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与勇气:成就阅读中的桃花源

 木兰良朝 2022-03-30

今年我得了一个特别的奖项——逸夫图书馆“阅读之星”奖,这个奖根据系统的借阅量确定人选,我把它看成自己能得到的最高荣誉。

作为这座圣殿偶然的闯入者,每天下班时赶往图书馆,我像一条逆流而上的孤独的鱼,与大量的去体育中心健身的人背道而驰。我其实知晓他人的不解:网络和手机的发展使人沉缅于眼球刺激和碎片化阅读,谁还需要在一本书面前正襟危坐?我发表书评的杂志责编在编者按中介绍我是一个热爱孤独并乐于在其中完成阅读和写作的人,不知她是怎样摸到我这与人格格不入的脉博的。

阅读在形式上似乎是孤独的,但孤独至少可以给我们这些:

一是学习的愉悦和进步的勇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你在学校教育阶段所完成的学习内容足够享用一生,一百岁也需要进步与提升。学习是一个终身过程,这是图书馆教给我的真理。它无穷无尽的馆藏,我要怎样才能穷其一二?如果能选择死去的方式,我愿意在那巨大的书架间平静地倒下,心满意足地离开。

置身图书馆,其实是在与先贤圣人对话,是在向智者索求。这也是世上愉悦波长最长的事,没有之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会映射在他所读的书上,这种映射是如此完整、精妙而纯粹,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借书证就是你的说明书,它说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了你的喜好、你的品位、你的心路历程。而我们只有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破除专业的壁垒和局限,学数学的读海子,学政治的读夏加尔,学体育的读《国富论》,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层次的平台。

我是学中文的,却因为图书馆的广博,有幸接触到植物图谱,阅读史志和人物传记,翻阅名家画册书法集,这种充实感没有任何一种活动能与之相比。和图书馆相知相交二十多年来,我有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它可能是我在图书馆的履历表,一一记录下一个笨拙无知的人,是以怎样的痴迷流连在它无尽的怀抱。

二是思考的独立与表达的自由。你从众从俗,你迷失于有毒的心灵鸡汤,在世俗的汪洋里圆滑世故游刃有余,但你何尝没有失去思考与省察的空间?图书馆这个宝库,让我突破了自己的肤浅,遴选、甄别,提炼,汲取到最丰富的精神营养,建立起独立思考的框架,从此不再人云亦云,跟风盲从,并能够用文字自由表达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人们穷其一生都在巩固早年形成的热爱或“偏见”,看过的风景、爱过的人,读过的书都已构成了你的骨架与血液,最后成就你的灵魂。杰奎琳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优雅的第一夫人,时至今日,明星名媛、社会名流仍然会以杰奎琳的穿衣风格为榜样。但往往只是学其表面,忽略了她丰富的阅读量所成就的优雅气质。她在白宫的卧室,其实就是小型图书馆。在两任丈夫去世后,杰奎琳终于不再做第一夫人,不再做船王夫人,她做了自己喜欢做的职业——图书出版社的编辑。她的一生告诉世人:权与贵,名与利,都抵不过内心对独立思考的坚持。林肯有两套莎士比亚全集,一套放在办公室,一套放在枕边。他的特立独行,他的真知灼见,你以为只是来自先天的禀赋?

三是对人生境界的提升。每次到图书馆,馆员都格外热情周到,让你体会到阅读的尊贵。我觉得他们尊敬的不是我本人,而是尊重自己的劳动,尊重我们对图书馆的这份挚爱,尊重全人类的知识。

阅读,会强大内心,从而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这也是图书馆员良好职业操守的来源。你读书,你就有别于无知的人。读书最好的目的可能就在于此,你会发现凭借阅读构建起来的精神世界,能以体恤式的温柔,消解自身的孤独,成就非凡的世界。人生没有坦途,总要遭遇困境,谁的人生不迷茫?而读书能让我们从烦忧中解脱,度过困境,得到胸襟的开阔、智慧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有一段时间,失去至亲的伤痛让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而我只是依靠张爱玲的《小团圆》得到了痊愈。

天才作家的自传里,有亲人的冷漠,恩人的逝去,爱的背叛,身体的痛,心的伤,生的无助......这本书有一年的时间就放在枕边,在很多人认为读不懂的情况下,我却在无数次阅读中意外获得了勇气。我们比想象中的坚强,只是因为这巨大的能量。

多少人世的沧桑苦难和自身局限,依靠阅读得以救赎。没有阅读,我们的世界将多么苍白无力。《红楼梦》里迎春的乳母偷拿她的累金凤当了做赌资,大家追究吵嚷,迎春劝解未果,索性不理,在一旁拿起《太上感应篇》来读。虽然被人称为“二木头”,她倒真的能够独自沉潜到阅读的世界里,烦俗事就再打扰不到她,也真是让我佩服呢。

现在,我熟悉图书馆的每个书库,有如熟悉它的每一次呼吸。在理科书库找到阿西莫夫,在文学库读李娟,在文科书库临摩柳公权,在期刊室阅读当下最新文学创作。读万卷书可能我还差得很远,没有可能像钱钟书先生当年在清华图书馆说的:“这里所有的书我全读过”那样超凡的阅读与记忆,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但在圣贤的光耀下,相信自己能走得更远。

一年中的春天只能有一次,我们人生阅读的春天却可以桃花开遍,一直存在。现在,图书馆设施完备,馆藏丰富,环境幽雅,各类读书活动和展览充分彰显了它独特的学府品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相信是每个读者的幸运。更难得的是,学生们跟随我在这里找到一本又一本好书,有如遇到一个又一个知音。今生抵掌,从此不孤独......

愿你我在此相遇,在阅读中的桃花源里体会莫大的幸福,得到面向世界不竭的勇气与力量。

~~~~~~~~~~~~~~~

这是六年前在一方水土公众号发的一篇旧文。因为不习惯被赞美,我删除了米雅文词优美的编者按。唯感谢带我一起走上这条写作之路的我的女友米雅、文子、杨一一、鱼姑娘和未央。她们远在广州、北京、天津、南宁,却近在我心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