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避免教出“问题孩子”?

 新师道 2022-03-29

小明语录

原来长大只是一种错觉!

我们都是原来那个孩子!

一个家长在学习群问小明:“怎么能够让孩子没有问题?”

01

小明答疑如下:

西方科学的基石是西方逻辑学,线性推理分析问题,中国传统哲学是系统论的思想。

给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时,一方面要让他学习西方逻辑学,另一方面要让他学习中医系统观,两个都知道了人的价值观体系才是完备的。

线性逻辑推理和分析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使用,辨证逻辑则适合用在人文科学。

对孩子价值观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多增加系统论思想,这样他就不会线性思考,也不会二元论思维,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02

乾卦六爻懂了不焦虑

家长要追求孩子绝对没有问题,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精神洁癖。

你看一下太极图就明白世上没有纯白纯黑的事情。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论思维还不太一样。

中国文化底层逻辑实际上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最核心的思维就是时者运也。

中国人看问题的角度是动态思维,西方自然科学研究本质讲静止研究,因为在实验室里复杂的多因素是无法研究的。

你至少要给孩子教会乾卦,乾卦基本上包含了中国文化底层逻辑中最核心的东西。

乾卦六爻懂了之后父母不焦虑了,孩子也不会焦虑了。

03

二元论思想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

很多人都在网上争论中医好还是西医好的问题。

中医玩的是混沌理论,是多因素综合的系统论,所以中医无法满足双盲试验。正因如此中医不可能达到标准化,只有西医才能做成标准。

中医不可能适合工业革命,只有西医才能适合工业时代。

为什么孩子必须要回到工业革命之前才能恢复健康呢?

所有孩子的问题,本质上讲是工业革命背景下用生产流水线方式批量生产教育孩子产生的问题。

最近头条视频课里我都有讲过你们去看一看。你们如果能理解上面这段话,你们就明白中国辩证思维是怎么看问题的。

它不是简单说谁好谁坏的问题,它是一个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用多少份量的问题。

你们争论中医好、中医坏,或者西医好、西医坏,都陷入了二元论思想,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

04

什么时候给孩子用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不同时间用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的份量在不同时间要精微调整。

中国传统文化大多需要经验的累积才能成为高手。

因为它无法按照工业时代的方法把所有东西都量化。

所以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去评价工业时代好还是农业时代好,这种评论方法都是二元论的思想。

我们要讨论的是什么时候给孩子用什么?

孩子在学校接受工业时代批量化生产线的标准,所以我们就得在学校外给他创造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现在中国人大多数已经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了。因为中国人从清末开始就接受了西方思想,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丢掉了。

05

多用动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西医的标准,也就是工业革命的标准对孩子心理疾病进行各种分类,好处和坏处同样很明显。

人的心理疾病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和身体疾病有一些差异,身体疾病有器质化的东西相对来说在一段时间比较稳定。

心理疾病变化很快。所以用西方科学最擅长的分类法,把人划分为若干种,然后再针对每一种统一用药,对于心理疾病来说弊病很大。

对孩子来说问题就更大了,他刚好在生长发育中变化比成人还要快。对孩子进行心理疾病分类再针对性用药就会出很多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发火或在学校里捣乱,如果用分类标准就可能认为他有双向情感障碍或者品行障碍。

一个发育中的孩子坐卧不宁跑来跑去,不喜欢坐在教室里接受符号式学习,他向往的是体验自然,到了医生这里可能诊断成多动症。但你如果把他放到农业时代可能很快就自然恢复了。

所以对孩子进行心理疾病诊断和用药,我的建议是宜轻不宜重,多用动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06

专心听课知识都在等你们

很多家长不具备我所讲的知识,把心理疾病诊断看成和生理疾病诊断一样,而且太相信药物可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对于心理疾病的恢复而言最适合的就是回归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之后的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本质上就会创造心理疾病。

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异化了,被迫变成生产线上的一个零部件,在社会大机器中运转,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流水线生活方式很快就病了。

你们在群里讨论的东西我们网课上都讲过,不管是头条视频还是微课,你们听一听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在网上无止境的争论却不去听课是浪费时间,因为你们不具备基本的思维方式,也不具备基本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是讨论不出问题结果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