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颜渊》 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猫条山 2022-03-2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中两见:

一是《颜渊篇》第二章: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一是《卫灵公篇》第廿四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对仲弓说到了“仁”的两个内容。第一侧重于对己:事君、使民,要严肃认真——忠;第二侧重于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做到了这两点,就会不结怨,就走向了仁。这就是“忠恕”之道。对“可使南面”(《雍也》第1章)的仲弓,孔子强调做政治领导人如何做到仁。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再次表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一贯作风。孔子提出的在朝廷上不与君主和同僚结怨,这可是个很有意思的处事原则。怎样才能保证不结怨呢?温、良、恭、俭、让的态度是必须的,按照“君子和而不同”(《子路》第23章)的原则顺着别人说话——这一点很难做,既不放弃原则,又不得罪人,得花费多少脑力啊!  

孔子曾对曾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概括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第15章)“恕道”是“夫子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

孔子提倡的“忠恕之道”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果把“忠恕之道”作为社会伦理准则,用它来处理人己关系,就可以消除怨恨,缓和人际关系,避免许多社会矛盾。为人做事常有“忠恕”这样的念头,并努力这样做,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但是问题在于人们遇事往往很少为他人着想,多是为自己着想。子贡曾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可当即孔子却说:“赐也,非尔所及也。”(《公冶长》第12章)本章中孔子又要子贡终身这样做,似乎有些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孔子是在教导子贡从要求自己做起,要点是“勿施于人”。子贡“不欲人之加诸我”, 是从对他人的要求角度出发的,这只是一厢情愿。“恕”就是要从自身角度出发,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起。要想推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应该努力做到自己要生活得快乐,就要让他人生活得快乐;自己不想吃亏,也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自己不想上当,也别做欺骗他人的勾当;自己不愿遭受侮辱,也不要侮辱他人;自己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第30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