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未走远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2-03-28


奶奶离开我们三年多了。但我觉得她并未走远。

初夏将至,小区里的粉色的绒花又开了,柔柔地,绒绒地散落疏密有致的枝杈间,像飞倦的蝴蝶留在绿色的云头上小憩。那沁人心脾的甜香,一瞬间把我带到几百公里外的家乡。奶奶就坐在绒花树下,安详地纳着鞋底。偶尔,头起头来,想想她的孙子。想到孙子半夜里找不到自己吓得哭,想到孙子像泥鳅一样往被窝里钻,想到孙子承诺长大了会疼她……她笑起来。笑起来,嘴就合不拢了,箍着铁丝的牙齿露出来,红色的牙龈露出来,笑得眼泪都留下来了。

春天,一朵绽开在阳光下的蒲公英金色小花,会唤起我对奶奶的回忆。夏天,跳跃在草丛间的蚂蚱,会唤起我对奶奶的回忆。秋天,一片在秋风中打着旋儿的梧桐叶,会唤起我对奶奶的回忆。冬天,半夜突然呼啸的风,会唤起我对奶奶的回忆。其实,远不止这些,可口的美食、飘落的雨滴、清脆的鸟鸣,甚至从树林间漏下的光斑都可能在某一时刻激活记忆中关于它们的影子,而这些影子旁边一定有一个和蔼的老人。她就是我的奶奶。

我曾多次向人炫耀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童年的编剧与导演就是我的慈爱的奶奶。爷爷奶奶住在一条大河的东边,再往东就是一条宽阔的大堤。大河与大堤之间是奶奶家的果园、麦田和自留地,也是我自由的天地。一年四季,奶奶用她朴素的智慧在自留地上变着戏法——韭菜常青,有时玉米裂开嘴,有时熟透的番茄落在地上,有时长长的豆角在风中荡秋千。草莓有,山芋有,扁豆有,胡萝卜有……奶奶用她的巧手,把她亲手栽种的蔬果,变成花样不断,好看可口的美食——扁豆糕、红枣糕、小麻花、烤玉米、胡萝卜干、葱油饼等。我的童年有清风,有大河,有木船,有柳笛,有蝴蝶,有苹果花香,有鱼虾洗水,有小鸟伴唱,还有奶奶长长的指甲及眯着眼的笑脸。

当这些镀了金光的记忆一次次萦绕心头时,我觉得奶奶并未走远。然而,有些记忆却像老照片,在时间的磨蚀下越发暗黄,让我不愿重温。


2007
年秋天,我要去外地工作。临行前,我去跟奶奶爷爷告别。他们已经在红漆剥落的门框下等我了。黯淡的日光落在他们身上,把他们变成两尊雕像。秋风吹飞了地上的枯叶,吹乱了奶奶的白发,吹起了爷爷的衣襟,也吹湿了我的心。奶奶笑着跟我挥手。她的手几时变得如此僵硬?

20125月,听妈妈说,奶奶身体每况愈下,我回老家去看她。她在我大声的呼唤下,像木偶人一样地从昏暗的小屋里挪出来,目光呆滞,双腿僵硬。她看见我,不喜不忧,反应迟缓。天已热了,她还穿着黑色的棉袄棉裤,头发稀疏,露出肉色的头皮,让人心疼。她老得我都有点认不出了。她老得也有些认不出我了。我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多回来看她。我给她梳头,像小时候一样。她嘴角渐渐有了笑容,自言自语道:“俺猛子来了。”我的眼泪滴在她肉色的头皮上。她缓缓抬头,眼里泪水,说:“哭什么呢,我不是好好的吗?”

后来,她身体奇迹般地好转了。我也因为她身体的康复,忽视了对她的关心,心中也少了挂念。我因为她的康复,竟忘记了她终将老去的事实,给自己找很多不还乡的理由。

2013年的一个冬夜,爸爸的电话惊醒了我——奶奶走了。我赶回家时,见到灵堂上奶奶的黑白遗像,仍是一脸安详的样子。我想到最爱我的奶奶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我再也见不到她了,便痛哭流涕,长跪不起。

我怕自己忘记,以《奶奶,我们的故事》为题写了一系列文章,纪念有奶奶陪伴的时光。其实,我不会忘记。奶奶,一直在我心里。

她,从未走远。我的心只有方寸的距离,她永远走不出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