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蜗牛》解读到孩子教育论

 新用户72973srT 2022-03-30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本文讲了从春天到秋天,妈妈派小蜗牛到树林里玩,顺便看小树发芽,摘草莓,采蘑菇。

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

文中小蜗牛每次都没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孩子学习了这个故事,除了知道小蜗牛爬的慢特点外,更需要知道做事情要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不然就会像小蜗牛一样错过很多有价值的事物而不自知。

这篇文章的主旨想要告诉孩子要把握时机,不然会错过很多有价值的事物。

仅停留在此层面,我觉得还不够。我觉得还要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像小蜗牛那样,蜗牛妈妈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会导致思维僵化。

可今天发现配套练习《课堂作业本》上一道选择题说因为小蜗牛“爬的慢”而一无所获。

我觉得小蜗牛爬的慢是他的本性,而说他一无所获略有不妥。他其实在反复来回的路上收获很多,他领略了一路风光,他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也许还遇见许多未曾经历的事,认识了他未曾见过的朋友等等。

蜗牛母亲给的任务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摘到草莓,采到蘑菇。其实是在锻炼小蜗牛的自立能力,培养它勇敢的精神。

其实小蜗牛不厌其烦地爬行,也可以感受到了小蜗牛那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是妈妈对小蜗牛那份隐形的爱。

然而蜗牛母亲的教育似乎有些功利性,只让小蜗牛夏天摘草莓,秋天采蘑菇。在时间上和任务内容都给设定好了。

让我想到当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诸多父母就如小蜗牛的母亲,早为孩子设定目标,而忽视了孩子的本性。让孩子一个劲儿地朝目标努力,结果因没把握住机会,而让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

父母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过程才是最美妙的。父母重结果轻过程,孩子成长路上一定会缺少了快乐,忽视了成长路上曼妙的风景。这样也往往导致孩子思维僵化,就如小蜗牛奔着草莓去,没摘到草莓就空手而归。

其实他遇见了蘑菇,为何不采朵蘑菇回来呢?他没有自己的判断,这也许是母亲的教育导致小蜗牛思维僵化,而不会灵活处理。

母亲其实知道小蜗牛爬的慢,她完全可以告诉小蜗牛假如摘不到草莓,可以带一些你觉得有价值的东西。这样小蜗牛就学会自己判断,会采蘑菇回来,至少不白走一遭,算是有所收获。

我觉得孩子的成长过程,只需父母引导而不能主导,过多干预或参与孩子的成长,孩子最终往往一无所获。

文本解读可以多元,教育孩子方式可以千差万别。然教育孩子需要学会放手,可以学小蜗牛母亲放手的勇气——让孩子独自去锻炼。不可学蜗牛母亲为孩子提早设定人生目标,因万物皆可变。

放手让孩子独自前行,体验成长沿途曼妙风景,终有一天孩子皆可登上自己人生成功的巅峰,收获世界给予最好的馈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