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何贵/直面作为年轻人的最后六个月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3-30

直面作为年轻人的

最后六个月

作者:何贵

月初,政工科长把我喊到他办公室,说近期有个青年干部座谈会,让我准备一下,做个简单发言。我随口一问:青年干部是指……?答曰:35周岁以下。我掐指一算,不由得感叹: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参加这样的座谈会了。

没有一点点防备,“中年危机”悄然袭来,我其实早该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对不起,没留神就中年了”。

不服老、不想长大,是很多人的朴素想法。就像在每个人的心中,心房一边住着“年少”,心室一侧住着“青春”。当然,如何定义、识别少年和青年,从年龄划分的角度看,并非固定,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浮动调整。是否中年,年龄从来不是关隘,心态和气质才是。在传统认知里,“每逢中年,必有焦虑”,上有老、下有小,内有家、外有活,四面八方的压力同时施加己身,如果再对当前生活不甚满意,中年危机就成了很难逾越的心理障碍。遗憾的是,我们这批人,很早地感受到了中年阶段才有的那份焦虑、重压和不甘,心态上的“中龄化”、气质上的“老态化”,就是少了应有的朝气。

偶然和一位毕业后就很少见面的老同学在微信上聊天。在交谈的最初,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得先问问,你换工作了吗?结婚了吗?有娃了吗?”蓦然发现,短短几年,我们对彼此的生活已经颇为陌生,想当年我们可是一个寝室待过整整两年,突然聊起的瞬间,甚至有一种“啊,原来还有你”的惊叹。

彼时年少,不知前路何谓艰苦,于是对未来充满热情,希望,而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步入社会十余年,也渐渐的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时光匆匆,看着镜子的自己,日见发福身材,日渐衰老容颜。不得不感慨岁月如刀,削平了我们的棱角。 

从界定年龄到社交网络上的“中年危机”,画风早已变了几番,它带有傲娇、自嘲和调侃,但也让这个群体充满了对现实的紧张和对未来的迷茫。“人微,心重”的纠结,如何理解?不妨到历史的时空中看一看。

我们这一代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里,走完了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我们比我们的父辈更加直观地见证了国家的强大,享受了更好的教育,具备了更广的视野,也有了更多的机会见证了世界的虚拟化,更国际、更开放、更多元既开拓了见识、享受了福祉,也承受着压力。这既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发展的生力军,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早来的“中年危机”,与其说是某个年龄段的表征,不如说透着时代发展的印记。

而反观我们自身,其实我们的急切,是想要急切地度过那段幽暗困苦的奋斗时光。可不经历凄风苦雨,怎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你看到的简单速成只是别人经历过后的云淡风轻,而背后的艰辛岁月却只有他一个人曾默默咀嚼。因为从没有指日可待的成就,也就未曾有信手拈来的梦想。

既然想要达成梦想就要给梦想烙刻上岁月的痕迹,那又何须惧怕奋斗时的悠长岁月?反正每一寸岁月都能寄予我们一丝成长的欢喜,每一寸岁月都能带给我们一分真理的启迪。如果此刻正值青春年少,少年何不吟啸徐行,走实脚下的每一步?你想要的一切其实已在前方等你。

青春并非年轻人的“专利”。一位作家有言,青春不是年龄,而是心境。年纪再大,只要怀揣着“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壮志,抱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迈,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洒脱,这样的人生,永远都洋溢着青春。想来,依旧是那句话:心中有理想在,便有花儿绽放。

多年以后读《平凡的世界》,整个人被孙少平的人生经历所折服,命运的抗争在特殊的时期往往是自己遍体鳞伤。认命与抗争的斗争中,孙少平不屈不挠地走着自己的路。改变不了时代只能改变自己。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痛苦和抗争?不过是在实现理想的征程上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机遇不同而已。

间歇性踌躇满志,但持续性混吃等死;懒得像只猪,但又不敢像猪那样懒得心安理得;无数次立下誓言,无数次要发奋努力,但别人一句话就轻易动摇。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人到中年才发现目前的生活配不上当初的野心,还辜负了曾经遭遇过的苦难。

回顾一下这些年,自己在收获了什么?又或者最为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当年定的目标,现在又实现了多少?岁月的步伐看似不缓不慢,可等一回头,又发现岁月是如此之快。时间会飘远,岁月会流失,记忆会定格,美好会永存。岁月不饶人,你亦未饶过岁月。你未负岁月,岁月也定不负你。

作者简介

何贵,湖南平江人,平时喜好阅读,偶尔写作,目前在岳阳市直单位工作。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