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能这样做学问?张旭光根据梦做判断,推翻了古人的论述

 赵俊峰评谈 2022-03-29

当代创新书法家经常有惊世骇俗之论,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是吹嘘自己已经超越古人,有的是想方设法颠覆古人的观点,好像不与古人反着来就体现出不出自己的水平来。众所周知,做学问最重实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做学问的方法上也能创新,书法名家张旭光就通过梦境推翻了古人的论述。

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 张旭光

他在一则短视频中说:“(在梦中)跟王羲之交流很多,还有包括王献之我也梦里边有交流,王献之留下来了一个悬案,说劝他父亲要改体。我在梦中就问王献之,我说你们家这么大一个家族,那规矩会很多,你敢当着你父亲的面讲这话吗?他有一个回答特别精彩,他说我根本没跟我父亲讲,我是和我母亲讲的。这个你查任何历史资料保证没有。但是非常合情理,这就说明你长期地崇拜他、崇敬他、研究他,那这个过程,我认为呢培养起这种感情呢,很正常。”

且不说张旭光教授得出“王献之根本没对王羲之讲过,而是跟他母亲说的”符合不符合历史事实,单凭依靠梦境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就会让人笑掉大牙。如果这样做学问的话,那就真不用十年寒窗的积累了,只需要会睡觉就行,当然还要保证睡必有梦,人文领域历史上的很多悬案都可以解决了。

张旭光作品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熟悉,侦探小说经常用这样的手法增加可读性,主人公梦到凶杀案的关键证据,引导公安人员顺利抓到凶手。当然现实中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而且还上过电视节目。但是从来没有人把这种方法用在做学问上,如果真能得到历史的真相,就不用花那么多钱去做考古、考证研究了,用梦境研究学问让人震惊不已。

张旭光作品

做梦的情景居然可以用来证明现实的问题,真是闻所未闻。要是普通人还有情可原,毕竟有可能成长环境封闭、受教育程度不高,面对无从下手的问题,往往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长期下去形成了执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实际上所谓梦中的情景都是自己白天执念的反映。可张旭光先生可不是这样的人,他是联合国特聘教授,整这一出,究竟是唱的什么戏,无人能知。

张旭光作品

看看张旭光先生的身份,怎么也无法同如此迷信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他现为中书协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书法专业首席采访专家、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兼任全国总工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还有一个更让人吃惊的职务——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这是现在的职位,过往的经历同样精彩。

张旭光作品

张先生曾经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五届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这样一位有很多顶级专业头衔的教授,亲口用自己的梦境推翻了古人的观点,不禁让人惊叹:大师就是大师,做学问的方式都如此与众不同。之所以能出现这样荒唐的事情,恐怕张教授是另有所图。目的是建立自己二王书风的神圣地位吧?真是这样的话,适得其反,西汉扬雄在《法言·问神》中就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以机心练字,字也上不了层次。

扬雄语

书法发展到今天,从沈鹏主持中书协工作算起,不过就是三十年时间,创新书法看似繁荣,实则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要继续创新,只能抛弃汉字搞抽象的线条艺术。不可能回归传统,因为时间荒废了,书法这个东西不进则退。

曾翔教授

面对窘境,这些书坛大佬唯一的办法就是造自己的神,成了神就好办了,怎么写都是神迹。洪厚甜吹捧曾翔撑起了北京书法的一片天,张旭光渲染自己与王羲之、王献之的特殊感情,都是在造神。问题是在民智开启的今天,你还用这老套的方法,最终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张旭光编这样玄幻的故事有什么目的?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画乱象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