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大荔洛河岸上布头村

 新用户8249cTO6 2022-03-2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836


  
大荔洛河沿岸有着许许多多的自然村庄,但我仅仅去过布头村一个村庄。近日在网上搜见大荔羌白布头村最新介绍:“山明水秀,空气清新,空气好,人好。”这对我早已身有体会,而且情有独钟。

布头村山明水秀

我最早看见河,是在布头村我高中同学多蒙家自留地里干活时,站在河滩地里就看见不远处的那条河,多蒙同学介绍说:“这就是洛河,大荔的母亲河!”
那是在秋未冬初之时的下午,尽管河水很少,透过水面可以看见黄色的河底,涓涓溪流就像一条白色的细布条,然而她确是一条河,河水娴静自然,与世无争的样子。在这季节洛河水虽然没有后浪推前浪滚滚的动人场面,孱弱的就像一个小女孩。洛河是我人生见到的第一条河流,我好生羡慕故乡大荔洛河段,心情无比激动,情不由衷地感叹:近观洛河绕大荔,只从他家门前流!
我仔细地观望着洛河,河水此时虽然极为有限,河面却宽阔无垠,那是万年河水一次次潮涨潮落留下的匆匆足迹,望而深思,令人感叹;悬崖峭壁的河岸,高低起伏,延绵不绝,初见时不免有一些惊讶;一眼望不到尽头平展展的河滩地几乎与河水平行,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灌溉条件,河水把河滩地滋润的软绵绵的,河滩地土壤略含一些砂质,从而不会板结;常年居住在落河岸上的布头村人,皮肤白嫩细腻,说话嗓子清脆悦耳,人长的水灵精干……
我和多蒙同学一边用铁锹翻地一边谈论着洛河,它发源于陕北定边县白于山郝庄梁,曲曲弯弯流经多地,在关中的大荔县东南先汇入渭河后入黄河,总长680公里。流域面积2.69万平方公里。洛河流经之地皆为黄土层,因之河水缠绵甘甜质純,人畜可直接饮用。冬天河水结成一层薄冰,是孩子们滑冰的乐园:春天洛河就像多情的妈妈,用她有限的乳汁哺育万物生长;洛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到了夏秋季节河水悠悠,而且有时会猛涨成灾,说起洛河水灾,生长在洛河岸上的多蒙同学,不免有些黯然神伤,他家河滩地上的庄稼常常被河水淹没,庆幸的是他家房屋建在河岸高处,居高无危。
我在羌白中学上学时,课余时间多蒙同学常常给我讲洛河上的故事,最精彩的是到了阳春三月洛河发桃花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名言佳句层出不穷,其中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写的一篇优美散文《三月桃花水》脍炙人口,“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
来自富裕的布头村多蒙同学吃的白麦面馍头,我吃的玉米面馍头,他经常给我吃他的白麦面馍,多蒙同学从家带的洛河季节性水果蔬菜也时常让我尝鲜。把好吃好喝让给别人一些分享,那是一种高尚的友好行为。
自此一别,我再没有去过布头村,多么想再亲眼目睹洛河水潮涨潮落,两岸花开果熟的景象。近年来接连不断的视频补缺了长久的人生遗憾,然而对于情感来说视频是远远不足于表达,有机会一定要去布头村再叙叙同学情谊,多看看洛河风光。布头村是洛河上一个山明水秀的村庄,绝不是虚传,而且是距离大荔县城较近的一个村庄,值得再游。

布头村人好

我母亲年轻时在布头村参加修建108公路时,工地离家远,就近住在布头村天喜叔家,天喜叔没有姐姐也没有妹妹,天喜叔把我妈妈当姐姐对待,我妈妈也成了天喜叔他妈妈的干女儿。冬天里天喜叔母子把土坑烧的暖暖的,花被叠的整整体体,等我妈妈下工回来休息,还给我妈妈准备有布头村特产烤热红薯。   
公路修好了,工程队解散时两家成了不可分割的干亲,一直来往。有一年我去天喜叔家,亲眼观看了天喜叔编制簸箕的全过程。
天喜叔编柳条簸萁,手艺真好,簸萁编的就像艺术品,可谓柳编艺人。做簸箕需要阴湿、避阳光、不见风的环境。农家一般都在地下打地窑,当地人称簸箕窑。做簸箕用的工具主要有铁镰(推刨)、方锥、槽锥、钩针、拨停、绳锤、捋篾刀、量舌、尺子等。做的簸箕是否美观大方、实惠耐用,关键在这些工序上,所以编织簸箕者紧张时一圪蹴就是半天。有时为了结好角子或做好茬子,连吃饭、上厕所都顾不上。这样,才能编成一张成品簸箕。
天喜叔编制簸箕工艺更讲究,还加了一道涂染、勾画的工序。只见鸟鱼花草等绘于其上,了了数笔,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而簸箕不仅是家庭生活的日用品,而且还是一个民间艺术产品,在开发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赋予其艺术生命力。我若不是青年远走他乡务工,也一定会成为像天喜叔一样受人尊重的柳编艺人。
我家也跟着天喜叔的柳条簸萁沾光,一直用的是天喜叔免费送的柳编簸箕。在农家,簸箕是家庭生活的必备之物,一张簸箕用得爱惜点可以用人老几辈子,最少也可用十几年。天喜叔编的柳条簸萁真是耐用,而且不变形、不变色!用来盛晒物品易干又不粘脏物,即便生活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簸箕与人们关系不但没有疏远,而且显得更加密切。
布头村人好,那是真的好!大荔洛河岸上布头村有我的同学,有我的干亲天喜叔一家人,有洛河四季风光和许多土特产品;布头村是我思念的地方,是我牵挂的地方,是我永不忘怀的地方,盼望朋友多去布头村观光,留下同样美好的印记和文字。
 
二0二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于宁夏银川

END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黄河岸上·滩羊群·蒿子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初知宁夏卫宁大雁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故乡那片红薯地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门神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大荔花生记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人受惊会疯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我们村的吃水井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秋雨里的表弟
【大荔文学·诗歌·李万寿】关于信息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我父亲的倒睫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婆婆好还是外婆好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一颗桃树
【大荔文学·诗歌·李万寿】假如我是一棵树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每读书时忆及养猪时

【大荔文学·散文·李万寿】老屋情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我敬仰的二叔

【大荔文学·随笔·李万寿】松籽

作者简介

李万寿,现在宁夏银川工作,地质学高级工程师、喜欢文学创作,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作品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并有作品获奖。

总编:夏春晓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