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散文 | 李猛:走过秋天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2-03-28

今秋已过,我发现桂花还在开,银杏叶儿依旧黄,有关秋天的文章着实不好写。
我自诩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可是细数曾经走过的三十几个秋天,印象深刻的人与事、情与景并不多——
跟在爸爸妈妈后面捆扎水稻,那是小学五六年级的事吧。他们一左一右挥舞镰刀,放倒被金色的稻穗压弯腰的稻秆。我紧随其后,弯腰团起一抱稻秆,取一束,分成两半,就着稻穗打个结,然后躬身捆好稻秆,动作麻利得很。爸爸回头看我,赞扬道:“很有样子。上学上出不来,可以回来种田啦。”我吐舌头,头一扭,说:“我才不。我要上学呢。”他们就笑,那笑声随着翻涌的稻浪漾到远方。远方的云轻飘飘的,把我的思绪也荡到远方。
我到外地上大学的前一天,去跟爷爷奶奶告别。那是九月底。风里已有些凉意,哗哗啦啦的杨树叶似乎已经把我要离开家乡的消息传达给爷爷奶奶。他们立在斑驳的木门前,笑眯眯地等我。“你奶奶拜了这么多年菩萨,真是有用啊。咱猛子要去上大学了。”爷爷用他低压的嗓音说话。奶奶笑弯了眼睛,笑出了泪花。我说,爷爷奶奶,我会常来看你们。他们说,你好好读书,不用记挂我们。他们送我离开时,仍旧笑着立在木门前,就像一幅古旧的画。
我工作的第一年中秋,被师傅邀请到家里。与我一起的,还几个年轻老师。我们买了月饼和水果,师父师母准备了美酒和佳肴。酒足饭饱,师傅送我们出门,扑面而来的是他楼下的桂花香。“明天的单身汉,继续到师傅家来过中秋。有女朋友的,就到老丈人家去吧,师傅这儿就不欢迎了。”我们就一阵笑啊,闹啊。那桂花就越发地香了……
第二年,我是在岳父家过的中秋。他到厨房里帮忙,煮毛豆,切牛肉,忙得不亦乐乎。岳母利用休息的空儿说,你们有空常来,也让他下下厨房。岳父就自顾自地用普通话一字一顿地说:“平时我也下厨房的。”晚饭后,他端一张小桌出来,摆上煮好的菱角、栗子、猪肉等供品,点上两根红烛,开始祭月。我才知道原来中秋节还有这种仪式。月亮圆圆的,像个玉盘,高高印在天上。其清辉洒落人间,让整个村子都浸在一派带着草禾香气的朦胧中。
后来,我到了南京又过了几个秋天。南京的秋,很有一番味道的。不必说明孝陵神道上绚丽多彩的秋叶、栖霞山里被霜叶染红的枫叶,也不必说燕雀湖畔被湖水调色的池杉树、北京东路两旁高爽的法桐树,单是大街小巷的桂花、银杏就够为这生命成熟的季节增香添色了。
今年秋天,我没有爬紫金山,也没去明孝陵,只是在校园里不间断地拍下报告厅后门的银杏叶渐渐变黄的景象。当对面的几株银杏还绿着的时候,它们就开始泛黄了。一树的金黄在秋风中摇曳,如金色的蝴蝶在列阵欢舞。我觉得这才是秋天的正色!
而今,初雪浅浅地覆在它们的落叶上。而对面的银杏正笑傲风霜。
我知道,秋天本就是五彩斑斓的。黄色、红色都只是其中的色彩。我们办公室后窗的那些矮树的黑枝上也零星地挂着几片橙色的圆叶。透过窗子看,宛如一幅油画。
我在这个秋天识得秋天的多彩,也见识生命的多样。我新接手的两个班,共九十多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自己的个性与风采。我们相处了三个多月,共同走过今年的秋天。欢乐多于忧愁,满足大于遗憾。前两天,他们在单元练习中写一篇题为《走过秋天》的作文,普遍反映不好写。我说,好些啊,然后叽里咕噜一通指导。我口若悬河,他们似懂非懂。
我为什么不下笔写一篇呢?这个秋天,我那么用心地生活,那么认真地工作,有很多素材可以写啊。
可是,当今晚我真的下笔时,却发现开头好难!
秋天远没我想的那么简单。它一面是萧瑟,一面是辉煌,它象征着喜悦,也代表着悲凉。每走过一个秋天,我们都有全新的发现,都会有更深的感悟。可是,要在一篇文章里把这些内容说清道明,却只能“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也罢,秋之滋味,且到明年此时让我们继续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