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经世治疗咳血经验

 循天园 2022-03-30

咳血是呼吸系统疾病中一种特异表现,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病证。国医大师徐经世对咳血有验在录,今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病因及证治

病理所见的咳血皆出于肺,致因有外感和内伤。阴虚火旺伤肺所引起者,既有功能性的,也有他疾转变所引起的,如肺结核、肺癌等病在转变过程中易出现咳血。除此还有“不内外因”,如在生活中不慎伤及肺络而见咳血。

徐经世认为对肺系疾病的证治,首先要明肺喜宣通而恶壅塞之特性。肺主气司呼吸,为清虚之脏,位居最高,又为五脏之华盖,其生理平衡既依于本身功能之转化,又赖脾肾之滋养。肺一旦产生病理变化,不仅要从病位考虑,还要着眼于脾、肾、肝的生化和抑制影响。治疗咳血,不可单一从病位考虑,需“补左制右”。所谓“补左”即滋肾水也,“制右”即泻命门相火。法宜滋阴润燥、直折肝火,使水济火降则咳血得止。

典型医案

案一

陈某,男,52岁,2019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年逾五旬,形体丰满,宿无他疾,无烟酒嗜好,近年来每入冬则发咳嗽,后渐次出现咳血,早起为重。曾在省内外多家医院进行多方面检查,最终提示为血管炎,用消炎止血药无效,遂求诊于中医。患者咳血经年未愈,舌质暗淡,脉弦数。系由肝气横逆、木火刑金,阳络受损所致,治当镇逆肝气、养阴清热、凉血和络,方拟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20g,杭麦冬15g,干生地12g,丝瓜络20g,淡竹茹10g,代赭石15g,飞青黛3g,煨诃子10g,藕节炭10g,芦根20g,生甘草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进一周,虽属平善,但早起咳血依旧,小便黄,左脉寸部细数。为心火偏盛,心肾失交,二火上炎,治守原方加“交泰”,嘱服一周,后告之咳血已弭,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 咳不离乎肺,咳血是由肺络受伤所引起的病症。本案是一例单纯性咳血症。患者职业为教师,从病因分析系由长期教学任务繁重,压力过重,致使肝火偏亢,有失平衡,而出现咳血,对其治疗不得单纯治肺,需从肺、肝、肾三脏同时考量。正如唐容川《血证论·咳血》中所言“必先知咳之源,而后可治咳血之病”。应从肝论治,方选一贯煎以滋下清上,并佐以“交泰”济交心肾,则咳血得止。

案二

罗某,女,36岁,2005年1月13日初诊。患者年近不惑,尚为室女,始因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选用内外方法治疗年余,病情未见明显改善,而体质却渐次虚弱,呈阴虚火旺、相火上炎之势,出现不时咳血,阵发加剧,咽部不利,似有物阻,时而呵欠,肢软乏力,月事先后不一,量多兼挟血块,舌质暗淡苔薄滑,诊其脉象虚弦。分析此系冲任失调,肝气上逆,阴虚火动,致血热妄行。治宜调摄冲任,镇逆肝气,滋水涵木。

方药:北沙参20g,石斛15g,杭白芍30g,旱莲草15g,熟女贞15g,仙鹤草20g,川杜仲20g,代赭石15g,炒栀子12g,贯众炭20g,淡竹茹10g,车前草12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症状好转,稍劳累或情绪不遂时仍见咳血,舌脉相应,故守原方出入为治:

北沙参20g,熟女贞15g,旱莲草15g,川杜仲20g,代赭石15g,栀子炭12g,飞青黛3g,甘青果15g,车前草12g,淡竹茹10g,白茅根2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症状缓解,整体情况有改善,唯阴虚之象仍较明显,故出现五心烦热,睡眠欠稳,脉细弦数。拟予滋阴降火,宁心安神以应其症。

方药:北沙参20g,旱莲草15g,熟女贞15g,杭麦冬15g,炒知母12g,酸枣仁30g,杭白芍20g,干生地15g,代赭石12g,山栀炭10g,鲜芦根20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患者咳血未再复发,阴虚内热尚存,故不时自感烦热,情绪不遂,肝郁不达而致月事失调,且月经缠绵不尽。治以滋水涵木、理血调冲以善后。

按 本案属“木火刑金”典型医案,患者因长期情志不遂,肝郁不达,出现胸胁胀痛,月事不调,后见咳血。分析证虽在肺,致因在肝,而治疗非轻清从上所能济事,当需“补左制右”。拟予以滋阴润燥、直折肝火,使水济火降则咳血得止,正所谓“不治其血而血自止”。(张莉 周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