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你现在还感受不到

 新用户72973srT 2022-03-30

今天,批改孩子上交的《阅》,看了书中两篇文章,心头隐隐不安,愧疚、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其一《父亲的爱》,是美国艾尔玛·邦贝克的作品,文中罗列了七八件爸爸那看似察觉不了的爱,借妈妈的爱映衬,突出父爱深沉含蓄,严厉而细腻的爱。其二《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感触最深的还是这篇文章。

回家吃顿娘烧的饭,不在于饭呀!吃饭是形式,重要的内涵是多去关心关心你的妈妈,或者说父母呀!是一种关爱父母的象征,身为在外工作的儿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回去看看他们,他们是多么需要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不需带多少东西给她们,只要我们能来到他们身边,听父母唠叨唠叨,我想这是父母最大的满足,也是父母最大的幸福。

文中母亲每次当“我”回到家,就变着花样烧各种各样的菜,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我”要吃饱。此时,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我虽没每个星期回去看她,但我很想保证每个月去看一次,去之前不事先告诉她老人家。以往一跟她说,她总是煮一大锅饭,拿出冰箱里平时舍不得吃的菜烧好,还上街买菜,总是摆满桌子。我总尽量吃,为了让她高兴高兴。可后来我回去就不提前通知了,因为妈妈烧一桌菜,当天是吃不完的,她又舍不得倒掉,会吃好多天,甚至馊了也不倒掉,这样会影响健康的。现在回去,我都自己带些菜过去,亲自烧几个菜陪她吃饭,剩下的让她存在冰箱里。

从今,回家吃顿娘烧的饭变成回家为娘烧顿饭,这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是对母爱的回报与感恩。尽管烧的不是很好吃,母亲总吃得那么津津有味。我想这是对儿子烧菜技术的肯定,更因为她在享受儿女们带给她的幸福。

当我在课堂上分享这两篇阅读题时,孩子对于第一篇父爱还能理解。可是第二篇《回家吃顿娘烧的饭》,孩子无法理解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我说:因为你每天都被爸妈的爱包围着,你每天吃着妈烧的饭菜,你无法感受,是因为你没有体验。当你过了20年,或者40年后,你父母不在你身边,像老师这个年龄,你就会发现母爱父爱如此可贵,陪父母吃顿饭都成了一种奢侈。那时的你就会像文中作者那样深有体会,陪伴父母显得越来越难得了。

我继续说道:所以,同一篇作品,在不同时期去读,它所呈现的内涵是不同的;同一篇作品,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去读,你的感受一定也不一样。就像现在的你读这篇文章,你的感受不深,当你20年或者40年后再去读,你一定会与作者同样的感受。

孩子,你现在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不是你认知水平不够,而是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体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