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短篇小说 1、《狡猾的父亲》(姚鄂梅) 推荐语:姚鄂梅的小说,善于通过对普通人物、普通事件的叙写,传达出独特的人生体验与人性感悟。她曾说过:“我以我的写作为杖,执著于向人性深处的东西靠拢。”在这种写作理念的引领下,姚鄂梅的多数作品都表现出她对人情和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并能以此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狡猾的父亲》同样可以看出她对人情和人性的挖掘与呈现。小说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刻画了一位与众不同的父亲形象,人物丰满、情节圆融、技巧娴熟,感情浓郁。 2、《唱晚亭》(叶广芩) 推荐语:叶广芩的《唱晚亭》,是她近期“亭台楼阁”系列作品中的一篇,以充满京味的小说风格,讲述一个世家的沧桑和一群子弟的飘零,藉此呈现一个时代的肌理与一座城池的底蕴。小说围绕一块刻着“唱晚亭”的石头,抚今追昔,以极其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群市场经济条件下唯利是图的市侩小人,借此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凭吊之情。 3、《离婚》(胡学文) 推荐语:胡学文的《离婚》,通过叙述一对农村夫妻先后六次离婚而不得的经历,映照出中国乡村社会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和老舍的《离婚》一样,两位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都是离婚而不得。不同的是,老舍《离婚》中的人物皆是北平小市民,胡学文《离婚》中的人物则是宋庄地地道道的农民。作为一部乡村叙事,《离婚》贴近乡村生活本真,写得有血有肉。个中人物,形象鲜明;作品风格,亦庄亦谐,颇具赵树理小说的韵味。 4、《白马路线》(千夫长) 推荐语:千夫长的《白马路线》地域色彩浓厚,写得情深意长。在作者笔下,辽阔粗犷的内蒙风情被渲染得韵味十足。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家乡原来美丽的风景不复存在,更令人悲伤的是,父亲去世后,此时已无葬身之地。小说中,白马是父亲灵魂的化身,白马带着儿子在草原上四处寻找,寻找一块能让父亲安息的地方,寻找一个能让灵魂皈依的家园,却一无所获。书写亲情和乡情的同时,小说充满对人情淡漠和环境破坏的深沉忧思,某种程度上可归为生态小说。 5、《秀琴》(王威廉) 推荐语:王威廉的《秀琴》充分体现出他的文学理念和小说潜质。作品塑造了一个名叫秀琴的女子,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围绕她的命运遭际,步步为营,多头并进,虚实结合,将一个原本简单的因果故事,写得摇曳多姿,曲折动人。透过秀琴的举止,不难看到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影子。不同的是,找不到自我的秀琴,身上还依附着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我究竟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就这一角度而言,《秀琴》不仅从文学层面写出了人性的丰饶,更在哲学层面思考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6、《墓道被灯光照亮》(李约热) 推荐语:李约热的《墓道被灯光照亮》站在底层立场,揭示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生存境遇的无根性和残酷性。荒诞的故事背后,表现的是城乡之间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差异,以及理想和现实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有论者认为,李约热的创作是“从人出发,穿越心灵,又以人为归宿,以精神穿越写作,真切地书写着发自生命深处的感受和发现”。《墓道被灯光照亮》即是如此。 7、《孤步岩的黄昏》(寒郁) 推荐语:寒郁的《孤步岩的黄昏》以五千多字的短小篇幅,讲述了一个寻找幸福的故事。此处的幸福,既是小说中的人名,亦是小说所要表现的主旨。小说中的孤步岩,既有外在含义,又有内在蕴意。一方面,孤步岩“也就是往上的路,极窄,仅容一只脚的意思。”另一方面,“但到了岩上,锋面忽又阔大了起来。说起来,和人生倒有点相像。”小说藉此告诉读者,幸福并非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它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精神的满足。此外,在语言上,《孤步岩的黄昏》精雕细琢,用字考究。 8、《渡过等待》(储福金) 推荐语:储福金的《渡过等待》在三十余年的时间跨度里,塑造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唐滔。作为棋友的唐滔,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却又是三十年来不同时期社会热潮的参与者,他的执着,他的追求,折射出一代人的经历,以及时代的精神变迁。小说在恬淡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对历史、对当下的思考。唐滔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但他坦然面对生老病死,还有爱情。他始终处于等待的生活状态,他似乎也很享受这种等待的过程。小说借此传达出这样一个哲理:人生少不了希望,希望是一种精神需要。 9、《守桥人》(徯晗) 推荐语:徯晗的《守桥人》写了一个关于桥的悲剧。原本情系民生的桥,却成了老百姓解决民生问题的维权桥,维权的方式,就是跳桥。但来跳桥者,其实都不想死,不仅不想死,还想活得更好。一座桥,在担负交通之余,还担负着为底层人民维权的重大责任,社会公正法理的缺失,由此可见一斑。这究竟是谁的悲哀?简单的故事情节,质朴的小说语言,写出了当下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与悲凉。 10、《暗伤》(马金莲) 推荐语:马金莲的《暗伤》以满腔忧伤的笔调,运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令人动容的恩怨情仇。几十年来,父亲和儿子像一对仇人,在感情上对峙着,互不相让。他们之间紧张的关系,像一道暗伤,时时困扰着儿子。然而,毕竟是骨肉亲情,再深的伤痕,总会在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慢慢愈合。父亲也终于在弥留之际,原谅了曾经让他受伤的儿子。小说中的父亲,表面上严厉得苛刻,对儿子其实始终默默地关怀着,悄然地释放着无声的爱。小说充满散文化气息,读来令人潸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