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室集中研修 观摩“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交流活动

 豫见物理 2022-03-2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建设工作,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升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能力,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张怀华高中物理工作室全体学员于2022年3月26日下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位同行一道,集中参与了由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联合省内外“双新”国家级示范校、共同举办普通高中“双新”背景下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交流活动。

钱丽娟 郑州市第二中学

张彦爽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

点评专家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范廷贤

在此次集中研修活动中,工作室学员们集中观摩了两节大单元教学的示范课,聆听了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范廷贤老师的精彩点评,对“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学科大单元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样本参照。

工作室学员研修心得

2022年3月26日下午,在工作室的统一组织下,我通过网络观摩了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钱老师的《万有引力定律》一课。一上课我就发现学生们的桌子很有意思,六张桌子拼成了正六边形、六名学生可以围坐在一起。这样的座位更加适合小组讨论,不过这节课里学生的讨论占比很少,反而导致部分学生在转身听课时无桌可用。

新教材将原本两节课的内容合成了一节,课堂容量增大,但逻辑更加完整。从“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到“月-地检验”再到“万有引力”最后到“引力常量”,经历的问题的提出、假设与推理、得出结论、检验论证的完整过程。在这方面钱老师把握的很好,板书也匹配的很恰当。尤其是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开普勒三定律而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过渡自然。这些方面都是非常值得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

不过课堂上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商榷:其一,如果用周期来表示行星受到的向心力会得到F=mr4π^2/T^2这个方程,为什么不能由此得到F与r成正比,与T的平方成反比?我想不能简单的说因为我们已经学习过开普勒第三定律了,所以要约掉T。而应该让学生明白T也是因变量,所以要进一步找T的自变量,从而找到引力F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其二,在最后对比人与人之间的万有引力和人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时,通过计算得出人(60kg)的重力大小为588N、地球对人的万有引力大小为584.3N(用万有引力常量、地球质量、地球半径来计算)。这个差别的分析是后面才会学到的,但按照重力为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来考虑,不应该是万有引力的大小略大于重力的大小吗?这个地方没有自洽,值得商榷。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许文波

在2022年3月26日下午的线上集中研修中,我有幸听到郑州第四十七高级中学张彦爽老师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一节的公开课。张老师首先通过视频,展示我国航天发展以及万有引力史料引入新课,然后结合史实,沿着牛顿走过的探究之路,猜想、假设、验证、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思维方法。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后,张老师通过学生的体会,在建立感性认识基础上,强调规律的适用条件。本节是猜想,假设、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是一个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相结合的推理知识建构过程。

张老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把握本节的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能体现出本节的科学探究过程,推理知识建构处理的很好。个人觉得前期,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经历一下物理定律发现的过程,通过学生充分的交流和汇报,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体会知识的创生,物理研究的方法,同时在讨论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高效。总体来说,本节课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密度适中,效率高,值得我们借鉴。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张世超

钱丽娟老师和张彦爽老师的同课异构《万有引力定律》结束之后,来自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的范廷贤老师以“双新”为背景,对两位老师的作课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点评。 

首先,范老师解读了这节课的课程标准。他指出,在新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为“了解”“认识”“知道”,属于较低层次的要求。新教材中,把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并为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推导过程,教师教学中应当突出大胆猜想和严格求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引力公式的推导、月-地检验和引力常量的测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

接下来,范老师从本节课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张老师和钱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两位老师条理清晰,在课堂中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特点:张老师在引入时,更注重物理学史的讲解和科学思维的引导;在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后,张老师没有急于给出引力常量的说明,而是提出G只是一个比例系数;在让学生体会两个人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时,张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重力与万有引力相比较,再提出两个人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芝麻粒重力的万分之一,这样的对比让人体会更加深刻。钱老师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利用牛顿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大单元教学的理念。范老师强调这节课中在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时,得到结论也只是猜测,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推导、猜想,鼓励学生质疑,最后通过卡文迪什的实验来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最后,范老师提出了老师们在对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合理利用教材。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注意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在具体实施时还略有不足。老师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这节课的逻辑顺序,教材中的逻辑已经非常符合学生的思维顺序,老师们在教学中应当多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焦作市第十一中学 娄文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