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壶,千万别扔!

 隐遁B 2022-03-29

图片

图片

对很多壶友们来说,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养了很久的紫砂壶碎了。那碎了的壶只能扔了吗?可千万别!有这样几种工艺,不仅能修复,还能给紫砂壶带来重生,使其“残不失其真,残不失其美,残不失其珍,残不失其值”。

金缮

金缮是一种器物的修补工艺,以大漆作为粘合剂,将碎片粘合,以金粉、金箔修之缮之,修缮过后的器物不似从前的圆满,却有了全新的生命,好似凤凰涅槃,虽非昨日之美,却是有了另一种风情

图片

▲金缮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来说,金缮并不是简单的修复技艺,而是基于残缺的“二次创作”,是以紫砂壶为画布的抽象艺术,修复师们沿着壶器原本旧的脉络,走线描金,将新的时间铺陈在旧的时间之上,像是两个不同世纪的骤然相逢。

金缮工艺修复好的紫砂壶,在沧桑之外,更是尽善,尽美,有了新的褶皱,有了新的呼吸,也有了新的生机。

图片

图片

镶嵌

金、银、铜、铁、锡、玉在残壶的身上等有着千变万化的妙用,如果紫砂壶的嘴、身、把、底出现小碰伤,甚至壶嘴、把断裂可以用镶嵌或包锡的方法修补。

图片

图片

如果修补得好的话,不但对紫砂壶的使用没有影响,对壶的美观也没有很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紫砂壶本身的艺术性,给人展现一种残缺美

镶金边是在壶的口沿、嘴的流口、底的边缘、盖的周边及纽等部位,以黄金薄片包镶(也有用铜片包镶),不仅尊贵古雅,还给观者带来闲情逸致之感。

图片

图片

包锡

包锡工艺,俗称“砂胎包锡”。清中期朱坚(石梅)精于此术。常见形式有壶体全包或壶体包锡,嘴把镶金、镶玉、镶红木等。

一把包锡紫砂壶的的成型需经过设计、制板、选料、裁剪、成型、焊接、整形、抛光、雕刻、再抛光等十几道工序,精工细制而成,将紫砂泥古雅的色泽和锡的光鉴结合在一起,再加之玉的温润予以点缀,三种材质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美感。

图片

图片

清中期 朱石梅制珊林铭六逸尊兄“石鼓”锡包紫砂胎壶

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修复工艺,“锔”指的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抓牢破损处,使其恢复原样和使用功能的技术,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图片

▲锔钉紫砂壶

不仅适用于瓷器、陶器、玉器,同样适用于紫砂壶,可对破损的紫砂壶进行锔瓷修复,一般需要经过找碴对缝、定位点记、打孔、锔钉、补漏等步骤。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