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兴旺,就看这5条

 儒风大家 2022-03-29

作者 :儒风君 · 霞光满天

有人说,小财靠勤,中财靠德,大财靠命。

也有人说,短期靠机遇,中期靠实力,长期靠人品。

我们所有的付出,都为了家人幸福;所有的劳碌,都为了家庭兴旺。

一个家庭是否兴旺,就看这5条。

1

勤俭:治家之本

古人有云:“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勤俭,是治家之根本,即便是富裕之家,亦要时刻谨记。

晚清重臣曾国藩,极度崇尚勤俭家风。

饮食上,他被谐称为“一品宰相”,只因每餐仅菜一品。

居住方面,他反对大兴土木,坚决不肯住进弟弟偷偷兴建的新宅,甚至坚决反对家中购置私田。

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的衣着。

平日他只穿土布衣服,一件绸缎褂子只在重大节日时穿着,三十年犹如新衣。

而他的土布衣服,则全部由家人纺织而成。

白天女眷们操持家务,晚上就由夫人身先士卒,一般从三更纺织到四更,每天一定要纺织四两才行。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勤则百弊皆除。”

曾国藩身体力行,带领家人、族人,践行勤俭的良好家风。

正因此,曾氏家族绵延两百多年,无一败家子,反倒是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文中子·关朗》有言:“不勤不俭,无以为上也。”

不勤,坐吃山空;不俭:挥霍无度。

勤,能创造,故有所获;俭,能珍惜,故有所成。 

2

和顺:齐家之本

古人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和顺,正是齐家之根本。

父子、夫妻、婆媳、翁婿、兄弟、妯娌,若彼此能相互尊重、体谅,必能家和万事兴。

北宋的黄庭坚,出身“天下无双双井黄”的黄氏家族。

这个家族,在宋代,世代子孙有文名可考者逾百人,中进士者近50位。

而黄庭坚本人,是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又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所有这一切,都得益于黄氏家族的“和文化”。

黄庭坚的曾祖父曾主持制定了《黄氏家规》,强调:

对待祖宗,犹如水木之源,不可忘也;

对待父母,犹如天地之大,务宜孝也;

对待兄弟,犹如连枝之人,须互助也;

对待邻里,犹如唇齿之依,必相敬也。

到了黄庭坚这一代,他写下《家诫》,告诫子孙:

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

和顺,是家庭最初的样子,是家人最终的归宿。

清代学者钱泳说:“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家庭之中,没有化不开的结;家人之间,没有过不去的坎。

3

谨慎:保家之本

老子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谨慎行事,是保家之本。

人生处处是考场,一句无心的话,一个粗心的举止,都可能让家中风波不断,甚至酿成悲剧。

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人,年少以“让梨”而成名,成年后更是文采斐然,是建安七子之一。

然而,孔融的文人习性让他不谙军政,说话很不谨慎。

他常常嘲讽劝谏曹操的一些行为,多次反对曹操作为臣子而扩张权势。

据说孔融说了类似这样的话:孩子是父母亲情欲的产物,母亲是装孩子的瓶子。

曹操早已起了杀心,如今抓到孔融的把柄,便以“不孝”的罪名将孔融处死,灭三族以绝后患。

白居易有言:“动必三省,言必再思。”

管住嘴,不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管住心,不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到中年,待人处事,有一种智慧,叫“谨言慎行,保家平安”。 

4

读书:起家之本

颜之推说:“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晚清学者俞樾,出身德清俞氏家族,系近代四大文化世家之一。

其祖父和父亲都是举人,诸多名作流传于世。

俞樾本人,一方面治学著书,著《春在堂全书》五百卷,终成一代朴学大师。

一方面开馆授徒,弟子三千,国学大师章太炎即是其中之一。

其孙子俞陛云,传承家学,自编《诗境浅说》教育子孙,使得俞家的文脉百年不绝。

曾孙俞平伯,是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之一,又成为一代“红学”大家。

俞氏跨过六代,绵延180年,始终追求诗书传家、德厚流光。

读书明理,是做人做事的前提,更承担着整个家族的价值观念。 

5

积善:传家之本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行善积德,是家庭传承的根本。

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祖父,偶然将一个出天花的弃婴抱回家。不但治好了她,而且留下来抚养成人。

这个女孩,就是李鸿章的母亲。

女孩长着一双大足,且出天花落下麻脸,时常被人笑话,但李家没有嫌弃她。

后来祖父做主,让李鸿章的父亲与那个女孩成了亲。

这个决定,让李家从此富贵无比。

李父原本连年考试,年年不中。成亲后,却一路绿灯,21岁中秀才,33岁中举人,37岁中进士。

而这个女孩,为李家生了6男2女,出了2个总督、4个一品大夫。

《周易》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一个家族,若是注重修身行善,其子孙后代也会效仿。

如此循环,积德行善成为家风,将会为整个家族带来绵延不绝的福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