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完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觉得他是一位属于忧国忧民的文人。张养浩,字希孟,是元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说到元朝整段文史,最璀璨的莫过于元曲,大家熟知的关汉卿、马致远、王冕都出自于元代。或许我对元代的印象并不是特别深厚,但张养浩的形象是因为他的一篇篇怀古散曲让我记住了他。 张养浩是汉族人,在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属于汉官,却一直受到重用。一生经历了元朝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的张养浩,通过自己的才学和政治作为留有其名。曾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仕,直到关中救旱,在任上积劳成疾而去。正是因为自身的品行端正,为官、为臣都受到后世称扬。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最能体现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但当时写这篇《山坡羊》时,不仅仅只写了这一首怀古作品。《山坡羊》的几首怀古散曲是选自于张养浩的《中吕·山坡羊》,分别写了《骊山怀古》二首、《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洛阳怀古》、《潼关怀古》、《未央怀古》、《咸阳怀古》。 唐诗严谨,有五言七言的格律要求;宋词洒脱,长短句中也有特定要求的词牌;元散曲的格式颇似于宋词,总体框架不变外,却不拘泥于字数,语言文字上更倾向于自然。张养浩的九首怀古作品,通俗易懂,却不失深意,每一次的怀古都有他内心的表达。 骊山怀古
阐述的是历代的政治斗争,无论谁赢谁输都已成过去,化为尘土。
延续其一首,在这尘土上的人,如今的生死也都是在后人的笑谈中了。 沔池怀古
这句说的是讥笑赵国蔺相如战略布置问题,导致君民葬送于秦国。表达出国家有治世能臣在的话,是不会让国家灭亡和百姓无主的。
与其一相似,对蔺相如再次讥讽,认为他不顾后果不知轻重,差点葬送了赵国君民皆失,可历史就是如此,最终赵还是被秦灭了。我觉得这一首作其一比较合适。 北邙山怀古
与《骊山怀古》的写法相似,在历史尘烟下,管你是什么富贵人都已作土。张养浩在这首中,夹杂着为贫苦百姓鸣不平。 洛阳怀古
张养浩说完“输和赢”、“君和民”、“生和死”,肯定也会对“功名”二字进行评定。 潼关怀古
这是张养浩最为得意的作品,他处在救旱之路,他明白,在任何时候,哪怕一个国家兴亡,最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正所谓的“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未央怀古
依旧着张养浩的怀古风格,这首不同的是稍微乐观许多,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张养浩还是有很大的希望了。 咸阳怀古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些变化来的快,有些变化来的慢,张养浩的思想上已经明白了朝代更迭的必然性。 张养浩的怀古散曲,给人一种立意高远,感情丰富,又不失雄浑的气势。言简意赅的文字上,道出了张养浩对百姓疾苦的关怀之心。既是怀古肯定是在当今社会上有出现不合意的事情,当时的张养浩处在抗旱救灾上,面对昔日的历史风云,又在这如今的尘土下,他明白在封建社会君有何为、臣有何用、民有何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