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苓散竟有如此疗效,了解它,有大收获!

 枝上有花开 2022-03-29

 验案举隅


过敏性鼻炎

患者曹某, 男, 35岁。初诊患者述患鼻炎15年,以鼻塞打喷嚏为主,遇冬春季或早晚冷空气刺激时加重,发作时喷嚏连连,清涕长流,持续10多分钟或半小时不等。一年四季每天晚上鼻塞难受,白天好转。曾于15年前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好转,近闻名而来求治。刻诊:诸症同前。患者形体肥胖,舌苔黄厚腻,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脉濡滑。辨证:脾肾阳虚,湿浊阻滞于鼻、夹瘀夹热。治法:温阳化气行水,辛香通窍。选方:五苓散合苍耳子散加味。处方:茯苓25g,猪苓15g,泽泻30g,白术15g,桂枝12g,苍耳子15g,黄芩15g,薄荷15g,荆芥15g, 白芷 15g, 川芎 10g, 桔梗 5g, 黄芪 25g, 辛 夷15g。3 剂。
二诊:患者述服上方2剂后晚上鼻塞明显减轻,服完3剂后鼻腔通畅大半。现晚上鼻基本不难受了,白天喷嚏及流清涕均明显减少,舌苔仍黄腻舌体胖大,舌质淡暗。效不更方, 再服5剂,服完5付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鼻炎未再复发。
 
:本病由于脾肾阳虚,寒湿阻滞于鼻,致鼻腔水肿而鼻塞,水液外泄则流清涕。湿为阴邪,故晚上或遇冷风刺激时加重。方中五苓散化气行水,引鼻部水湿从小便排出。苍耳子散辛香、通窍除湿,川芎活血化瘀,佐黄芩清郁热,桔梗载药上行引诸药达病所,黄芪扶正固表提高免疫力,以防复发,标本兼顾。

荨麻疹

梁某,男,62岁。初诊患者诉皮肤瘙痒半年,西医诊断为荨麻疹,曾于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无效,曾一度失去治疗信心,后闻吾名特来就诊。问诊:半年前起臀部、背部、胸部、皮肤瘙痒起风团,均在晚上发作,白天基本消失,皮肤基本恢复正常。风团主要以躯干、臀部、上肢为重,发时风团成片,高出于皮肤,其色浅淡,与正常肤色相近,皮肤无灼热感,瘙痒难忍,严重影响睡眠,自发病以来大便干燥。刻诊:肘部、背部因昨晚发斑后留下少许浅淡色风团,与正常皮肤基本相同,扪之无灼热感。舌苔白腻,舌质淡胖,脉濡缓。辨证:脾肾阳虚,湿浊阻滞三焦膜腠,兼夹风邪。治法:化气行水为主,佐以祛风止痒。处方:茵陈20g,茯苓20g,猪苓15g,泽泻30g,白术15g,桂枝15g,地肤子12g,蛇床子12g,苦参12g,白鲜皮10g,防风15g,甘草6g。3剂。
二诊:患者述服完3剂。后斑疹风团已减少大半,望其舌苔白腻,舌质淡胖,效不更方,再进3剂
三诊:患者述现晚上偶见皮肤少许散在风团轻微痒,大便通畅,患者大为喜悦,望舌苔薄白,质淡红。再服3付告终,随访半年无复发。
 
:湿为阴邪,湿浊阻滞于膜腠肌肤形成皮肤水肿、风团;湿为阴邪,晚上阴气主令故加重。湿邪夹风故瘙痒。用五苓散气化三焦膜腠之水,使水邪从下焦小便排出;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防风、白鲜皮祛风胜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气化失职,水湿滞于皮下腠理,不走肠间故便秘。五苓散蒸腾化气布津以润肠通便。

湿疹

李某,女,58岁。初诊患者述双手掌、手指、指缝频发水疱疹30年,每遇夏季加重,冬季稍好转。疱疹瘙痒,抓后渗出白色澄清水液,手掌、手指肿胀感,伴畏寒、腰痛,晚上加重,并因此失眠。患者自己长期观察舌苔白腻有齿印。现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濡滑。辨证:脾肾阳虚,湿浊阻滞于皮肤,夹有风邪。处方:茯苓25g,猪苓15g,泽泻30g,白术15g,桂枝10g,防风15g,羌活15g,荆芥12g,白鲜皮15g,当归9g,蛇床子15g,地肤子15g,甘草6g。3剂内服。外用浸泡药:苦参30g,地肤子30g,苍术20g,白矾30g,土茯苓30g,羌活20g,蛇床子20g。2剂。煎水浸泡手掌,日1次,每次半小时。
二诊:患者述服药后第1天晚手掌瘙痒就减轻,服完2剂后瘙痒减轻大半。服完3剂后手疱疹全部消失,皮肤变为正常,手部肿胀感也消失。舌苔变为薄腻,舌质淡胖,脉濡滑。上方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现至夏季未复发。
 
:脾肾阳虚,寒湿内生,积滞于手部皮肤形成湿疹、水疱疹、手部肿胀,湿邪夹风故皮肤瘙痒,肾阳虚故畏寒、腰痛,五苓散化气行水除湿,加防风、荆芥、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祛风胜湿止痒。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