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动物园回来后,有些话不吐不快…”

 狗与爱的世界 2022-03-29

“爸爸,犀牛为什么不冲出来呀?”

一个稚嫩的声音把我从失神中拽了回来。

不远处一位爸爸高举着儿子,小朋友充满疑惑,爸爸好像也一样。

眼前的犀牛正漫不经心轻轻地用犄角撞着墙……

大家好,我是西瓜。

小时候去动物园时,我经常跟奶奶说,长大以后要是能去动物园里当动物就好了。

一日三餐,有吃有喝还不用考试。

可长大以后再次去动物园,我与小时候的想法全然相悖:

动物园的动物,处境真的难!

 长期饭票的代价 

它们在动物园里虽然有个“铁饭碗”,也没有天敌的威胁,但安逸背后却早被标注好了价码。

以下场景,你在动物园见过吗?

北极熊

大象

熊猫

这可不是听歌摇摆,而是刻板行为:

因为缺少足够的环境刺激所导致的,在人类中自闭症儿童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比如对着墙壁重复地摇头晃脑,无意义地重复某个动作。

动物园里的大多数动物,都存在这种现象。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非常复杂,它们需要自己判断的事情多且复杂,恶劣的天气,天敌的气味,水源的位置,食物的来源等等....

所以,单一的环境会让他们焦虑,并逐失去本能。

 收效甚微的缓解手段 

刻板印象可以缓解,但也仅仅是缓解。

办法就是尽可能让环境丰容一些:

对圈养动物所处的物理环境进行修饰,改善环境质量。以此提高生殖成功率或适应性,从而提高福利水平。

常见的内容包括气味丰容、食物丰容、社群丰容等。

 

在动物园,动物的心理健康情况一直难以改善,至少我目前看到的还都是同样的景象。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很著名的例子:

虎鲸杀人事件:

BBC曾拍摄过一个纪录片。2010年,这个名为提里库姆的虎鲸在表演时将训导员拖入水中溺亡,引起广泛关注。

海洋馆给出的解释是意外事故,但网友们并不买单,舆论更倾向于是提里库姆故意杀人。

最后在舆论的压力下,这家海洋世界宣布停止繁育虎鲸。

虎鲸生活在海中,长途游动是日常所需,即便不是为了觅食也会如此。

但人类能提供的生活空间实在太小了而且根本无法模拟海洋中的丰富环境。

长期面对单一的环境,狭小的空间,不仅行动受到限制,还有同类的霸凌和孤立......

提里库姆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

虽然我们已经在动物福利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是圈养终究是圈养。动物园在有限的能力之内,是无法模拟野外环境的。

取悦人类的动物园 

动物园的开放观赏,本质还是为了取悦于人,而不是让动物高兴的。

所以,动物表演几乎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深海巨鲨……都在人类眼前表现出屈服和拟人化的讨好。

观众追捧这些表演,又对所谓“正向训练”津津乐道。

知道大象为什么会画画吗?

它鼻子里的铁钩也许能给你答案。

在我们大张旗鼓反对动物表演时,恰恰忽略了动物园里那些被钝刀子伤害的动物们。

它们在橱窗里展示着自己的病态和无助,人们却兴奋地、用力地拍着玻璃……

这跟动物表演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眼前没了火圈儿,没了高台。

百兽之王,怕人怕成这样,后面整整齐齐趴着的哪个不是叱咤山林的猛兽?

想在人的眼皮底下活着,真的为难。

动物园的存在一直颇受争议,对社会而言,动物园起到的是公共教育和自然科普的职责。

也许在参观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

所以,我今天拿出来说也不是为了呼吁动物园关门歇业。

客观的说,其实有一项工作,动物园来承担再好不过:

收容和治疗濒危物种,并且提供保育救助的工作。

在如今物种灭绝的大浪潮中,动物园完全可以变成一个个独立的方舟。

如果物种灭绝,至少动物园里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

比如北方白犀牛,野外早已灭绝,目前只有动物园内圈养的,各国的动物园都在为这个物种做最后的努力。

在动物保育方面,动物园也确实成为了物种多样性的最后一道防线。

最后,

动物园有它的功能性,但动物也需要更多的福利,多些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吧....

我们更愿意听到远方鹰击长空,虎啸山林,而不是看着他们近在咫尺却萎靡不振。

如果有天我的孩子问我:为什么犀牛不冲出来?

我会回答:他试过。

tips 1 

我坐在一只豹子前面发呆,构思这篇文章......

旁边一小孩儿在那疯狂拍玻璃!

我真想跟那小孩说:你**拍你**呢?!

(就是3月20号,北京动物园,下午3点18分花豹区拍玻璃的那个小孩!转发出去让他爹看到!

tips 2

宠物过度训练,并且发在短视频上以此获得关注,正在变成马戏团的借尸还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