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1-第九课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2022-03-29 | 阅:  转:  |  分享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1.(2021云南昆明八县区期末)“如果社会是一条船,法律就是让船得以一路向前的舵;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
是让火车得以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告诉我们()A.社会生活需要由法律规范和保障B.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C.只要不违法就可
以不受法律约束D.法律只是用来约束和惩罚坏人的2.法律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公民与法律关系的是
()A.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子女入学B.接受义务教育是未成年人必须履行的义务C.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D.过父
亲节时子女必须给爸爸买礼物3.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
为“禹刑”。这表明()A.法律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B.法律依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
、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D.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4.下面关于法律的
本质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C.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的标
尺D.法律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唯一手段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大到合同
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等,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这说明()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②我们的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③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④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
③④6.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这告
诉我们()①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准绳②法律具有规范、保护作用,违法必将受到法律制裁③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建设现代化强国需厉行法治④社会生活只有得到法律的保护,人们才能无拘无束,随心所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
。下列对法治理解正确的是()①法治就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③法治仅
要求任何组织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
②③④8.下面的漫画表明()①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③我们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④在生活中,法律是调节我们
行为的唯一规则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2020陕西师大附中期末)小米阅读了我国的法治进程,
由此想到了所学的一些知识。下列对所学知识分析错误的是()1982年,我国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前提③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法律。法律保护着我们
的生活,维护着我们的合法权益④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都是由法律来协调的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10.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绵延千年的人治。下列对法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法治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人治B.法治要求国
家的所有问题都必须靠法律来解决C.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D.法治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权威,形成人人守法护法的风尚二、非选择
题11.简答题法是一种规范、一种规则。知道规则的人,才会生活。知道法律,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不允许做的事,做了会有
什么后果。知道法律,就知道允许做的事怎么做,如怎么继承、怎样维权、怎样买卖、怎样租赁、怎样赠予等。按照法律做事,就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不按法律办事,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从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法治教育,深入人心
】某中学七年级(3)班的同学举行了一次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如果你是该班的学生,请你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
请你为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标语。(2)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假如你是此次班会主持人,你会怎样向同学们讲解法治?(3)2014年,党
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内容是什么?请列举能体现这样做的必要性的语句。(4)如果这个主题班会需要由你
来做总结,你会说些什么?13.材料一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
的规矩。他说,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秉持法律这根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材料二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
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材料三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法治意识以及由此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还十分明显,如河南某市
曾做过调查,遇到问题只有35%的人选择诉讼,其余选择上访或找政府部门协调处理。当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热衷于到上级领导机关上
访,存在着“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甚至“弃法转访”“以访压法”,案件结不了,成为困扰各级法院的“老大难”问题。
(1)材料一说明我国坚持的治国方略是什么?(2)“法律就是国王”“国王就是法律”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理念?你更赞同哪一种理念?请说
明理由。(3)为了让“信访不信法”的人由“信访”转变为“信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两点即可)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生
活需要法律1.答案A把法律比喻为航船的舵、火车的轨道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规范和保障,A符合题意。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准则之一
,B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错误。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D错误。故选A。2.答案D法律规定了我们享有的各项
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各项义务,A、B、C都体现了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过父亲节时子女给爸爸买礼物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内容,D符合题意
。故选D。3.答案C“禹刑”是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必然也体现了夏朝统治阶级的意志,C正确。原始社会没有法律,A错误。法律是靠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错误。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但人类并没有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D错误。故选C。4.答案
D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D错误。A、B、C是对法律本质的正确认识。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D。5
.答案D“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这说明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A题
干中的“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说明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法律具有规范、保护作用,
观点①②正确;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建设现代化强国需厉行法治,观点③正确;法律既对我们有保护作用,也规范
人们的行为,我们不能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观点④错误。故选A。7.答案B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
法治就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①②④符合题意
;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③错误。故选B。8.答案B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
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④错误。漫画中的消费者依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现了①②③的观点。故选B。9.答案C原始社会没有法律,③错误。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由法律、道
德、纪律等社会规则来协调,④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C。10.答案B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
纷,可以通过道德、亲情、友情以及法律来调整和解决,B错误。A、C、D是关于法治的正确认识。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B。11.答案①
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②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③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解析找到材料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是解题的关键。①“知道法律,就知道
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不允许做的事,做了会有什么后果”说明了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知道法律,就知道允许做的事怎么做”
说明了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③“按照法律做事,就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按法律办事,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了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12.答案(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等。(2)①法
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
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语句: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
者弱则国弱。(4)①生活需要法律,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我国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③青少年要自觉学法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等等
。解析本题以“法治教育”主题班会为载体,考查学生的法治意识,即学生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第(1)问,某中学七年级(3)班举
行以“法治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因此,标语必须围绕这一主题。如: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第(2)问考查
法治的含义,第(3)问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相关知识,这些都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要求回答
开展本次主题班会给学生带来的启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我国的法治建设、法治的重要性等方面回答。13.答案(1)依法治国。
(2)①“法律就是国王”体现的是法治;“国王就是法律”体现的是人治。②赞同法治。理由: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
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
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
和谐自由的空间;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学会依法办事;要树立法治意识;等。解析本题以“法治”为主题和中心,以三则密切关联的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就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1)问考查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第(2)问考查法治和人治的区别以及法治的重要性。“法律就是国王”体现的是法治;“国王就是法律”体现的是人治。法治的重要性和作用就是赞同法治的理由。第(3)问,要使“信访不信法”的人由“信访”转变为“信法”,就需要说明法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及由“信访”转变为“信法”应该怎么办。6
献花(0)
+1
(本文系初中资料大...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