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继恩】猫头鹰

 西岳文化 2022-03-30

作者\郭继恩


点点滴滴忆下乡之17
猫 头 鹰

70年春天,我在沙窝里拉水饮牲口的时候,和两个牛倌同住一屋。不知从哪天开始,每晚都有猫头鹰飞落房顶,冷不丁叫上一声。凄厉的叫声打破沙窝的寂静,惊得人一个激凌。

接连几天睡不好,我们决定把它赶走!然而,刚刚把它惊走,不一会儿它又飞回来,照旧落在屋顶,照旧发出瘆人的叫声。

屋内墙角,放着一个老鼠夹子。这天傍晚,我趴上房去,把这个夹子放到了房顶的烟囱上:这个烟囱一尺来高,是整个房顶的制高点,猫头鹰飞来,一准在此落脚,瞧好吧!

当天晚上,没有听到任何动静。天明上房一看,一只不大的猫头鹰双腿被齐齐夹住,早已死硬了。

第二天,老地方,又夹住一只。它大概被夹住的时间不长,还在不断地掙扎。看来,这猫头鹰飞临,专拣高处落脚,于是,触发机关,被轻易逮住。

连战连捷,我却忽然自责起来:这猫头鹰固然打扰了你的休息,然而它一年消灭多少老鼠,你知道吗?这些可恶的老鼠,咬断植物的根,破坏沙漠的生态;它们挖空了地下,常常踒断骆驼的蹄子……造成的危害尽人皆知。猫头鹰帮助人们清除鼠害,你却在帮助老鼠捕杀猫头鹰。说重一点儿,你簡直就是助纣为虐!簡直就是一个浑账!

自那以后,我幡然改过,任其来去自由,再也没有伤害过它们。

离开沙窝,回到生产队。不长时间,东边的赤脚医生李先生的老父亲病重。那几天,真是怪了!天天晚上,必有猫头鹰飞临他家的深宅大院儿,叫声不止。李先生气极败坏,动员全家上阵,又轰又赶,甚至冒险动用火把。无奈前脚赶走,后脚飞回,虽然用尽千方百计,最终还是徒劳无功,反而折腾得一家人疲劳不堪,怨气冲天。

后来,老人家故去,猫头鹰也就此销声匿跡,不知所往。

应了那句歇后语: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据说,人之将死,身上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只有猫头鹰能感觉得到,所以它来到李先生家,纯属正常。那么,沙窝里,我们三个青壮年发出的应该是阳刚之气呀!怎么也招来了夜猫子呢?我们可都是健康人呐!

这个问题在我心中疑惑了几十年。

看来猫头鹰也和绝大多数飞禽一样,喜欢落在高处,并不在意下面是即将离世之人还是生龙活虎的健康人。是故落在我们的房上,亦属正常,无需大惊小怪。

那年,退休不久,我们几个坐着小车从武威去敦煌旅游。沿途,宽阔平坦的兰新公路,来往车辆不多。路边沙地上,一蓬蓬叫不上名字的野草稀稀落落;一个个乱七八糟隆起的小土堆下面,是田鼠(这个叫法,不知是否正确)的巢穴;沙地上,一排大致与公路平行的水泥杆望不到尽头。这些杆子相距不太远,大约五六米高,也不粗,顶部固定着一节不长的横撑。想来这就是专门为猫头鹰提供的落脚之处。此处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是为猫头鹰捕捉老鼠绝佳的攻击出发之地——它们就是喜欢落在高处,这是规律。

这个结论似乎能够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2015年11月21日郭继恩于甘肃天水      

作者简介:郭继恩,男,汉族。1946年农历腊月初七,生于山西长治。1954年在甘肃入学,曾就读于夏官营、甘草店、兰州、打柴沟、武威、黄羊镇、古浪,1966年高中毕业于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文革在校两年后,1968年底到古浪县裴家营公社元庄大队廖家井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1年8月,招工到天水铁路电缆工厂,1998年退休,现在上海临港女儿家闲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