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一直抖难道一定是帕金森氏症?被误会的原发性颤抖症

 昵称76609255 2022-03-30

一般人如果发现自己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时,很容易大为紧张,担心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失智,但其实可能是发生率更高的原发性颤抖(Essential Tremor)。

在医疗临床上,不少民众会因身体不自主抖动而求医,但要将「手抖」与重病或失能划上等号,可能是言之过早。

肢体颤抖有关的疾病,包含大脑结构或神经系统异常,如帕金森氏症、脑血管疾病、水脑等,也可能是电解质失衡、荷尔蒙失调、代谢相关疾患,如维他命B12不足、低血钙症或易发于年轻女性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有些人也会因为服用药物,如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药物及精神科用药而导致颤抖的副作用。

但如果脑部功能检查不出异状、其他生理机能也无缺损、排除饮酒等风险因子,当手拿东西、平举、做动作就颤抖不止,就要考虑原发性颤抖(Essential Tremor)的可能。

原发性颤抖是动作障碍疾病中最常见的疾患,发生率约占总人口的1%,甚至远高于一般人较熟悉的帕金森氏症。

原发性颤抖是一种良性慢性病,患者的肢体肌肉会产生不自主的节律性震颤,但通常不会进一步恶化。

根据国际统计显示,此疾的盛行率在每100万人中约有4000至40000人的罹病人口。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盛行率更高。好发的年龄层约是20岁至40岁。

目前国际对原发性颤抖症的成因仍不甚明确,病人的脑部检查都没发现异状。但可观察到此种疾病有遗传性,约有3分之1至2分之1患者有家族史。

针对原发性颤抖的成因有一些假说。因与遗传有关,遗传因子被认定扮演重要角色,目前的相关研究证据显示,此疾可能与Lingo-1基因有一定程度关连。

若以病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些研究则指出,小脑中的浦金氏细胞(Purkinje cells)的树突丧失导致的小脑功能失调可能也是原因。也有研究认为,颤抖症状可能源于大脑皮质中的神经传导物质GABA接受器失调与Lingo-1蛋白在小脑的累积。

虽然目前许多病理解剖数据没有找到原发性颤抖症病人脑中有任何病变部位,但目前的假说仍将病变的部位指向脑中可能的颤动调节器,即橄榄体、小脑以及丘脑。

原发性颤抖症病人的颤抖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加剧。临床观察,有些病人在年轻时候发病,但颤抖状况并不严重,可能只是手抬起时会不自觉颤抖,对生活、工作不造成影响,也不需要特别治疗。

药物控制可让患者回归日常

当颤抖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如有些病人手没办法拿笔、签名会签得歪七扭八;拿水杯喝水时也可能因颤抖让水溢出;与别人同桌吃饭夹菜时,也可能因颤抖让菜掉满桌,有些人因此害怕交际活动而宅在家。

疾病除了影响生理、心理,对工作就业也造成困扰。

原发性颤抖症患者较难从事需要手部精细动作的职业。叶笃学曾有病人是专精高级钟表维修的技师、也有正在学校从事美容美发训练的学生,他们都因手不能执行精细动作而就医,幸好在药物控制症状下,仍能回归职场。

纵然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颤抖症状,但最容易与原发性颤抖症混淆的,当属帕金森氏症,而帕金森氏症又容易与认知疾病阿兹海默症混淆。临床不少病人,因颤抖症状吓得求医,担心自己不久的将来就要失智。

帕金森氏症是老年人常见脑病之一,发病年龄从50岁至79岁,随年纪增长,盛行率也有增加趋势。虽然颤抖也是帕金森氏症典型症状,但与原发性颤抖的抖动并不相同。

原发性颤抖患者的震颤是同时出现在双侧、稍不对称的颤动,可能一开始出现在手部或上肢,较不容易早期察觉。有些病症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到头部和声音。

多数原发性颤抖症患者会在手部维持固定姿势或固定伸出手臂的姿势而加重颤抖,又称为姿势性颤抖;或执行某些动作,如拿水杯、拿笔等动作而产生颤抖,称为动作性颤抖。

反观帕金森氏症,颤抖是从单边肢体开始,且颤抖通常先影响大拇指和第二指,较容易被早期发现,且颤抖通常是静止性颤抖,意即四肢在静止状态时抖动最明显。同时也会有全身肌肉关节僵硬、动作迟缓、走路步态不稳、面无表情等症状,明显与原发性颤抖症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