被突如其来的失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十三四岁的我,有了那么一股子男子汉气了,学着那些青壮年们,向着与横梁平齐的目标冲刺,终于有一天,我还真就荡到与横梁平齐的程度。秋千下的伙伴们喊了起来:“跟梁平了,不敢再荡了!”我只看着脚已经高过了头部,只觉得似乎头朝下,脚朝上了,身体有点倒挂在空中,在下落回退的那一刻,犹如梦境中高空坠落的感觉,心都要飞出来了,还使我产生了一丝惧怕。然而,那种刺激的感受,还是给了我满满的自信,更使我有了疯玩的兴趣,只要有机会就不失时机地上去过把瘾。所以,清明期间的下午,基本都是在秋千下度过的。

尽管荡秋千有一定的风险,但还是阻止不了爱玩耍的兴趣。放学后,第一目标便是秋千,非要玩到家人喊着吃饭,才余兴未尽地离开。下午不上学了,几乎是把时间都消磨在荡秋千中。到了晚上,只要还能看得见,就不愿离去。傍晚大人们放工回来,那秋千就归大青年们所有,可还是总想能瞅空上去荡上一回。在清明荡秋千那个时节,晚上睡醒,只觉得手都肿胀得不听使唤,抓磨了多少次粗麻绳的手心,握拳时满手都是疼痛,手心皮发硬,拳头都撰不起来,可白天到了秋千下,一切都不在话下了,又是一天的疯玩。少年时代荡秋千,印象已经刻在了骨子里,所以,后来几十年,虽不在荡过用树木支撑的原生态的秋千,可每逢清明时节思绪总会回到当年荡秋千的场景。

想到荡秋千,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就浮现在眼前。当秋千架起的头几天,基本是架秋千的那些大人们的特权,我们这些小孩子只能围着秋千起哄。待他们都玩到热度稍过,秋千架下才是我们这些小霸王们逞能的地方。要能上得了秋天,那还得有点强势的本事。起初,总是你挣我抢,谁横谁抢占先机,实在是互不相让,不过,大多还是有大人在一旁给调停,这才能避免一场又一场的争斗。有时,也会有小帮派式的争斗,那帮人多势重就强势抢占,而弱势一帮就无奈地退舍三分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常在一起玩的伙伴们,一起来到秋千旁,待大人下了秋千,我就抢先抓到了秋千,刚要登上秋千板,却被高我半头的胜给拦住了,一边结结巴巴地嚷着叫我松开,一边来掰我抓秋千绳的手,可我们一帮伙伴不干了,嚷嚷着:“你要干啥?你没我们来得早,为啥要让给你?”胜一看我们人多,就嘟嘟囔囔地松开了手,可他不愿服输,临走撂下了一句话:“你小心着,看我哪会收拾你!”这仇还真让他记下了,有一天胜在他家墙外的巷子口,把我堵住了,不等我反应过来,他抡起腿就冲着我踢了一脚,我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倒,幸好脚下有块石头,抓起就要去打,胜一溜烟地跑进了他家院门,我拿着石头朝着门就砸了过去,不巧的是胜的父亲就在后院,他喊道:“谁砸门呢?”我听着情况不妙,撒腿就跑。追忆少年时为荡秋千惹出那一场一场的小冲突,倒成了一段一段的生活趣事,好似生命的秒针在人生的表盘上滴答作响而留下的美好瞬间。

说到荡秋千,不能不探究清明荡秋千的来历。相传,远古时期的北方有个以山林狩猎、高山放牧为生的民族,叫无终氏族,他们在原始森林,习惯抓藤条来回游荡在树木之间,摘食野果。在有了绳索之后,先民们为了提高了摘食野果的机会,就把绳索掷系于树上,养成生存的一种生活技巧。后来在闲暇时节,就把系绳游荡于树间,演变为一种游戏,叫做千秋。春秋时代齐国君主齐桓公为救燕国,北征讨伐山戎部落,在山戎期间看到山戎人用绳系于树上做千秋游戏,便把千秋游戏带回中原,并受到中原人的喜爱,千秋游戏便在中原传播开来。到了汉代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为了祈求长寿千秋,由宾妃宫女们以千秋作为后宫游戏,为避讳“万寿千秋”的祝寿词,改千秋为秋千。就这样代代相传,荡秋千这一原本女人玩的游戏逐渐演变为全民游戏,由北方传至南方,遍及全国。把荡秋千要选择在清明时节,是因为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寒食节,因此,寒食节期间人们习惯做各种游戏,以消除整个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消沉之气,秋千更适合各类人群,秋千便成为人们普遍喜欢的游戏形式,并被赋予荡得越高,生活会越来越好的美意,就这样形成了清明荡秋千的习俗。

到了盛唐,清明时节荡秋千更是流行,有白居易《病中多雨逢寒食》的诗句为证:“水国多阴常懒出,老夫饶病爱闲眠。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秋千。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唐代诗人韦庄也写道:“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诗人韦庄写下了黄巢起义后,长安城虽遭到战争的破坏,可春天到来后,人们还是承传着盛世时那样踏春赏景荡秋千的习俗,虽然社会由盛而衰,而人们对荡秋千这一习俗仍然热衷与坚守着。

自离开农村后的半个世纪里,再也没有见过以大树做支架架设的秋千,自然也再没有荡过大型秋千了。近些年来,小区安装了许多健身器材,其中就有秋千,可那纯粹是小孩子们的游玩器械,远没有了少年时农村原生态秋千的氛围。

2020年3月26日



作者简介:杨森科,笔名扬科,出生于1953年8月,蓝田县人,毕业于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从事过教学、冶金建设、水厂技术、燃气设计与生产管理等工作,退休后又返回教学岗位。喜欢旅游并有写游记的习惯,偶尔也写点小诗,以消遣退休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