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猛将贺东生义薄云天:养育牺牲战友子女,临终才对孩子说出身世

 兵说 2022-03-29

四野战将系列107:贺东生
作者:桅杆
笔者每读四野战史,对众多战将的军事才能深为感佩,更为他们的鲜明个性所吸引。曾任东野1纵2师(38军113师)师长的贺东生将军,以勇猛出名。据说贺东生在战场上不怕死的名声,在林、罗首长那里是挂上号的。四野猛将、狠将很多,如梁兴初、钟伟等等。让笔者最为感动的,是贺东生将军义薄云天的战友之情。
(一)在四野,贺东生谁也不怕,就怕一个人
将军是湖南省攸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在红军时期地位不高,最高职务是连指导员,其主要功绩在抗日战争和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抗战时期曾任115686团团长、山东军区2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野1纵2师师长、四野38军副军长并代军长。
贺东生外号贺大胆”、“贺猛子”,胆子大、脾气暴、性子急,打仗以猛著称。在山东抗战期间,当团长时,每次都是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还经常挥着手枪带队冲锋,警卫员拉也拉不住。
1944年初,罗荣桓命令贺东生率部解救被日军包围的地方政府和群众。接到命令后,团长贺东生亲自带2个排猛打猛冲,一举冲开日军防线。在掩护群众转移时,遭到被优势日军进攻,部队损失很大,最后不得不分散突围。战斗结束后,贺东生不见了,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据说都准备为他开追悼会了。结果第二天晚上,“这个猛子”和警卫员押着1个日军俘虏回来了。
令人称奇怪的是:就这样一位猛将,身经无数大战、恶战,却没负过一次伤,时人叹为福将。
贺东生天不怕,地不怕,但也有怕的:他自己曾说在四野,罗政委我不怕,陈光我不怕,李天佑我也不怕,就怕林总一人。因为林彪不怎么说话,“你弄不懂他在想什么”。
(二)打天津时,师长坐在装甲车里,为进攻部队开道
天津战役时,贺东生任38军113师师长。上午10时15分,还处于炮火准备阶段(天津战役计划的炮火准备时间是40分钟),113师就打开突破口,登上了天津小西营门城墙,逼的炮兵不得不提前延伸射击。贺东生的性子急而猛,部队的风格往往就是首长的风格。
贺东生随后率师指挥所,跟随进攻部队进入城内。113师的风格,各级首长,师到团、团到营,全部靠前指挥。当天晚上,部队发展很快,前线联系不上,进攻有些混乱。贺东生着急了,准备把指挥位置再往火线推。这时,副军长曹里怀来到113师指挥所。当时两人正血气方刚,又都是“好战分子”,一合计,就钻进刚刚缴获的1辆装甲车,向前沿驶去。
装甲车通过一个胡同时,见进攻部队正被前方一个大地堡中的机枪火力所压制。胡同口与地堡之间是一片开阔街道,爆破组上不去。见此,贺东生兴致上来,招呼进攻部队说:“我来给你们开路。”说完,指挥装甲车向地堡冲去,战士们跟在后面,利用装甲车作掩护,很快就消灭了地堡中的敌人。
战士们很高兴,对着装甲车喊着:“谢谢同志们,请指导员给你们记一功。”贺东生的警卫员下车对战士们说:“什么指导员,车里坐的副军长和师长。”战士们一听军师首长为他们开道,都欢呼起来,战斗情绪更高了。
别以为“贺猛子”只会猛打猛冲,那就错了,贺东生打仗猛归猛,也是很有计谋的。万毅将军晚年在回忆录中提到一件事:1945年5月,罗荣桓授权他组织滨海军区4个团,讨伐伪军张步云等部。整个讨逆战役打成虎头蛇尾,万毅受到罗荣桓的严厉批评。战役过程中,贺东生(时任滨海6团团长)2次合理建议,万毅都没采纳。从战役发展看,只要采纳其中的一次,就不会虎头蛇尾。还幸亏贺东生预先做了防范,派出警戒部队,暗中补救,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贺东生并非一味地生猛。
(二)战友之情,可谓义薄云天
贺东生与杜光华交情甚好,在抗日战场上结成生死之交。
杜光华是东北民主联军4纵队10师师长。10师一直是4纵主力。1946年10月底至11月初,著名的新开岭战役,关键时刻,杜光华指挥10师攻下核心阵地老爷岭,为全歼蒋军“千里驹”25师立下首功。1947年2月22日,在三保临江战役中,杜光华师长亲临前沿指挥,不幸壮烈牺牲。
笔者查阅资料,其实两人相处时间并不长,主要交集是任职686团期间,时间大概在1940年至1944年之间。贺东生1940-1945年任团长,杜光华1939-1944后先后任连长、营长、参谋长、副团长。两人的战友之情,应当就是这段时间结下的。1944年,杜光华由686团调任胶东军区14团团长
日本投降后,贺东生与杜光华分别随山东2师、5师进军东北。这两支部队在1946年下半年分别编入1纵和4纵(41军),一个在北满,一个在南满。
杜光华牺牲时,女儿才1岁多,妻子陈玲正怀着第二个孩子,从精神上到生活上,都异常艰难。当时4纵政委彭嘉庆等领导,都非常关心陈玲,商量要设法帮陈玲重新组织一个家庭,共同抚养杜光华的子女,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彭嘉庆想到老战友、时任1纵2师师长的贺东生。当时贺东生还是单身,更重要的,是他与杜光华之前也是同生共死的战友。
在一般人眼里,以贺东生当时的地位和条件,成家并不难,也完全可以找到一个条件更好的。但当彭嘉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贺东生时,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还对陈玲说:“杜光华的骨肉,就是我贺东生的骨肉。”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他与陈玲商量,特地将两个孩子都改姓贺,并嘱咐周围战友保守秘密。
直到1998年,将军在临终前,才将两个孩子叫到身边,把真实的身世告诉他们,并让他们去吉林通化祭奠亲生父亲。
读到这段往事,笔者极为感动:什么叫同生共死的战友?战友牺牲后,毅然照顾其遗孀,养育其子女。这种战友之情,可谓义薄云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