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止曹全》011——不错/不对

 清风明月茶香 2022-03-30

到前面一篇文章为止都是解决大家怎么学的问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具体的学习实操的环节中。开始的时候我介绍几个自己在学习中所依据的“原则”。这些“原则”能帮助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判断的依据。

在上文《如何去》也重点阐述了学习书法不能只是靠“悟”来教授。

而在很多书法教材里面,也会不自觉地默认读者是有一定基础的人。

上图摘自某书法学习材料的片段。诚然对于一个点来说,技法要领已说得十分详细了。但是请各位试想一下:如果我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初学墨友,在看这段文字是什么感受?轻入,到底怎样才叫做轻?又是如何下笔轻入的……同理,重顿、回收也是一样。可能对我们有一定基础的墨友来说这个都不是什么问题,编撰的老师也觉得没有必要说明。但是对初学、尤其是自学书法的教材来说,这么写就让普通墨友不知所措了。

我是一个理工汪,因此对理工课的学习方法论会有执念:先学会原理,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原理的认知。

本着要说就要说明白的朴素想法,先把贯穿这个系列文章的基本法则为大家一一阐明.

不错/不对

这个原则是我在学习当中,总结经验的时候优先遵循的基本法则。即所有的“原理”、“原则”、“规律”,在实践中必须要符合——

宁可不错,不要不对

所谓不错,就是这个经验在使用的时候必须保证:比照该经验执行,可能不太符合原碑具体某一个字的写法,但是这样写不会犯错。

比如大家都熟知的“蚕无二设、雁不双飞”的法则,纵然在隶书中奉为金科玉律,但在我看来也是一个“不错”的法则。

上图是曹全碑碑阴片段,请各位注意左下角的“二”。上面一个横明显的挑出了雁尾,这个相信大家都能接受。但是请注意下面横的收笔,轻带、上挑、收尖。放大看算是一个不够规范的雁尾写法。

对这个“”字的下面一个横,相信专家能拿出来N个理由来证明这个不是雁尾。但是我看来,这种“证明”完全没有必要。大大方方承认是雁尾又何妨?

如果用我的“不错“原则,就非常容易解释:

这里虽然是一个“雁尾”,原碑这样写就没有问题,但需要注意曹全碑全碑1285个字(其中碑阳847个字)仅此一例。所以,我们普通的曹全碑初学爱好者就不要尝试这样的写法,保证我们的作品首先不错

反之,“不对”原则就是,如果我们教条的使用经验,虽然这样的案例在曹全碑当中有,但是我们用的话就往往陷入“不对”而贻笑大方了。

同样是上面碑阴的“”,即使是曹全碑原碑有这样的写法,大家也不要轻易使用。毕竟大多数前辈、老师未必知道曹全碑有这个“”字。而如果他们用“雁不双飞“的原则来衡量我们的作品,就直接变成不对了。

(明天文章要说说我对曹全碑学习的升华原理

最后,郑重声明:

本文为外行不入流的理工汪书法爱好者的一家之言

请各位读者务必要秉持批评态度看待文内观点

《不止曹全》系列历史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