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修咸阳县城碑那些事

 咫尺天涯寂满怀 2022-03-30
重修咸阳县城碑那些事X
重修咸阳县城碑那些事 重修咸阳县城碑那些事
如果说在书法学习上最大 的变化是什么,那就是系统了自己的临摹字帖——重修咸阳县城碑记。
这份描空的字帖应是上师范、初学时的“作品”。因为有教师的经历,知道哪些知识应该学,哪些知识必须学,或者说是目标最明确的。当时的学习书法,不只是爱好的水平,而就是为了工作中要用的缘故。加之学习的氛围较好,有几个都习字的同学,一起相互的鼓励学习。而用沟边的方式是如何想起?现在无从考证了。反正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到了透明纸——现在知道是叫硫酸纸、是用来绘图、做书中的插图用纸,现在都用电脑了,省了这番程序,但出版社排版后出片子还是用这种纸较省钱。字帖应该是一位老教师的一本拓本字帖,现在的印记是泛黄的拓片纸,一看就是从碑上印下来的。借来字帖后在透明纸描空沟边,专捡好看的字去沟。也许可能是纸少的缘故吧!如果那时能全部的沟一遍,想必会是一本完整的字帖了。正是这十几页的字帖纸成了自己的学习书法的摹本,成了自己后来书法字的源泉。自己的字给学生的作品展题过词。写得“九九归一”还曾获得过市工会迎澳门回归书法展的一等奖。再后来这种沟边的方法告诉过很多学生,后来的好多学生正是用这种方法,走上了学习书法之路,还获得了全国的奖励。
三十多年来,自己的许多物品如文物一样伴随着自己,同样这十几页的沟边字帖成了自己的伴侣。如果有时间还是会拿出来临上几页,或作为工作和放松、或作为生活的消遣。反正这十几页的字帖成了至今的心爱。
过去的临写时大多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临,前面的日子里,也曾从网上下载了咸阳城碑记的部分拓片及全文,也曾再次的练习过。正真正的变化是这几天的临写全文,忽然的一个感觉是从临写一个字到了读字帖的感觉,也就不是再写一个字了,而是看到碑记里边所说的那时的事情。也就有了将原来零乱的没按碑文的内容进行整理,整成字帖一样。在写完全部的咸阳县城碑记450字,认识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了解了碑记的内容,了解了这块碑的意义,更了解了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看似一块石碑,里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
时间是道光癸巳初冬(1832年),咸阳的知事、榕城陈尧撰文,龙门的郭均书丹——是否这就是在碑上用红字写上了。督工孝廉方正南选的篆额——这应是碑上的几个大篆字了。教谕是庆阳的李芳,训导是榆林的刘济,山阴县丞陆世列,曲史是广东的肃乃成——没查到曲史是什么官职可职务,犹如文化总监?城守营靖远的刘凤彩——负责安全保障的。督工绅士武举人吴清玺,监生魏来贤,庠生是冯杰,富平的仇文法刻。由此可见,这是一项多浩繁的工程,这在过去的临写中是不曾去研究的,如今的学习与了解还真的有了新发现。
曾看到过论述学习书法的文章说:二分笔墨三分看,余事五分广读书。想来是非常有道理的,真正的书法是文化的体现、读书功底的体现。

附:重修咸阳县城碑记:咸阳去京兆五十里,东达京畿,西通巴塞,羽檄辇输,昼夜交驰,无不取道于此,则咸为西北首冲,而咸之城固秦中一大保障也。乾隆十四年,前臧令尹重修后,越八十余载矣。吴蔗芗刺史宰斯邑时,议捐修,工未及半,值调任,事遂寝。道光八年冬,予承乏兹土,询悉由来,踌躇者久之。年不屡丰,未忍以土木扰。去岁雨电 时若,百谷顺成,爰集邑绅商议,举期未浃,旬输钱三万六千九百余缗。予甚喜,急公好义,吾邑不乏其人也。因亟择诚谨介洁者董其事,陶司番瓿,工选木石,一时筑砌并举,或全建新垒,或增修旧垣。又于城之东南二隅,分建奎楼,以补文星。工成之日,登陴四眺,河水环流,雉堞整齐,楼台耸固,洵金汤之形胜也欤!是役也,十二年闰九月肇工,十三年九月竣事。予捐廉为脸,固司牧者分内事,所赖诸君子慷慨不惜财,督率不辞瘁,以相与有成焉。今国家承平日久,家欲户晓,士庶沐浴皇仁,晓然大义,未敢以一方之保障上费帑金,此意可嘉,此风近古也!是为记。其在事捐赀出力姓氏及度支条目,皆载于碑阴,俾循名核实,有所稽考云。/道光癸已初冬,知咸阳县事榕城陈尧书撰文,龙门郭均书丹/督工孝廉方正南应选篆额,教谕庆阳李芳,训导榆林刘济 县丞山阴陆世烈 曲史广东肃乃陵 城守营靖远刘凤彩/督工绅士 武举吴清玺 监生魏来贤庠生冯杰/富平仇文法刻

译文:咸阳县城距古都长安五十里。东可到京都;西可通巴蜀要塞,或承传皇家秘缄,或邮寄一般信件,车水马的变化是什么,那就是系统了自己的临摹字帖——重修咸阳县城碑记。
这份描空的字帖应是上师范、初学时的“作品”。因为有教师的经历,知道哪些知识应该学,哪些知识必须学,或者说是目标最明确的。当时的学习书法,不只是爱好的水平,而就是为了工作中要用的缘故。加之学习的氛围较好,有几个都习字的同学,一起相互的鼓励学习。而用沟边的方式是如何想起?现在无从考证了。反正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到了透明纸——现在知道是叫硫酸纸、是用来绘图、做书中的插图用纸,现在都用电脑了,省了这番程序,但出版社排版后出片子还是用这种纸较省钱。字帖应该是一位老教师的一本拓本字帖,现在的印记是泛黄的拓片纸,一看就是从碑上印下来的。借来字帖后在透明纸描空沟边,专捡好看的字去沟。也许可能是纸少的缘故吧!如果那时能全部的沟一遍,想必会是一本完整的字帖了。正是这十几页的字帖纸成了自己的学习书法的摹本,成了自己后来书法字的源泉。自己的字给学生的作品展题过词。写得“九九归一”还曾获得过市工会迎澳门回归书法展的一等奖。再后来这种沟边的方法告诉过很多学生,后来的好多学生正是用这种方法,走上了学习书法之路,还获得了全国的奖励。
三十多年来,自己的许多物品如文物一样伴随着自己,同样这十几页的沟边字帖成了自己的伴侣。如果有时间还是会拿出来临上几页,或作为工作和放松、或作为生活的消遣。反正这十几页的字帖成了至今的心爱。
过去的临写时大多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去临,前面的日子里,也曾从网上下载了咸阳城碑记的部分拓片及全文,也曾再次的练习过。正真正的变化是这几天的临写全文,忽然的一个感觉是从临写一个字到了读字帖的感觉,也就不是再写一个字了,而是看到碑记里边所说的那时的事情。也就有了将原来零乱的没按碑文的内容进行整理,整成字帖一样。在写完全部的咸阳县城碑记450字,认识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了解了碑记的内容,了解了这块碑的意义,更了解了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看似一块石碑,里边包含了大量的信息。
时间是道光癸巳初冬(1832年),咸阳的知事、榕城陈尧撰文,龙门的郭均书丹——是否这就是在碑上用红字写上了。督工孝廉方正南选的篆额——这应是碑上的几个大篆字了。教谕是庆阳的李芳,训导是榆林的刘济,山阴县丞陆世列,曲史是广东的肃乃成——没查到曲史是什么官职可职务,犹如文化总监?城守营靖远的刘凤彩——负责安全保障的。督工绅士武举人吴清玺,监生魏来贤,庠生是冯杰,富平的仇文法刻。由此可见,这是一项多浩繁的工程,这在过去的临写中是不曾去研究的,如今的学习与了解还真的有了新发现。
曾看到过论述学习书法的文章说:二分笔墨三分看,余事五分广读书。想来是非常有道理的,真正的书法是文化的体现、读书功底的体现。

附:重修咸阳县城碑记:咸阳去京兆五十里,东达京畿,西通巴塞,羽檄辇输,昼夜交驰,无不取道于此,则咸为西北首冲,而咸之城固秦中一大保障也。乾隆十四年,前臧令尹重修后,越八十余载矣。吴蔗芗刺史宰斯邑时,议捐修,工未及半,值调任,事遂寝。道光八年冬,予承乏兹土,询悉由来,踌躇者久之。年不屡丰,未忍以土木扰。去岁雨电 时若,百谷顺成,爰集邑绅商议,举期未浃,旬输钱三万六千九百余缗。予甚喜,急公好义,吾邑不乏其人也。因亟择诚谨介洁者董其事,陶司番瓿,工选木石,一时筑砌并举,或全建新垒,或增修旧垣。又于城之东南二隅,分建奎楼,以补文星。工成之日,登陴四眺,河水环流,雉堞整齐,楼台耸固,洵金汤之形胜也欤!是役也,十二年闰九月肇工,十三年九月竣事。予捐廉为脸,固司牧者分内事,所赖诸君子慷慨不惜财,督率不辞瘁,以相与有成焉。今国家承平日久,家欲户晓,士庶沐浴皇仁,晓然大义,未敢以一方之保障上费帑金,此意可嘉,此风近古也!是为记。其在事捐赀出力姓氏及度支条目,皆载于碑阴,俾循名核实,有所稽考云。/道光癸已初冬,知咸阳县事榕城陈尧书撰文,龙门郭均书丹/督工孝廉方正南应选篆额,教谕庆阳李芳,训导榆林刘济 县丞山阴陆世烈 曲史广东肃乃陵 城守营靖远刘凤彩/督工绅士 武举吴清玺 监生魏来贤庠生冯杰/富平仇文法刻

译文:咸阳县城距古都长安五十里。东可到京都;西可通巴蜀要塞,或承传皇家秘缄,或邮寄一般信件,车水马龙,昼夜奔驰,交替往来;熙熙攘攘,无不路过该城。因此,咸阳实在是大西北的交通枢纽,文化古都与政治重镇,三秦大地上关中地区的一大门户,给京都提供经济保障的重要地区。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前任县令臧应桐重修咸阳县城,至今已有八十多年了。在知州吴蔗芗任职该县时,也曾慕捐重修,但工程尚未过半,就被调离,这件事情便告停止了。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冬季,我来到这个地方充任县令,详细了解了县城重修工程的由来,反复考虑了很久,又因当地连年没有好收成,不忍心大兴土木来打扰百姓。去年,风调雨顺,百谷丰收,是个好年景,于是使召集全县绅土商议重修工程。具体日程尚未确定,仅十天,就筹集到修城资金三万六千九百余缗。令我十分高兴的是,本县热心公益事业者并不乏其人。所以我当即选拔热诚谨慎且廉洁奉公的人主办此事,广召能工巧匠,制造和精选建筑用材,很快就全面开工了。一时间筑的筑,砌的砌,或全部新建,或在原基础上补修,同时还在城东、城南两角分别修建了城楼,以补应文曲星。工程进行得相当顺利。竣工这天,当你登上宽敞的城墙四面眺望,又见渭河环流,城池整齐而壮观。那楼台坚固耸立的气势,还真有金城汤池之况呢!这项工程于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闰九月开工,次年九就完成了。
至于我个人所捐资金及花费的一点心血则是作为一个父母官应尽的职责。值得赞树的是许多社会贤达,有识之士为工程慷慨解囊,出钱出物;奋战在第一线的指挥者和建设者们更是以继夜日,不辞劳苦,齐心协力,才使工程顺利完成。现在国家安治久安,绅士、百姓无不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享受着皇家恩泽,在重修工程中没有因保障咸阳一地之利益而动用国库钱财,这种精神值得称赞!这是我要记的话。任这次重修工程中积极捐资、出力者的姓名及所捐资金数额和开支项目,全刻在碑的背面,作为以后人们考查、核实的依据。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初冬,咸阳县事榕城陈尧书撰文,龙门郭均书写,督工;孝廉方正南应选篆书碑额,教谕庆阳李芳,训导榆林刘济,县丞山阴陆世烈,典史广东萧乃陵,城守营靖刘凤彩。督工绅士:武举吴清玺,监生魏来贤,庠生冯杰。富平仇文法刻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