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影《天堂电影院》|“没有哪一种爱是完美无缺的”

 成都大学陈大伟 2022-03-29

陈大伟

      多次看到关于《天堂电影院》的推荐,多次找到打开,又多次因为看到时间太长匆匆略过。

       这个元旦,再次在公众号“电影分享会”看到推荐,于是打开,看过170分钟的《天堂电影院》,里面有时光流逝、电影业衰落的伤感,有青春的恋情、思乡的牵绊和成长的经历。我是教育人,身份的自觉使自己的电影观看时多用教育的视角,从教育的角度,我看到了爱的主题,意识到“没有哪一种爱是完美无缺的”。

       尽管电影中有较多的主人公多多和恋人艾莲娜的爱情篇幅,但更多的还是主人公多多的成长,以及围绕多多成长的放映师艾佛特和多多妈妈对多多的爱。

      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写过“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他认为:

   母亲的爱是幸福,是祥和,不需要去赢得,也不需要为之付出努力。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是大地,是海洋。就其本质而言,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母爱的表达是:“无论你做了什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都不会失去我对你的爱,失去我对你的生命、你的欢乐的祝福。”

  影片中多多的母亲为了孩子,没有选择再婚,无论再晚都为儿子留门。多多人到中年,功成名就,但母亲说:“每次都有不同的女人接我的电话,但是我听得出,那里没有爱。”母爱无边,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即便孩子再大,母亲也放不下关怀和牵挂。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当多多回到小镇的家,妈妈去开门,这时的镜头却聚焦在一件妈妈刚在打而后放下的毛衣上,这里颇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味道。而妈妈因为思儿心切,走的太匆忙,脚不小心勾住了毛线,毛衣于是被拆。妈妈在下楼途中的急切心情都在毛线被拉动中的节奏给映射出来了。观影时,自己的情感有点像毛线一样,被一点一点撕扯出来,犹如妈妈在揪心着离家的游子一样。

  父性之爱是另一种爱。父亲代表了人类生存的另一个环境:即思想的世界,人类所创造的由法律、秩序和冲突构成的世界。父亲的任务是教育和指导孩子怎样为人处世,怎样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父亲是教育孩子,为孩子指出通向人类社会之路的引导者。父性之爱有规则,父爱给予的责任是:“如果你做错了,你就要勇于承担责任和后果;最重要的是你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给你的爱。”

  多多的父亲二战阵亡,放映师艾佛特是多多成长经历中的实际的“父亲”,艾佛特对多多也有温情的关怀,但更多的是让多多放下温情,走出小镇,走向世界。他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幸福的星辰。天天待在这个小镇上,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你会相信事物永远不会改变,会变得比我更盲目。然后你离开,一年、两年,当你回来时,一切都改变了。你与这土地的联系已断,你要找的已不在了,原先属于你的也不复存在。”为促使多多出走,他隐瞒了艾莲娜找过多多的真相,劝阻艾莲娜和多多分手。当多多决定逃离小镇的时候,他的告诫是:“不准回来,不准想到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要是你失败逃回来,就别想来见到我”。多多后来正是遵照艾佛特多的告诫,三十年来没有回乡,而最终的回乡,是以著名导演的身份回乡,取得了所谓的成功。

      但仅有母性之爱是不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性之爱不能把孩子留在身边,孩子是需要“游”、需要出去闯荡的,没有一番闯荡,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经历,孩子可能眼界不宽(犹如青蛙不跳出自己的井),可能长不大,事业可能一事无成(现在的啃老族大概就是被太多的母爱所害),而且也可能不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结。正是从这种意义上,对小学课文《树的故事》,我对一些老师在执教时单纯批评其中的“男孩”的处理不太赞同,2013年用更复杂的理解在济南天桥区执教了《树的故事》(链接:《树的故事》教学与反思;并得到了时任天桥区教育张萍局长的肯定)。

      影片的艾佛特的父性之爱成就了多多的事业,但这样的父性之爱何尝有不是一种伤害。多多功成名就,事业似乎成功了,但当多多妈说:“给你打电话,每次都有不同的女人接我的电话,但是我听得出,那里没有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失败“”在知道艾佛特欺骗自己的真相时,多多自己忍不住说艾佛特是“疯子”,这之中又何尝没有一种对艾佛特的恨?艾佛特的这样的代为决定对多多到底是成就还是伤害?这里谁能说得清?

       看到这里,我在想:爱的边界在哪里?教师如何帮助孩子?我以为在孩子有自我决断能力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呈现生活的可能并说出自己的建议,但不要包办,不能包办。具体到这部电影,在多多找艾莲娜不得,回到放映室问艾佛特:“艾莲娜来过没有?”我以为,更好的回答还是告知真相,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怎么选择还是要交给孩子自己,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承担选择的责任。

      长辈对晚辈是这样,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的爱情也是这样。推想一下,如若多多和艾莲娜没有父亲阻挠,生活在一起,爱情有了,会不会对多多的事业形成阻挠;设若走在一些后,艾莲娜支持多多走出家门,闯荡事业,又会不会“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多多回到小镇,又见到了艾莲娜,彼此依然相爱,但艾莲娜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室和女儿,这时的爱和不爱都成了伤害……

       弗洛姆意识到单一的爱的伤害,他主张爱的兼顾和平衡:“一个好母亲的爱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也不应该助长孩子的依赖性。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鼓励孩子最终能够离开自己。”“父亲的爱应该坚持某些原则并对孩子提出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专横而粗暴的。父爱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身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自信,最终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摆脱父亲的影响。” 这是中庸,这是平衡。但这样的中庸和平衡有何其艰难,有时你不得不取舍?

      意识到“没有哪一种爱是完美无缺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在教育中多一些审慎、多一些审视,防止在“爱的名义”下造成伤害。同时,就受者而言,对于他人付诸自己的,要尽可能多一些善意,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影片最后,多多看到艾佛特给他准备的礼物,这是从前因为迫于教会势力而剪掉的一些接吻画面,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两性之爱,黑白镜头斑驳,多多泪流满面,他接受和理解了艾佛特完整的爱。

 写于2021年1月3日

链接:教育影视成为教师学习资源的价值和可能

美文推荐|对电影用上教育和文艺的眼光

宅在家,我们怎样专业地“读”电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