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文化】甘溪村清代教育名人卢时立

 流星雨工作室 2022-03-29

甘溪村清代教育名人卢时立

卢时立,原名廷翰,字勤卿,清北京大学堂师范科毕业,一八七三年正月出生于甘溪乡甘溪村,一九O七年病逝于云南,时年三十四岁。

卢时立,十日丧母,五岁父亡,自幼好学,十五岁应童试声誉藉甚,十七岁补学,与当时兰溪名流沈相渔、郭少蔡在兰城东之东园结,文社,其后以高才应选金华丽正书院,于一八九八年九月与沈、郭诸公在东园筹办民义学堂,出资千金,孤身遍历杭泸,购书籍,延访教习,考察学校程式,一九O一年校事粗备,次年遂招名家子弟,开堂授英语,算术理诸课,一九O四年进京师范科求学,曾任云南全省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兼总务课长,连任五载病逝。

在卢时立病死时,四品卿衔前两淮盐运使司同学汤寿潜京师译学馆监督翰林院检讨章梫江苏候补知县学部总务司行走张祖廉姚坤熬汪葆元、唐望君、蒋俶等均为其撰写挽联。

 汤寿潜,原名震,字蛰先(仙),生于1856年,会稽山阴天乐乡(今属萧山)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实业家,辛亥革命后的浙江首任都督。

汤寿潜早年受维新思想影响,于1890年写成《危言》四卷,主张变法,从而一举成为江南戊戍维新的著名人物。1892年中进土,入翰林院为庶吉士,1893年在国史馆任协修,1894年授知山西乡宁县,1895年任金华丽正书院山长,1899年任湖州南浔浔溪书院山长,1904年任上海龙门书院院长。1905年清廷授予四品京卿,总理全浙铁路,主管沪杭甬铁路修建事宜,建成浙江省的第一条铁路沪杭线,约300余里。并因坚决反对邮传部与英国缔结出卖路权的借款草约,积极参与以维护路权为目的的浙路风潮,成为浙江保路运动的著名领袖。1906年汤寿潜还与张謇组织预备立宪公会,担任副会长,从而成为与张謇齐名的清本立宪派的领袖,史称“南汤北张”。1907年任学部咨议官。1910年因上书朝廷,弹劾邮传部盛宣怀媚外祸国,反对袁世凯,而被革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杭州新军起义,成立浙江军政府,汤寿潜被推举为浙江都督。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汤寿潜为交通总长(未赴任),4月改授赴南洋劝募公债总理,5月归国,7月复任浙路公司理事正长。1915年汤寿潜回家乡,19176月病逝。

1907年,卢时立病死时,汤寿潜其题写挽联:

能文末也以远到相期助我未知谁为继;

吾道非耶正存亡所击祝予更怪天不仁。

               四品卿衔前两淮盐运使司同学汤寿潜挥涕敬輓。

 章梫(1861-1949217),名正耀,字立光,号一山,浙江省三门县海游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新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

清光绪三十年登进士,殿试选授翰林院检讨。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提调、监督,国史馆协修、纂修、功臣馆总纂,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章梫1947年秋居上海。次年秋迁杭州颐养天年。1949217日,病逝于杭州勾山里,享年89岁。

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张辛教授评价:"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

卢时立逝世后,时为 京师译学馆监督翰林院检讨章梫为其题写挽联。

入大学师范蔚为通才云路喜腾骧方冀渡江追祖迪;

译异国兵书未经终卷秋镫沈痼疾顿教草檄失枚生。

               京师译学馆监督翰林院检讨章梫哭輓

 嘉善自清末以来,以词名于当世者,首推张祖廉。祖廉,字彦云,久居京师。中光绪二十九年经济特科进士,官龙海铁路督办,平生交友颇广,与杭人吴昌绶字伯宛者、情谊尤笃,尝得湖州薛仰峰妆镜,背錾有思娟小影,因颜其书斋曰“娟镜楼”。其所著《娟镜楼词》即为其友吴伯宛所校刊。三十年前吾乡学者孙石香先生藏有张彦云相片,谓当年寓京时,为彦云所贻,石香先生曾出以见示,余在《耆旧吟》中,有《怀石香先生诗》二绝,其一云:联袂京华合又分,词家三影独超群。巾箱曾见存遗象,娟镜楼中张彦云。至词之刊本,曩日承老同学沈宗威赠予一册朱印本,极精,已于文革时佚去,张尚有《娟镜楼丛书》流传于世。

卢时立逝世时,身为江苏候补知县学部总务司行走张祖廉为其题写挽联:

一官初击朝簪比郗超作参军能令公喜;

千里待归旅衬得巨卿为死友乃见交情。

                  江苏候补知县学部总务司行走张祖廉拜輓

姚坤熬(18511929),姚坤熬是姚村商业巨子,清诰五品奉政大夫,字步墀、号正型,生于清咸丰元年,卒于民国18年。出身贫寒,幼失怙持,性颖且勤,年少事谙,洪杨革命失败后,劫后余生,家境更为困难,年仅14岁即常往返余里,负米贩粜,以图生计。年余不幸又遭夫丧,经此颠沛困苦,益自奋发,随叔从商。处事以勤俭谨慎自持,不敢稍有怠纵,颇受店主倚重。在宁波线庄先任司帐,继任经理,若他人则愿以足,然其抱负实未伸展。深知商业之发达与否,全持金融之能流通与否,目睹“上江”(指兰、婺、衢三江上游地区)金融界之权,素操甬绍帮之手,对内陆商人缓急无动于心,是“上江”商业不振之重要原因。遂辞去经理职务,倾以多年积蓄,并获宁波巨商严康懋资助,回兰溪创办瑞亨钱庄,在金华设裕享分庄,以振兴“上江”商业。举凡沿江上下游地域之物产,均悉心研究,避虚趋盈,获利日丰,信用、声誉亦因之日高。先后与人合资开设金华瑞裕隆油行(兼酿酒)、乾泰裕酱园,兰溪大源布庄、洲上瑞和昌酱坊,金华、兰溪两地电器公司等企业。经本县清代解元刘治襄及卢琴卿介绍,认识浙江省督军汤寿潜(字蛰先),又投资兴建泸杭铁路及浙江兴业银行等实业。

  姚坤熬赤手从商,渐致巨富,为兰溪县商界之雄。自奉俭朴,但为桑梓为社会公益事业却不吝巨金,贡献甚多。清光绪年间,建造齐政堂多赖其力。村边一带垒砌溪岸长约300米,村路平铺石板,以其资鸠工完成。民国14年(1925)动工翻建姚氏宗祠,历时三年多竣工,耗资甚钜,由其垫底,除独助全堂青石柱外,再资银洋24000余元(坤熬逝后,其妻张氏又助5000元在内),并献田产于公祠及齐政堂,供岁时祭祀、分发族人馒首、胙肉之用。

 扶贫济困,不分亲疏。对穷而无告之鳏寡孤独,常予恤惠。喜庆婚丧力有不及而求助者,决不推辞失爽。若有田契、屋契抵押,至时难于还清,则无偿退退还押契于本人。对村人生活,首先 提倡并献粮菽率各殷户捐助余谷共积2万余斤,以济青黄不接之贫户,并为荒欠年岁作后备。去兰溪县城事后即在江岸建造凉亭一座,供等候乘船者及行人避雨。

  办学育人,极为关注。命长子姚廷恺(邑庠生)在齐政堂坐馆,教读四书五经;三子姚元恺在宗祠创办潆溪两等小学,其办学经费无论多寡,均予补贴。尤重人才抚育,本县刘昆(字治襄,清解元,翰林院庶士)和卢庭翰字琴卿(清举人京师大学堂第一届毕业生),二人得其资助数千金而赖以学成。

   民国初年,兰溪修建悦济桥,修竣后官塘,引水环城倒流至城北水阀门后沙溪,以及倡修甘溪大石桥等工程,均捐助巨资。民国11年,金华通济桥遭剧洪冲圮,由王国侦赴募捐,时在座多人都有难色,首由其笔书赞捐一千银元,倡诸殷户解囊,共得银六千余元,资助通济桥修复。民国17年秋,金华县复遭水灾,沿江芙峰、白沙二乡被害尤烈,又得其与兰溪县城严康懋,程锦堂等人集资四千余银元专赈,使该二乡无数乡民得赖生后。

  姚坤熬既富更善,为全县城乡所敬仰,为金华、义务、东阳及衢州等地所知名,金华县长姚端、兰溪县长王懋勤均有题词赞颂。终年79岁,安葬于象山,其墓冢是石雕所构筑,远近来客至瞻仰,惜被毁于“文革”。

  当时浙江省主席陈仪送像赞曰:“惟公惟明,惟俭惟勤,曰寿曰富,即果即因。善行化俗,古道照人,慈祥蔼蔼,如气之春。

卢时立逝世时,  姚坤熬也就是姚正型也为其题写挽联:

 卅四年繁华梦幻冀遽初心何期名播辽滇魂来江浙;

数千里噩耗驰传同为扼腕况复情深管鲍谊重朱陈。

              诰授奉政大夫布政司理问加二级姻侍姚正型輓

唐望君,今黄店镇刘家村夏唐自然村人。前清恩贡,现甘溪区乡教育会正会长。

自然村有一墓碑,墓碑上书有“奉直大夫”字样,清朝年间为唐望君立。奉直大夫,为文散官名,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置,为文官第十六阶,金为从六品上,元升为从五品,明时为从五品升授之阶,清从五品概授奉直大夫。唐望君为清朝年间人,应为从五品的虚职官。

唐望君家在夏唐,离开甘溪卢时立家只有4里地,卢时立逝世时,唐望君为其题写挽联:

汝竟逝矣我将奈何慨从前利想名思遂尔一场春梦;

死即有知生者奚补痛此后残山胜水那堪三尺孤雏。

                               恩贡生唐望君哭輓

光绪三十三年(1906)诏废科举。次年,设立县劝学所,所址设县学西庑三间,首任所长蒋倬章,为兰溪县教育行政机构之始。民国元年(1912)废劝学所,县公署设教育科,首任科长孙岂镐。民国2年(19135月,教育科改称第三科。民国612月,复劝学所,内设劝学员2人,演讲员2人(兼),视学1人。县公署内仍保留教育科。但教育行政事务则由劝学所主理。先后任所长者,为蒋俶、汪葆元、胡时铎、唐溢声等人。

汪葆元(1865-1943),字艮庵,号菊如,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人,该村建国前属浙江省兰溪县,故汪葆元也为兰溪人。清末廪生。淡于名利,以教育后进为己任,曾在省立九中(严州),八中(衢州),七中(金华,即现金华一中)等校从教,终其一生。善草书,法宗二王,墨迹流传金、严、衢三府。喜诗、诗文清新、自出机杼。有手稿《浮鸥集》已佚。生前曾自作“墓志铭”,曰:“来无益、去无惜。殓残躯,留陈迹。幸造物之包荒、傥见容于一席”。

汪葆元与卢时立均为以教育后进为己任之人,有一定的交往。在卢时立逝世时,汪葆元为其撰写挽联:

饯君赴阙三载睽违正欣腾茂蜚英身名俱泰壮怀自此展舒不辜剑舞鸡鸣影闪灯青雄大陆;

约我游滇一缄遥递方虑蛮烟瘴雨水土非宜濒行合当谏阻讵料案遗鵩赋魂归黑冷长安。

                    优廪生谱弟汪葆元泣輓

蒋俶,字保康,水阁塘人,蒋六三的儿子。前清廪膳生,光复后历任兰溪县劝学所所长、军政分府参谋,兰溪县参事并代理兰溪县知事等职。

因此与卢时立有一定地交往。在卢时立逝世时,蒋俶为其撰写挽联:

茫茫伤往事犹记东园把臂斗酒论交每嗟时局艰难投笔请缨誓挽狂澜安世宙;

屡屡定归期方欣北道远辕联牀话旧谁料海天辽阔凄风苦雨忍来江渚拜灵帷。

                     邑廪生蒋俶拜輓 

    其他还有卓熠 杜辅臣陈应忠朱联沅金兆棪、汪朝相等均为卢时立题写了挽联:

 才侔班定远不次荣膺何屑事陋儒青绫绛帐;

命陨贾长沙仅馀著述徒伤怀吾友霁月光风。

                  示范毕业举人卓熠拜輓

辟开学界诣君门宦耶三五年京洛侵尘那堪风雨重阳羽翼化化将将仙鹤去;

为问英雄遭末路悽未恸未四千里家山归隐且耐闲关冷月灵魂缓促子规啼.

                                         杜辅臣輓

是教育家是文学家平生鬱鬱不得志;

有寡妇在有孤儿在此恨绵绵无尽期。

                               陈应忠拜輓

哀乐悟中年谈兵谈道何为一梦邯郸先解脱;

笑言成隔世秋雨秋风如许每行上含独悲凉。

                                朱联沅輓

室人谪路鬼笑君会语此境难堪辛苦博微冠统许轩眉竟不能稍缓须臾又旁人穷议书生薄命;

冢子瘖少妻孕我悔劝移家归去弥留犹望嗣闻之酸鼻只剩得无聊慰藉苍天默相遗腹孤儿。

                               师范举人金兆

旧事忆虎陵千里伤心慰我穷途赴皖北;

新恩承象阙一朝齐志哭君奇遇失滇南。

                    邑增生汪朝相輓

 从以上许多名人为卢时立撰写挽联来看,在晚清时期,卢时立为教育确实作出了较多的贡献,为世人所叹息。

刘鑫简历

刘鑫,男,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63年3月出生,1980年12月参加工作,兰溪市社区学院教师。酷爱写作,致力于文化研究,主持编纂黄店镇校本教材《白露孝风》、《纯孝乡风》、《孝文化教育读本》,以及《刘氏宗谱》、《美丽兰溪》等。主编《风雅兰溪》丛书11册。所写书籍入选金华市婺文化丛书4本,出版《文化芝堰》、《金仁山文集》、《兰溪唐氏文化》、《金华名人与家训》、《古道乡愁》等书50余本。创办流星雨文化工作室与流星雨文化公众号,作品在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中荣获三等奖。30多本教材列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2021年乡土课程推介展示名单,《孝文化教育读本》被评为浙江省百校优秀德育教材。

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刘氏汾公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儒学学会会员、浙江省百姓家谱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联络站站长、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婺文化研究会理事金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理事与专家组成员、金华市作家协会、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金华市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兰溪分会会长。兰溪市范浚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兰溪市章懋研究会秘书长、兰溪市仁山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兰溪市寒溪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曾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先进个人、浙江省文化能人、金华好人、金华最美家乡人、金华百姓学习之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