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犬咬伤患者的护理

 文炳春秋 2022-03-29

一、定义

1、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犬、狼、猫等食肉动物咬伤;

2、随着家养宠物数量的增多,犬咬伤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被病犬咬伤后,其唾液中携有的致病病毒,可以引发狂犬病;

3、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因此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

二、病因与病理

1、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其涎腺和涎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并随涎液向体外排出;

2、被病犬咬、抓后,病毒可经唾液﹣伤口途径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3、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在伤口入侵处及其附近的组织细胞内可停留1~2周,并生长繁殖,若未被迅速灭活,病毒会沿周围组织传入神经上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狂犬病。

三、临床表现

1、感染病毒后是否发病与潜伏期的长短、咬伤部位、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机体抵抗力有关;

2、潜伏期可以10日到数月,一般为30~60日;

3、咬伤越深、部位越接近头面部,其潜伏期越短、发病率越高。

4、症状:

(1)、发病初起时伤口周围麻木、疼痛,逐渐扩散到整个肢体;

(2)、继之出现发热、烦躁、乏力、恐水、怕风、咽喉痉挛;

(3)、最后导致肌瘫痪、昏迷、循环衰竭甚至死亡。

5、体征:有利齿造成的深而窄的伤口,出血,伤口周围组织水肿。

四、处理原则

1、局部处理

(1)、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伤口极为重要;

(2)、浅小伤口用2%碘酊和75%乙醇溶液常规消毒处理;

(3)、深大伤口需立即彻底清创,用大量生理盐水、稀释的碘伏冲洗伤口后,再用0.1%苯扎溴铵或3%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地清洗,伤口应开放引流,不予缝合或包扎。

2、全身治疗

(1)、免疫治疗:

①、于伤后第1、3、7、14、28日各注射1剂狂犬病疫苗;

②、严重咬伤如头、面、颈、上肢等,经彻底清创后,在伤口底部及其四周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时按上述方法全程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

③、可联合使用干扰素,以增强保护效果。

(2)、防治感染: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

五、护理措施

1、预防和控制痉挛

(1)、预防:

①、保持室内安静、避免风、光、声的刺激;

②、避免水的刺激,输液时注意将液体部分遮挡;

③、专人护理,各种检査、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或在应用镇静药后进行。

(2)、处理:

①、一旦发生,立即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等;

②、狂躁型病人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以防受伤。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3、输液和营养支持

(1)、发作期病人因多汗、流诞和不能饮水,常呈缺水状态,需静脉输液,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可采用鼻饲饮食,在痉挛发作间歇或应用镇静剂后缓慢注入。

4、预防感染

(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观察用药效果;

(2)、加强伤口护理,早期患肢下垂,保持伤口充分引流;

(3)、严格执行接触性隔离制度,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手套;

(4)、病人的分泌物及排泄物须严格消毒。

5、健康教育

(1)、宣传狂犬病的预防措施,加强对犬的管理。

(2)、教育儿童不要接近、抚措,挑逗猫、犬等动物,以防发生意外。若儿童被犬抓伤但伤痕不明显,或被犬舔已破损的皮肤、与病犬有密切接触者,应尽早注射狂犬病疫苗。

(3)、被犬或其他动物咬伤后,尽早彻底进行伤口处理及注射狂犬病疫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