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5月,李天济出生在镇江,弟兄有5个,他是老巴子。 上学之后,他爱好读书,读了好多本小说,所以笔头子利索。十几岁的时候赶上抗战爆发,李天济做过镇江化装宣传大队的队员,就算开始演戏了。后来流亡到徐州,担任过流亡化装宣传队队员、第22集团军战地服务团团员。 1938年9月,李天济考取了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在成都一边读书,一边写长篇报告文学《徐州突围》,这篇文章在报上连载将近一年时间。后来他在重庆中央青年剧社、民众剧社、中华剧艺社当过演员,还排演了法国萨杜的表现爱国主义题材的《祖国》。 1946年底,他回到上海,开始搞电影。 大上海不比别的地方,李天济有一个硬伤,让他在演员行当里难以发展,他长得实在太丑了。 当时上海银幕上全是俊男倩女,长相实在不敢恭维的李天济,只得在上海昆仑电影制片厂做做杂务,位卑人贱的他吃了上顿愁下顿,实在是没钱用,便去找才子吴祖光借,吴祖光借了钱给他,但有个条件,要他编剧本以解燃眉之急,为了混口饭吃,他被逼写了一个剧本《小城之春》交差。 这个剧本里的故事,是依据镇江这块地方作背景的,连鼓楼岗老城墙、地名等,都用了镇江的,当然,是因为这些地方他太熟悉了,用起来是自然而然、顺当得很。 这个剧本交上去之后,拍出来的效果特别好,故事是一个已婚女人在丈夫久病不起的情况下,再次见到昔日恋人时的内容。1948年3月写好,然后拍摄上映,就成了经典,后来1995年被评选为中国电影90年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2005年,被金像奖评为百年百大电影第一名;同时也被英国电影杂志《视与听》846位影评人评为影史TOP250的127名。 我在网上找到了这部电影的修复版。 看完后,觉得这个电影剧本李天济只用了9天时间就写完,确实很不可思议,当时绝对是饿狠了,爆发了求生欲。 李天济在老电影圈被称为“电影宰相”,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镇江人李天济的故事: 01 《小城之春》是一部讲述一个年轻美女和两个男人之间的三角情爱故事。后来,李天济告诉人家,创作成功的源泉是因为他有过一段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恋。 这让人大吃一惊,因为李天济年轻时实在太丑了,个子瘦小,脑瓢不均称,下巴凸出,还长着一个蒜头鼻子,这样缠绵的男女情感经历他真的有过? 不管怎么说,大家见识到他的才华后,很多事情就想着他了。 他的老师陈白尘筹划拍《乌鸦与麻雀》的时候,李天济在旁边做笔记,导演要找个演国民党的,一看他这副德行,说:就用他这个怪样子!” 《乌鸦与麻雀》1949年上映,李天济和大美女上官云珠、黄宗英配戏——当上了黄宗英“小余”的姘夫——侯科长,期间还背着小余,似笑非笑、面目狰狞地勾引有难求他的“华太太”。而且李天济天生固有的脸型特征和嘶哑的嗓门,正好切合影片中国民党一小官僚的身份。 电影里,侯科长一见华太太(上官云珠)眼珠就挪不动了,缠着打牌,小余在一旁暗暗吃醋,活脱脱一副世相图。 很快,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海燕电影制片厂任编剧,成为了当时王牌编剧。 但他还是比较喜欢演戏。 02 可惜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这副“活德性”,不适合演工农兵的角色,所以大量出演了配角,在很多部电影里面做的“死跑龙套的”。 比如在《魔术师的奇遇》中,陈佩斯的老爸陈强还能混个主角,他就只能演个配角伪警长,出场了2分钟,让人恨得牙痒痒的。 以后,他有在《夜半歌声》、《聂耳》、《阿Q正传》、《八仙的传说》、《绝境逢生》、《围城》等影视片中扮演角色,以其夸张的表演和固有的脸型特征,炉火纯青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李天济在老电影圈子里,被称为“电影宰相”,这里面有个故事。 他曾和“电影皇帝”金焰一起演出过,提到这事他就显得眉飞色舞,到处吹牛。 有同行讥讽他说:“阁下的长相当然很像一位皇帝——朱元璋。”因为李天济有一个突出的额头和凸出的下巴。同行接着说:“你虽然像皇帝,但演技较金焰略逊一筹,在电影圈里,阁下不能与皇帝平起平坐,顶多是个宰相。今后我们就尊称您叫'电影宰相’吧!” 他写的电影剧本《今天我休息》,刻画了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民警马天明,这个角色成就了后来的上影演员仲星火。还写了颇有影响的电影剧本《爱情呀,你姓什么》、《姑娘今年二十八》等,看来他对爱情还是很有研究的。 他还写过一部《逢凶化吉》的剧本,原本是1948年写的,战争喜剧片,90年代初拍了,外景、内景都在镇江拍摄,可惜在网上没找到。拍《逢凶化吉》这年他回镇江一看,几乎不认识家乡的模样了。 这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 有人问他,为什么写的剧本喜剧为多?他回答,这是受他老师陈白尘的影响,老师是高手,历史剧、正剧、喜剧都能出佳作,学生不得用,只能搞喜剧。 银幕中的“大坏蛋”李天济在现实生活中,很善良很幽默乐观,人称“老顽童”,相比那个时代的演员,他是长寿的,1995年因病在上海的家中去世,享年74岁。![]()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