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冯骥才在书中这样写道: 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层次低的人,处处显摆,张牙舞爪,一丁点成绩都要哗众取宠,自卖自夸。 人过中年,别在朋友圈炫耀这三样东西,看似有面子,实则很掉价。 ![]() ![]() 过去的成就 季羡林说人生有十大禁忌,其一就是“好提当年勇”。 可生活中,饭局上,朋友圈里,常见到一些人张口就是“我当年......”,逢人便吹嘘过去的成功,抱怨当下的不得志。 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形容这类行为的,叫“回归心理”。 是说有的人喜欢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往往是因为当下没什么好说的。于是就以鸵鸟的姿态过日子,一味把头埋在往日的美好里,不肯面对当下的人生。 鲁迅笔下的阿Q,势不如人时就自我安慰,落魄不堪时总提当年,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即使是在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也要自居为“胜利者”。 阿Q的名言就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 爱提当年勇的人,多半活成了鸵鸟的虚荣,也是不肯直面当下的怯懦。 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共踢进1282个球。 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记者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 贝利笑了笑,说:“下一个!” 生活的勇者不会大肆宣扬昨天的成绩,因为对他们来说,最值得过的是今天,更好的永远在明天。 ![]() ![]() 自己的财力 曾在某节目中听蔡康永讲过一个故事: 他在儿时随母亲到一户富人家做客。在饭桌上,蔡康永第一回吃到鱼翅,当下不禁惊叹:“真好吃!这是什么东西啊?” 主人家一面说着:“这是粉丝”,一面又给蔡康永的碗里多添了一份:“喜欢就多吃点噢。” 后来,蔡康永参加过很多次饭局,知道了鱼翅只是长得像粉丝,价格却天差地别。 也见到,大多数的人,都会夸夸其谈饭桌上的食材有多名贵,是自己花了多少钱才买来的。 蔡康永更加明白小时候那户富人家的主人在为人上的谦逊,和对客人的体贴。 有人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和人聊天,必谈自家的车、房,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 发了财,有人富而不露,不把财富当成比他人优越的象征,反而会主动帮助弱者,散播善意。 财不外露,富而好礼,是一种涵养,更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 ![]() 自己的学识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喜欢卖弄自己肚子里那一丁点墨水,出口便是高深晦涩的词汇,高谈阔论对流行时事的见解,只为刷刷存在感,表示自己也是有思想的翘楚。 这类人往往肚子里没有多少干货。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参加一场作家笔会时,会上有人问他:“你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吗?” 郑渊洁摇摇头,那人作鄙夷状:“你竟然连他的书都没看过?” 郑渊洁没反驳,反问了一句:“那俄罗斯当红女作家妮尔科娃的作品你们看过吗?” 没想到会上竟有近一半的人附和,随后郑渊洁淡淡地说:“这名字我瞎编的。” 静水流深,智者无言。傲慢浅薄的人才喜欢卖弄玄虚,显摆张扬。 真正有学识的人,即便成绩斐然,他们仍低调内敛、虚怀若谷。 钱钟书先生在功成名就时,谢绝一切应酬,在家孜孜不倦地钻研学术。 有位女记者打电话给他,十分希望能见他一面。 钱钟书先生却回答: “女士,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见一下这只下蛋的鸡呢?” 博学的人,因默默耕耘而求得学问,他们早就习惯了,不显山不露水,将手头的事做好,踏踏实实,无问西东。 成功可以引以为豪,但不必炫耀。 ![]() 别林斯基说:“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人过四十,要看穿虚荣,不必太在意虚名浮象,不去向外界显摆炫耀。 而是低调活好自己,追求内心憧憬的生活,独享一份平和与安静,淡泊豁达,快意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