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东西点评]张幼军:语言之花一束品赏(十六)

 黄石新东西 2022-03-29

语言之花一束品赏(十六)

张幼军

1

一瓣瓣,一朵朵

一束束,一枝枝

白白的,如雪裹满枝头

枝条,舒开着平展着

像一只只手掌

用力的向上朝天托举

托举着的是梨花

托举着的,又何尝

不是庄稼汉子的梦

似梦。开拓者的眼睛

濛濛的,荒野变果园

醉醉的,乡村成乐园

一步步走在春风里

一幅幅展望起明天

(选自2022年3月20日《新东西》黄文欢的诗《梨花,如雪似梦》)

这首诗写梨花,把梨花写得很有些特别。写梨花,突出了它有两个特点,题目就揭示了:如雪、似梦。梨花与雪攀上关系,好像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古名句,那是将雪比喻做梨花。不过,还是这位岑参也有直接把梨花比作雪的诗句“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这是岑参早在一千多年之前给梨花拍了个全景式的镜头(盛唐时代有相机吗?艺术表达的需要嘛,不妨认为有吧)。今天,黄文欢给梨花拍的是特写镜头:“一瓣瓣,一朵朵/一束束,一枝枝”。特写镜头,细到一束、一枝;更细到一朵、一瓣。这还不够,还要加以描述:“白白的,如雪裹满枝头/枝条,舒开着平展着/像一只只手掌/用力的向上朝天托举”。哇,这就生动啦!这还不够,还要加以发挥:“托举着的是梨花/托举着的,又何尝/不是庄稼汉子的梦”。啊,原来如此!原来梨花似梦如此;原来梨花树那舒开着平展着的枝条所托举的是梨花的梦更是庄稼汉子的梦。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加以发挥:似梦。开拓者的眼睛/濛濛的,荒野变果园/醉醉的,乡村成乐园”。这,诗的意蕴就深远啦。而,这首诗运用的又是怎样的笔墨呀,一实、一虚,梨花如雪为实,梨花似梦为虚;虚实巧妙结合,虚实相济,虚实相映成趣。

2.

和着三月的风

一夜间,玉兰花开满枝头

绽放出一个崭新的鲜艳夺目

绽放出妻子的一种崭新的心情

妻子本身似花

却为玉兰花的唯美叹为观止

上天的神来之笔,自然天成

像千万个彩色碟盘

斟满阳光、眼光和笑语

那些绽放的玉兰花

在枝头上错落有致、婀娜多姿

酿制着三月的日子

随风飘送着的花香弥漫

灌醉了春风

陶醉了妻子

此刻

整个玉兰是妻子的春天

整个妻子是我的春天

(选自2022年3月20日《新东西》程鹏的诗《妻子与玉兰花》)

这是一首赞妻的诗。

读这首诗感觉妻子与玉兰花“纠缠”在了一起,感觉妻子即玉兰花,玉兰花就是妻子:能使读者产生这种感觉,应该可以说明这种创作达到了一种美妙的境界。

三月的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也吹开了玉兰花。玉兰花开满枝头,绽放出一个崭新的鲜艳夺目”的亮色。不仅如此,“随风飘送着的花香弥漫”,像是要把春风这位春的使者灌醉,以回报其催开之功。玉兰花开“在枝头上错落有致、婀娜多姿”,她的存在的价值,恐怕不光是为人们展示其亮丽的颜值和优雅的舞姿吧?是的,她总是那样毫无私心地无偿地向人们呈现美,她更是积极参与“酿制着三月的日子”的表现突出者。字典里有“如花似玉”的成语,“我”总觉得就是为妻子定造。您看,“妻子本身似花/却为玉兰花的唯美叹为观止”,在妻子眼里,玉兰花的千万花瓣像“斟满阳光、眼光和笑语”的千万个彩色碟盘。妻子与玉兰花,可谓互相欣赏、花花相惜!妻子更欣赏玉兰花盛开之时,她总会陶醉在春天里。您不知道吧?整个玉兰是妻子的春天”啊!您更不知道吧?“整个妻子是我的春天”哪!

整首诗在赞美玉兰花之美,而且还通过妻子的眼光观照玉兰花之美,而实在是落脚于欣赏妻之美;写玉兰花是上天的神来之笔”,是自然天成之美,读者分明能听出作者对爱妻之啧啧称奇。

整个妻子是我的春天”意为:是春天,就有爱不了的美;是春天,就有温暖;是春天就有新的开始和希望——妻子啊,你就是“我”的温暖、“我”的崭新的开始、“我”的希望,你就是“我”的美的全部。赞妻爱妻到了无以复加。

3.

每一朵都在摇曳

刚才还在耳语

一遇上我的目光

就羞羞答答

(选自2022年3月21日《新东西》蓝学奇的诗《在黄岗村千亩梨园》)

蓝学奇,您难道也是个“色迷”?

不是?

您能否认?您不是?那,为什么我看梨花,梨花头都不抬一抬,正眼也不瞄我一下;而一遇上您的目光“就羞羞答答”呢?分明是您目光含情,暗送秋波,抚乱了梨花的芳心。

还要说真的不是?

那,就是“花心”!

也不是?

那,为什么满树梨花每一朵都在摇曳/刚才还在耳语”, 而一遇上您的目光就都羞羞答答呢?不是因为您对千朵万朵花都色眯眯的吗?还能说您不“花心”!

读这样的诗句,我就有诗人这样的给人情意满满的感觉。

 4.

小时候  

母亲在一棵开满梨花的梨树下说  

梨花像刚剪脐后的新生儿  

新得叫人心花怒放;  

我也曾一度以为雪就住在梨树上  

常常爬上梨树摇曳 雪落满地;  

长大些  

看见梨花也开在母亲的耳鬓上  

看见更多的梨花翻山越岭;  

人到中年  

才知道母亲满头的梨花  

一部分是被生活的风雨摇落的  

一部分是为了养育我们这些果子凋零的  

(选自2022年3月21日《新东西》曹新华的诗《一部分梨花是为了挂果而凋零的》)

这首诗是赞美母爱的。

借了梨花白这个意象展开联想而成的好诗。

首先,梨花洁白如雪,我也曾一度以为雪就住在梨树上”。

其二,梨花会凋零的。“我”“常常爬上梨树摇曳 雪落满地”;当然,“一部分梨花是为了挂果而凋零的”。这就写出了梨花的神,写出了梨花的牺牲精神。这就有意味了,写梨花是为了写母亲啊!

其三,联想到母亲。母亲满头白发,那是母亲满头的梨花”呀。是的,母亲喜欢梨花,说“梨花像刚剪脐后的新生儿”,所以,常常像把“我”带在身边一样,也把梨花戴着,摘枝梨花别在母亲的耳鬓。 

其四,人到中年/才知道母亲满头的梨花/一部分是被生活的风雨摇落的/一部分是为了养育我们这些果子凋零的——母亲自己也是梨花呀,母亲也是如梨花一样的富有牺牲精神的人啊。

5.

遇见一位诗人,一位漂亮的女诗人

像在春天的缝隙里,遇见一束

柔软的时光

用诗佐酒,时光便入口即化

高脚杯轻轻地碰触

很脆,那是江南三月的拔节声

诗意一节一节地长出来

夜色反复被白酒和红酒淘洗后,天边

剩下一些发光的米粒

交换电话号码

交换秘密花园的钥匙

于是春天的柴门敞开了

一些关于风、关于雨

关于廊桥梦的花朵扑面而来

这个春天的基调是红色,而味道

是酱香型

遇见诗人,是一种美好

在意外的场景里,诗意与诗意

撞个满怀

在动态清零的夜晚

诗歌摘下口罩,灵感

无法隔离

(选自2022年3月23日《新东西》李咏成《偶遇一位女诗人》)

“我” 偶遇一位女诗人。那是一位漂亮的女诗人,说话柔柔的,举止也柔柔的。偶遇这位女诗人,自然是诗意弥散,以诗会友,那是不必说的。

很愿意交个朋友,希望能深交。那就吃个饭吧。女诗人很善解人意爽快而痛快地接受了“我”的提议。

以诗会友的两人聚餐,确也特别。

其一,因为痛快,杯酒下肚时光便入口即化”,似乎时间过得飞快;

其二,用诗佐酒,酒助诗兴,诗兴大发。频频举杯,高脚杯轻轻地碰触”,诗意汩汩冒出。这以诗会友是达到了一种么样的境界哟。只听得“那是江南三月的拔节声”,只觉得“诗意一节一节地长出来”。

其三,在意外的场景里,诗意与诗意/撞个满怀”。诗人的这感受好真切独特。撞个满怀,本意是充满整个怀抱,强调撞的程度和强调了双方身体的接触面积。素未谋面的男女,见面就撞个满怀”、就紧紧地热烈拥抱,绝对不可能;可是他们都是诗人,而且是以诗为友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们互相通过诗的赠答,把自己的真情和深意融入诗中了,“诗意与诗意/撞个满怀”大约指这个吧?

疫情还没有过去,各地散点爆发时有发生,防护措施还得坚持,少聚会、少聚餐。今日是以诗会友,吃个饭,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高兴呀,忘乎所以呀!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提倡。好在,这是在动态清零的夜晚”,江南的这个角落还算安全,江南的这个角落夜晚暂时绝对是安全的。

再好的筵席也会散,告别之时,交换电话号码”是必须的;“交换秘密花园的钥匙”有必要吗?也无妨嘛!毕竟已经是有深交的诗友啦,“于是春天的柴门敞开了/一些关于风、关于雨/关于廊桥梦”尽可来吧!让我们共同酿造不掺杂一点“酒精”的、口感绵柔醇厚的佳酿。

女诗人走了,迈着轻盈的细步,走路的情形恰似一首诗。她要去哪里?她没有说,但愿所去的地方也是已经动态清零的安全之地。让我们各自回到寓所吧,都可以摘下口罩了,灵感马上降临了,就有诗要写。那么,在此诗歌摘下口罩”是无疑;而灵感从“域外”飞来,为了防疫的需要,也应该隔离呀,但是“灵感/无法隔离”。

灵感无法隔离,此,实情也;更有深意:偶遇一位漂亮的女诗人,这浪漫情怀产生很自然,灵感来得也快,想拦都拦不住,一首好诗“破土而出”顺理成章。

6.

千亩梨花

是黄岗春天的主角,繁密的梨花

似云,却比云轻盈

似雪,却比雪热闹

似烟,却比烟纯粹

(摘自2022年3月24日《新东西》潘兰香的诗《梨花,是我们相约春天的理由》)

几行诗,竟调动这么多艺术手段:有拟人、有比喻、有排比。而且都是运用得恰是到了好处。黄岗千亩梨花,已闻名遐迩;黄岗的春天,千亩梨花不唱主角,谁还有资格唱主角?黄岗千亩梨花,远远望去,似云、似雪、似烟,谁说不是呢?不过,不是万里蓝天的云,是搁在梨树枝头上的云,所以显得轻盈;不是年初六夜里悄悄降临的那场雪,而是繁密聚集在黄岗千亩梨园的雪,所以是一片热闹;不是人们所讨厌的污染环境的冒着火星的红的深灰的灰白的烟,所以,梨花似烟,烟的很纯粹。这样描写梨花,令人喜欢,这样的梨花,岂能不是我们相约春天的理由!

7.

疏风过,樱花如雨

盈盈一肩,仿佛把春天

绣上了春衫

(摘自2022年3月24日《新东西》潘兰香的诗《野樱花》)

人们习惯了一写到春天,就是桃红杏红李白梨白的,让这些个宠儿占尽风流,它们都被人们被看成是春天的化身。樱花就更高贵了,她高高在上往往须仰视,当然,这是指被热捧的园圃里、公园里、风景区里“家养的”啦,身份高贵,尤其受人们宠爱,更是春天的标志了。至于野生的樱花吧,自生自灭,生的低贱,是并不讨人喜欢的“野孩子”。唯独“我”喜欢她,亲近她。“一棵野樱花,开在山路的拐弯”,“我”特意换了春衫,“对着一树樱花,泛起心底的微笑”。“疏风过,樱花如雨”,飘落的樱花瓣,“盈盈一肩”,这样厚重的回报,“我”如何受当得了啊,“我”没有作什么呀,仅仅喜欢,仅仅是认可了她呀。不,我倒认为,这样厚重的回报,“我”完全应该收下。因为“我”已经视野樱花和所有受宠的花一样的啦;“我”已经视野樱花和“家养的”樱花一样高贵了;”已经视野樱花为春天的化身了!何以见得?一阵春风吹过,这株野樱花,花瓣飘落如雨,盈满“我”肩头,仿佛把春天绣在了“我”的春衫上。

8.

春雷响了

春雨来了

父亲睡着了

梦见千树万树的梨花开了

父亲醒了

小村的梨树香满了枝头 

城里

城外

隔着的是路

隔着的也是千山万水

父亲离乡时

没有想到说再见

父亲回乡时

没有再想到分别 

七十年的光阴

故乡在他的口音里

故乡在他的味觉中 

春天只有一场

而故乡的春雨

却不是只有一场

那漫天飞扬的梨花雨

还有那空荡荡的老屋

和父亲的泪雨

(选自2022年3月25日《新东西》叶青《梨花颂》)

诗的标题是“梨花颂”,但是,从诗中传递的不少信息看,似是写一位老人在想念远在他乡长年不归的亲人,所以是一首思亲曲。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独居在那空荡荡的老屋”,在梨花盛开的季节,黯然神伤,泪流不止,这是为什么?据“城里/城外/隔着的是路/隔着的也是千山万水”、“没有再想到分别”等信息揣摩,现在老人的亲人在千山万水之外,身边已经空无一人。老人家多么孤独可怜!

年轻时,这位老人也许也是长年在外,离乡时/没有想到说再见”,现在老了,奔不动了,落叶归根了,“回乡时/没有再想到分别”。是啊,这是他未曾想到的,回得家来,却是一空巢,仍是享受不到亲情的温暖。

然而,这首思亲曲写得很有艺术性。老人家的家就在梨花树下,睡着了/梦见千树万树的梨花开了”;梦醒“小村的梨树香满了枝头 ”。可以看出,梨花是老人家老来最为可亲的陪伴;而在诗里,梨花又是老人家伤心落泪的最好陪衬啊!不是吗?在那空荡荡的老屋,老人家因孤独思亲常常伤心流泪,就像“故乡的春雨/不是只有一场”,更有“那漫天飞扬的梨花雨”啊。故乡多春雨,那是心慈善良的梨花陪着老人哭了一场又一场!

9.

骆驼是骆家庄最勤劳的男人

他带着他的女人一起

走南闯北,扛水泥

骆驼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但他咬牙切齿,为儿女扛出一片蓝天

每一包水泥先经过他女人的手

再落在骆驼的肩上

汗滴如雨,任劳任怨

早出晚归的骆驼,在每个黄昏日落

他对着他的女人喃喃

干完这个工地,又不晓得去哪儿

他的女人对着骆驼笑

是骆驼,就总有扛不完的活

已经扛出来一个大学生

老二还等着咱们继续扛

这日子扛着扛着

就出头了

(选自2022年3月25日《新东西》柯秀芳《骆驼》)

读这首诗很感动,也很沉重。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就像骆驼永不止歇,在那里扛、扛、扛……“已经扛出来一个大学生/老二还等着咱们继续扛”,这何时是个头哇!这就让人沉重;但骆家庄最勤劳的男人的女人对着骆驼笑/是骆驼,就总有扛不完的活”,“这日子扛着扛着/就出头了”,这么乐观地面对苦日子,则更表明心里有希望、信心百倍、浑身有劲使不完,所以,令人感动。

10

火化

是唯一选择

最后一次历炼火热

将骨灰

撒向长江

一生都在游泳

没被淹死

死后 更不怕

水深火热……

如果不撒骨灰

那就葬在村囗

背靠大山

生前没有靠山

那很短暂 没事

死后找座山靠靠

因为时间太长……

(选自2022年3月26日《新东西》查生科《后事(之一)——写给儿子》)

“我”向儿子交代后事。其中谈到,死后选择火化, 将骨灰/撒向长江”,因为“一生都在游泳/没被淹死/死后 更不怕/水深火热。短短几行文字,用语极为奥妙。游泳,在此是一语双关。也许“我”真的很喜欢游泳,而且是在长江上游泳,死后将骨灰撒向长江,表现出对长江的依恋的感情;它又是一个虚化了的词儿,含有“我”这一生总在邪风恶浪中挣扎,或者劈波斩浪前行之意,这就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凝练而巧妙地概括进去啦。从“死后 更不怕/水深火热”的接应文字看,此处不难理解作者的用意更为偏重虚化的游泳之义。

而在其下的一小节里用了两个“靠山”。“如果不撒骨灰/那就葬在村囗/背靠大山”,此处的靠山,一般可以理解为实指;而“生前没有靠山”中的“靠山”就是虚拟的啦,指权势、指亲友的帮衬,或者指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等等。而这个虚拟“隐蔽”得很深,并不容易一眼看出来,何也?接下来的文字似乎是说:生前没有靠山,没事,人的一生毕竟很短暂;死后找座山靠靠,就太有必要啦,因为时间太长。这似乎完完全全是很幽默地在那里说话。所以说这个虚拟“隐蔽”得很深。不过,再联系到上一个小节来理解,就不难解读此处之妙用虚拟了。


张幼军,湖北大冶市人,1948年1月出生。大冶一中退休教师。曾任黄石市首届学术学科带头人、黄石市中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委,省中语会会员、黄石市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