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眩晕——陈宝田医案陈某,女,49岁。1981年11月24日初诊。患者主诉:眩晕伴有呕吐2天。从前天开始自觉周围影物晃动,不能直立行走,若站立则振振欲擗地,伴有口吐清水、心动悸、不能入食、食则吐。检查:舌质淡,苔白稍腻,上腹部有振水音,四肢发凉,脉沉弱。投以加味苓桂术甘汤:桂枝12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甘草10克、泽泻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复诊:服上方3剂后,其症状无明显改善。 病重药轻,乃转为温肾健脾利水之重剂,投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熟附片14克、白芍10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苍术10克、生姜15克、桂枝1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半夏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三诊:服上药3剂后,小便通利,眩晕和心悸消失,呕吐止。守法又投2剂以善其后,追踪1年未发作。《经方临床应用》 论:真武汤者,就是苓桂术甘汤的升级版本。 41眩晕——陈瑞春医案柳某,男,52岁,技术员。1984年11月5日初诊。病者自谓眩晕日剧,发作时头眩昏,眼发黑,身体形塞,四肢不温,必饮热水后,方慢慢平静。甚者一日发数次,少则10多分钟,多则半小时,无法坚持工作。病者形体偏胖,面色清苍,四肢疲乏,大便稀软,脉细弱,舌淡润。血压110/70mmHg。心电图正常。处方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20g 桂枝10g 白术15g 炙甘草5g生黄芪20g 灵磁石15g嘱服5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二诊:11月5日。病者服上药后,眩晕有所改善,发作时间少,每日一二次。其他病症未见好转,血压仍如前。脉细弱,舌淡润。处方改用真武汤加味:制附片10g茯苓20g 白术15g 白芍10g生黄芪20g远志10g 灵磁石15g生姜3片嘱其久煎,每日1剂分2次煎服。 三诊:11月25日。服前方10剂后,眩晕已失,精神好转,四肢温和,饮食正常,大便日一行,成形。脉缓有力,舌薄润。改用六君子汤,调理善后。随访多年,身体健康,未复发病。 按:本例眩晕,病机属阳虚水邪上泛。除眩晕之外,所现均为阳虚,脾肾不足之证。用苓桂术甘汤,只是健运脾胃,小有转机,未能切中病机。后改用真武汤加黄芪,稍佐灵磁石之沉降,服之明显好转,真所谓“离照当空,阴霾四散',肾阳振奋,水邪退却,眩晕自止。用六君子汤调理,崇土制水,脾肺俱旺,水能敷布运输,病却身健,取得扶正固本的功效。《伤寒实践论》 论:水气病而善后者,一定是扶阳抑阴,温燥脾肾。而不是泻湿,无寒哪来湿,无寒哪来水。水气病善后者,一定要扶阳。 42眩晕——王占玺医案美尼耳氏综合病征 患者刘某,男性,42岁,1966年9月22日初诊。自今年6月初发现头晕,且呈发作性增剧,晕甚则突然不能活动,伴以耳鸣恶心、脊背发冷、手足发凉,20余日来逐日增剧。既往有多年胃病史。查其舌苔白腻,脉象沉小微弦,血压110/80毫米汞柱,心肺无明显改变,腹部平软,肝脾不能触及,心窝部有振水音,眼球水平位振颤(+),综观上证,乃脾肾阳虚水湿上泛,拟温阳利水法,用算武汤加味;云苓12.0克 赤芍12.0克 干姜12.0克 白术15.0克制附片10.0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4.0每日煎服1剂,服用6剂后,头晕手冷消失,除下肢稍凉之外,其他症状均消失。仍用前方将附子加至12.0克,又服6剂而诸症状消失痊愈,唯舌苦仍白腻,又与香砂养胃丸转治其胃为其善后。《伤寒论临床研究》 论:脊背发冷,此是督脉之阳虚,也属少阴之脏寒。舌苔白腻者,仍是上焦有寒,仍要继续用附子剂。 43青年头晕——董正平医案2014年圣诞节的晚上,我突然接到一个女生的电话,她说买了一点水果要送给我,以表达对我的感谢。 这位女生今年21岁,一个多月前曾找我看过病。当时的病历记录如下:半个月前,头晕,鼻流清涕,服西药感冒药后,鼻涕止,但头晕一直持续至今。刻下:头晕,晨起较轻,晚上较重(注:入夜,则阳气渐微),看书稍久则晕甚,甚则欲仆。站立较缓,坐则甚(注:站则经脉通畅,不足之阳气尚能上达)。食纳不香,胃中偶有反酸,二便尚调。平时畏寒。眠可。5天前右上智齿冠周炎发作,遇冷则痛剧,服替硝唑4天,缓解。 舌淡略暗,略见齿痕,苔白略腻。右脉总按弦,单取寸略浮大,关尺弱,左脉沉细略弦。自述血红蛋白偏低。月经尚调。 当时,有一位中医专业大四的同学在场,我问他:'这个病人当用何方治疗?”这个同学说:“头晕应该是颈椎病引起的,当用葛根汤。”我说:'病人颈椎局部并无不适,因此,颈椎病的可能性不大。其头晕应该是阳虚水饮上犯所致,我准备用真武汤来治疗。”我之所以有此判断,一方面是参考病史、舌象,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即是脉象。关于真武汤证的脉象特点,我将在“临床体悟”部分详细介绍。当时开方如下:制附子6g,生白术15g,赤芍20g,茯苓20g,生姜6片。服前方3副,头晕大减。继服3副,头晕遂除。《经方浅悟》 44老年头晕——董正平医案前天,远在北京的L叔叔打来电话告诉我,他的头晕已经好了,而且他还说:“今天,剧烈活动了半个多小时也没事。” L叔叔是我一个好朋友的父亲,我在北京的时候,朋友全家身体一有不适,都是在第一时间找我。 我离开北京之后,他们身体有问题,还是经常电话咨询我。记得,我在天津时,叔叔还带着一位亲戚,特地从北京过来找我看病。因为在外地不能摸脉看舌,我后来向他们推荐了我的一位师姐,她在北中医附院工作,找她看病会方便一些。 上个周日上午,叔叔打电话告诉我,他这天凌晨1点多起来小便,在小便的过程中,突然头晕甚剧,甚至就要倒地。扶墙坚持,稍微缓解后,才回到床上。 “今早起床后,还一直头晕,头昏沉,非常难受,血压正常。”叔叔说: “虽然你给我推荐了w大夫,但遇到急事,我们还是想到你。”我对叔叔的体质是有了解的,经过一番询问之后。辨为阳虚水泛之眩晕。处方:制附子6g,生白术15g,茯苓15g,赤芍15g,白芍15g,生姜3片。 叔叔后来跟我说,服第一煎药后,很快头晕就减轻了,服完第二煎药,头晕已所剩无几。继服3副,头晕已愈。《经方浅悟》 45顽固性眩晕——王占玺医案患者郭某,78岁,男性,1966年8月29日初诊。三年来经常头晕,甚则如带帽状,且可跌倒于地,伴以头痛、乏力、心里发烦、食欲不振,虽经多年治疗未效,从外地来京就医。既往无其他病史。舌苔白而稍腻,舌质正常。脉象稍弦。血压120/80毫米汞柱。心肺及腹部均无阳性体征。此水邪上犯致晕,用武汤加味:茯苍12.0克赤芍15.0克干姜6.2克白术6.0克附子8.0克生龙骨18.0克生牡蛎18.0克桂枝6,0克 甘草6.0克水煎分二次服。服用3剂后头晕消失,但稍有咳嗽食欲不振,舌苦腻象减轻,用前方加炙杷叶6.0克,五味子6.0克又服3剂而愈。《伤寒论临床研究》 46低血压眩晕——大塚敬节医案36岁男子。体高,中等胖瘦,气色尚好,眩晕,困倦。行步向风则眩晕,极度疲劳,无力工作,脉弱。腹诊有振水音,触之脐部动悸。夏月足软,冬日手足冷,血压最高92毫米汞柱,最低56毫米汞柱。 余投与半夏白术天麻汤,或真武汤,举棋不定。如果此患者主诉头痛,投与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即觉严重疲劳,则与真武汤。如此大约服用1个月,自觉力增,疲劳渐减,眩晕未发作。至今虽不能熟睡,但近日能安眠,晨起则无不适。(大塚敬节《汉方治疗实际》)《汉方临床应用解说》《汉方治验选读》 47脑出血眩晕——大塚敬节医案主诉眩晕的脑出血患者和慢性肾炎患者 真武汤常用于低血压患者的眩晕,但这里所举的是真武汤治疗脑出血的病案。 患者为六十六岁女性,数日前发生轻微脑出血,出现眩晕症状,且步履不稳,呈欲跌仆状。手足冷,轻微恶寒,小便自利,尿量多,大便一天一次,脉沉小。 根据上述症状,投予真武汤治疗。服药十七天后,眩晕停止,行走恢复常态,与平时无异,便停止了服药。 半年后,患感冒,给予葛根汤三日量而愈。其后三个月再发脑出血,呈治疗无效的衰竭状态,一年后死亡。 一位老妇人,七十三岁,患慢性肾炎,经常诉眩晕、下肢浮肿和便秘,夜间因多尿而不能安然入睡。脉沉小,也投予真武汤,大便变得通畅,眩晕和浮肿也消除,遂停止服药。 其后过了三年,因尿毒症死亡。 后来考虑这二个病例,如果长期服用真武汤的话,也许可以防止疾病的再发。《汉方诊疗三十年》 48脑溢血眩晕——闫云科医案苗某,女,39岁,山西沁州人。2008年5月17日初诊云:高血压病十余年,今年元月脑溢血,经住院治疗,肢体可随意活动,唯眩晕头痛,身重心悸,足附水肿,面烘热而手足厥冷。胃纳差,恶心,不思饮,小便利,大便日一行。月经后期,四月未汛,昨日至,量甚少,少腹不痛,唯腰酸耳。望其满月脸,体胖腴,面有热色,神情呆滞,步履不敏,舌质淡,苔白滑。切其脉,沉弦细。诊其腹,膨隆若瓮,脐下不仁,无压痛。化验室报告:血脂、血糖、尿常规皆正常。心电图显示:v5V6、T波倒置。测得血压180/110mmHg(日服北京0号1片、卡托普利50mg)。 脉症相参,此脾肾阳虚,气化失职,水饮为患之证也。正所谓阴盛则水动也。年未不惑,竟中风偏瘫。今偏瘫虽愈,然眩晕、头痛,血压如此之高,再次中风大厥,随时可能也。其面泛红,为虚阳上浮之象,急宜温阳化饮,引火归元。拟: 附子10g 白术15g 茯苓15g 白芍10g生姜10g三剂,原降压药继续服之。 二诊:眩晕、头痛减,胃纳增,血压降为150/100mmHg,足跗仍肿,手足不温。守方续服。患者持方回沁州,共服25剂,眩晕、头痛、足附水肿消失,唯劳后小有反复 血压降至120 ~ 140/80-90mmHg间,遂停汤药,嘱服肾气丸以善后。《经方躬行录》 论:本案眩晕头痛,身重心悸,都是提纲证。下肢浮肿,寒水泛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