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腊梅花

 冰雪雅阁 2022-03-30

                                    何耀权

    七夕夜,繁星滿天,银河横跨夜空,牛郎织女分两边。一年一夕相聚,天上喜鹊架桥。

     记得儿时七夕夜,母亲给我们几兄妹讲牛郎织女故事。

     本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织女七日七日相聚一次。即是一星期一次。牛郎听错成七月七日相聚,结果是每年一次。

     江门新会人港澳同胞华侨多,特别是南洋一带。他们大多数是每年一次回乡夫妻子女团聚。回乡时间多选在春节,但有时因工作关系选择其它节日回乡。

     母亲是江门滘头乡人氏,针线女红,手工艺制品,样样精通。

     七夕日母亲会给小孩造几枝腊梅花,儿时没有玩具,有枝腊梅花玩已是很难得了。

     母亲一个人在房间内制作,我们几兄弟从未见过腊梅花如何制作,只有妹妹看过几次,也沒有记录如何制作。母亲过世后,这民间优秀工艺也就失传了,真是可惜,至今末见过有人能造出这种璀璨鲜艳腊梅花了。

       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清楚记得母亲制造腊梅花的准备原料。

     洋烛白腊、药丸白腊、几枝带叉小树枝、一盏煤油灯、几只小碟、还有白果壳,用作腊模制作花瓣。

     我猜想是用煤油灯将白腊熔化,然后用手掌将软化了的白腊压入白果壳模中,制成一块块弯弯的小花瓣,再将花瓣集成一朵梅花。

      梅花有白色的,也有粉红色,采用何种颜料染色,现在已记不清楚了。

     母亲每次只造二至三枝,在花瓣上喷上花露水,滿屋芬芳。几兄妹轮流玩。弟妹们拿着花儿跑出屋外,给小伙伴们看。

     解放初江门街边有用面粉造成的七彩公仔的艺人摆摊,五分钱一个公仔。

     我想,这种手工制造工艺,在民间应有很多,但留传下来的还有几多呢?

     几兄妹围在母亲身旁,一边玩腊梅花,一边听母亲讲牛郎织女故事。乐也融融。

     七夕腊梅花,母亲每年七夕必造几枝给小孩玩,究竟是何意思,母亲无说明,至今不得而解,我想应是江门乡间习俗之一。七夕情人节。腊梅花表示忠贞爰情,也可能是祝贺牛郎织女相聚之意吧。

     儿时,家里穷,过年买不起鲜花摆设。有次过年,母亲叫我到郊外砍了一枝多树丫的树枝回家。母亲在树丫上嵌滿腊梅花。插在旧花瓶中,甚是好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宋词鹊桥仙细润地描写了牛郎织女爱情。

      初六晚11点起,妇女们便将果品、鲜花、香茶、糕点、凉粉、糖水等摆在露天供桌上,经一夜雾水冻凉,食之具有清热解暑作用。故七夕四邑人也称为"雾仙"。但也有人写作“慕仙“。我想,牛郎织女分隔银河,一年一度相聚,有何好羡慕呢,雾水神仙而矣。

     初七凌晨一点起,妇女们便到河边,井边汲水回家。用瓦罉装上,放入冬瓜,用泥封好盖子。放置到明年七夕便可饮用,具有清热解暑功效。记得儿时发燒时,母亲便煲冬瓜水给我饮用,淡黄色的冬瓜水,味甘微苦,饮几次就退热了。

    母亲每年七夕都浸冬瓜水备用。  

    七夕节也称七巧节或七姐诞。

    七夕节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七夕夜妇女们都在庭院摆上供桌。放上果品、鲜花、香茶。然后薫香,向天祈祷,乞求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

     现在七夕节也称情人节,但过节的气芬与过去习俗绝然不同了。情侣们抱着鲜花,並肩漫步在繁花似锦的河畔边,或双双对对在乐园欢声笑语。还有几多人在七夕夜去祈福"雾仙"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