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挖出3000年前的古城,整个遗址疑点重重,专家判断是齐国都城

 金华303 2022-03-30
文章图片2

排版丨晴天

编辑丨国影纪实

在山东省挖出一座3000年前的西周古城,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刻有“恭太室”三个字,在这里能否发掘更多的历史秘密?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山东省高青县陈庄是一个普通的村子,这里村民的生活很安宁,不过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就被一群“怪人”打破了。

说是“怪人”,因为村民们看这群人的行为很古怪,另外就是用的工具很古怪。这些人就在一个废水道周围活动,每隔一段距离就用工具在地上捅一个黑窟窿。

于是就有村民猜测这些人是不是施工队的人?村里要建工厂了?后来有比较爱说话的村民过去搭话,问道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呀?对方回答说,这个是洛阳铲,我们是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的。

文章图片3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村民们纷纷讨论考古队的人来了,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宝贝?没几天村民们就知道了真相。

村子北边的水道被规划进了南水北调的路线,过几年这里就会通水,因此已经有施工队的人在这里进行工作。

在清理河道的时候,工人们发现挖出来很多陶瓷碎片,这在以前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工人们并没有在意。

随着越挖越深,出土的陶瓷碎片也越来越多,这就引起了工人们的注意,便向当地部门汇报了这件事情。

之后考古研究所接到了电话,便安排工作人员到这里考察,发现这里很可能是西周时期文化遗址,并在周围拉起了警戒线。

考古研究院经过讨论之后决定,在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之前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多次考察,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个遗址非常大,有十多亩的面积。这让考古工作者非常兴奋,那么在这里能发现揭开历史遗秘的文物吗?

文章图片4

刚开始发掘并没有惊喜发现

考古工作进行了三个月,漫长的时间也消磨很多工作者的耐心,因为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文物,每天都重复着做一件事,就是清理“灰坑窖穴”。

“灰坑窖穴”这是考古界的专业词语,解释成大白话就是古代时候的垃圾坑。在垃圾坑发现的就只有陶瓦碎片等生活用品,除了这些东西之外,最有价值的发现便是一口木结构的水井,和一块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碎片。

相比较庞大的遗址面积,这些发现显得有点不起眼,但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样也证明了考古工作者的判断,这里确实是3000多年前的西周遗址。

毕竟埋在地下3000多年,能留下一些就不错了,这对研究古人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并不能说成是重大发现。难道这里就这是一处普通的古人生活遗址吗?这也是考古工作者心中的疑问。

文章图片5

发现城墙,确定是古城

虽然几个月没有挖掘到“惊喜”,但是考古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就在众人不再抱有期待的时候,在遗址的最东侧有了重要发现,并不是文物之类的具体东西,而是一条线索,这让工作人员再次充满了干劲。

考古人员挖掘出了一道城墙,让众人兴奋的原因是,如果这里是一座西周古城,那么整个遗址就是重大发现。

因为在此之前很少发现3000年前的遗迹,而西周早期的遗址根本就没有发现过,如果在这里挖掘出一座古城,在整个考古界都是重大突破。

在前几个月的时候,考古工作者以为只是一个小遗址,当发现城墙之后,让所有人都开始重视这里。

不过要想验证这一切还需要继续挖下去才知道,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考古人员发现确定了城墙的长度是180米,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城墙,刚好围成一个正方形。

文章图片6

在城墙的外面还有一条平均深度为3米的壕沟,有了这两个发现,已经确定了这处遗迹就是古城,那么是不是西周时期的古城还有待考证,一段时间过后,经过考古专家的肯定,确认了这里就是西周早期的遗址,这是一个震惊考古界的消息。

这时候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很多问题,除了南面城墙损坏得比较厉害,在其他三面城墙上没有发现城门,如果说只有南面一个城门,那就太不符合常理了,难道这座古城有什么特别之处?

考古工作者猜测是为了加强整座城池的防御才设计的一个城门,事实真是这样吗?

文章图片7

祭台之谜

果然在城内发现了一处由不同颜色的土堆积而成的地方,颜色分布非常均匀,给人第一眼的感觉就不一般。

中心有一个用圆形图案,再外是一个正方形图案,然后有一个更大的椭圆形图案,边缘是多个不规则圆形组成一个的图案。

根据多年的考古经验,判断这里应该和古代祭祀有关,为了彻底揭开这座古城的秘密,考古研究所决定“分解”这座祭台。

拆开了四分之一的祭台,在中心圆的下面发现了一些小动物的碎骨,因为发现的骨架较少,并不能确定是什么动物。

不过根据骨架的大小和位置,考古工作者猜测应该是一只羊。我们都知道古人祭祀时用“三牲”,也就是猪牛羊。猪代表了富裕,牛代表了勤奋,羊代表了祥和。

虽然确定了这里是祭台,但是并不能确定这里古人祭祀的是什么,一时间众多考古工作者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愿,有说是祭天的天台,还有说是一个社坛,祭祀土神用的,另外一种说法是祭祀用来先祖。

文章图片8

这则消息流传出来之后,在考古界掀起了激烈的讨论。因为只要确定了祭台的用途,就可以确定古城的性质。

如果是一座天台,那古城就可能是一个都城。如果是社坛,那这里就可能是贵族的封地。如果是纪念先祖用的,那这处遗址就可能是一片墓地。

但因为发现的线索实在太少,所以并不能确定祭台的用途,因此研究院决定分出一部分人继续研究祭台,其他人继续发掘更多的线索。

文章图片9

发现两座大墓,出土大批青铜器

现在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很快就在古城的东边和北边发现了墓葬群。现在还不能确定整片古城就是墓园,因此众人非常期待这两个能不能揭开大家的疑惑。

这两座墓都有墓道,也就意味着不是寻常人家的墓,工作者顺着墓道确定了墓室的位置,打开之后让众人非常失望。

因为年代久远而且比较深的原因,两座墓里都灌满了水,这样一来根本就没法进行下一步的考古工作,即便是用机器抽干水,里面能不能发现文物也充满不确定性。

考古工作会遇到很多未知的情况,这也是魅力所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清理完墓室里的水,工作者进入大墓之后,只能希望还能找到部分有价值的文物。

不过根据以前的考古经验,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文物保存下来。不出所料,墓室里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棺椁已经腐烂不堪,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

只在墓道发现了殉葬用的车和狗骨架,其他的随葬品就是一些兵器的碎片。就当众人都很失望的时候,一个在角落的考古工作者大喊道,这里有一大堆青铜器。

文章图片10

这让众人顿时来了精神,将这些出土青铜器进行了简单处理,发现了一个青铜簋,这是商周时期的礼器,多用于祭祀。还有一个青铜觥,这是一个酒器。

青铜觥上面铭刻着:丰启作文祖甲齐公宝尊彝。这是什么意思?专家分析“丰”是这个青铜觥的主人,齐公则代表着太公望。

太公望也就是姜子牙,原本是一个神话人物,竟然真挖掘到了与姜子牙有关的文物,要知道在古时有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没人敢随便用“公”字。

而青铜簋上面竟然铭刻着70多个文字,在考古界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文物上铭刻的字越多,那这个东西就越有价值。

陈庄的这处遗址,在西周时期属于齐国,在考古史上关于齐国的文物,这是第一个铭刻了70多个字的青铜器。

可以说发现的这个古人用的“碗”,对于齐国的考古就是一次重大突破。当下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青铜簋上,都想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内容,能不能成为揭开古城之谜的线索呢?

文章图片11

古文字专家解读了这些文字,大概就是讲了一个故事,周王任命一个名叫“引”的人接管齐国的军队,并赏赐了诸多物品,“引”领命而去,凯旋而归。为了世世代代流传这个故事,“引”让人用敌人的兵器铸造成了青铜簋。

“引”的故事确实流传到了今天,他是一位受周王重用的将军,地位非常高。那么他的墓地在古城内肯定也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青铜簋上的铭文也没有完全保留下来,众人想顺着这个线索查下去,就要补全上面的故事,比如说“引”打的是那个国家?在什么时间发生这次战争?

之后研究所改变了工作重心,专门研究这个青铜簋,经过细心的处理,一些之前看不清的文字也能辨认出来,在这个故事的开头还有“恭太室”三个字。

考古工作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恭太室”就是周恭王驾崩后修建的宗庙。由此就可以推测“引”是周恭王时期之后的人物。

如果按照恭太室建立时间算起,结合之前确定的城墙修建时间,两者之间相差了100多年,在这段时期确实有一件著名的历史事件。

文章图片12

就是“周夷王烹杀齐哀公”,咱们先来了解这个故事,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有很多诸侯国,周王是“天下共主”。

一次周夷王要召见天下诸侯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因为天下安宁没有必要劳师动众,不久之后便传出了周夷王病重的消息。

诸侯听说之后纷纷动身前往王都看望周天子,这让周夷王非常开心,重病也痊愈得很快,但唯独齐国的齐哀公没有来,这惹得周夷王非常不高兴。

齐哀公有三个原因没有觐见,第一就是齐国国力浑厚,第二齐哀公和周夷王都是姜子牙的后代,齐哀公的辈分更大,第三因为周夷王之前“下堂见诸侯”有失君王尊严,所以哀公看不起不懂礼仪的周夷王。

周夷王也听说了齐哀公看不起自己,所以就暗自决定“杀鸡儆猴”。这时候纪国的国君又对周夷王说了些“齐国威胁论”的话。

实际上纪国和齐国相邻,让纪国感到了害怕,因此趁这个机会削弱齐国的实力。随后周夷王下旨让齐哀公来王都觐见。

文章图片13

毕竟周王还是天下共主,齐哀公也不好明面上违背旨意,便心不甘情不愿去了王都。当齐哀公到了王都之后便被抓进了牢房,周夷王没有说什么,直接下旨烹杀齐哀公。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酷刑,就是将人放在大锅沸水中煮。

“引”的故事在时间上可以和这件事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认为周王召见了齐国人“引”,让他抓捕齐哀公。

不过有人提出了另一种说法,就是齐哀公死后,齐国因内乱多次迁移曾两次迁移都城,最后确定在临淄。

但是在临淄之前的齐国都城,没人知道在哪,那这处遗址会不会是齐国第一个都城营丘呢?或者是第二个都城薄姑?

这个说法并不是随便说出来的,也有一定的根据。在春秋战国更早之前,君王或者将领的墓地都会建在都城内。

除了这两种推测之外,还有人说这里是驻扎军队用的城池,反正是各说各有理。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处古城遗址属于齐国早期的建筑,在齐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文章图片14

最后分析结果

一年多之后,考古工作进入了尾声,如果再没有什么新发现,那暂时也就不能揭开古城的真相,最后还有一个车马坑和五个战马坑。

在车马坑里挖掘的木质车具已经完全腐烂,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不过车马坑里的殉马很不一般,这里共有十匹殉葬的战马,每个都是直立跪伏的姿态,而且马脸上还戴着青铜面具。

最后考古专家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古城应该建于齐国早期,齐国国君刚得到领地的时候,为了抵御蛮夷建造了只有一个城门的防御古城,用来囤积粮食和驻扎军队。

每次出征之前都会在祭台前祈祷,车马坑里的战马则表明了战士的决心。经过百余年的征战和发展,齐国发展成了东方最大的诸侯国,随着齐国的没落,这个古城也被埋在了地下。

文章图片15

这也正是考古的意义,能够从黄土中发掘出中华文明,提高民族自信心,我们也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先人取得的成就我们也会因此自豪。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造就了唐朝盛世。这便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