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休学之前,我的生活,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没有一刻停歇.....

 郁金香抗抑郁 2022-03-30


今日导读  

   这是一位高焦虑妈妈的成长变化总结。由于长期对孩子的一手包办、严格控制、过分关注,她15岁的女儿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焦虑,一向成绩优异的女儿,最后竟然休学回家,让她难以接受。

   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她,开始学习、反思。她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模式: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整天围着孩子转,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没有一刻停歇,内心充斥着焦虑和不安.....

   在女儿休学的这段时间里,她停下脚步,重新出发,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共修,她找到了自己调整的方向:不再把孩子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并着重修复与爱人的关系。

   现在的她,已经开始用新的模式跟信念去生活,整个人都轻松、淡定了许多,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希望这位妈妈的心路历程,可以给到家长们帮助。

本文作者谌晶为郁金香家长学校2021-32B组22号学员

辅导员:青岛向阳、惬意人生、轻舞风扬、简单快乐

这是她的一阶段第一期共修心得分享

孩子生病后,我的反思

2021年8月,我15岁的女儿身体突然出现不适,主动提出要我带她去精神卫生中心检查,后经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焦虑,在这之后,我们就开启了漫漫求医路。

看到诊断结果,我备受打击:我的女儿那么优秀、懂事、善良,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孩子超录取线50多分考进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开学第一天,孩子就当选了班长,事无巨细地向我汇报学校的事情。但突然,孩子开始不适应学校的环境,从偶尔请假到频繁请假,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彻底趴窝了......

孩子不能去上学后,我很不能接受,于是,我上网到处查看关于抑郁症的一切消息,然后就找到了郁金香。

通过阅读公众号的文章、阅读郁金香推荐的书籍、参加家长学校共修学习、参加线下个人成长支持小组、请求线上陪伴学习等方式,我对自己此前的行为进行了深深的反思,

经过总结与梳理,现分析如下:

1、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我对孩子产生了错误的爱。我童年时家境贫寒,母亲非常重男轻女,父亲则没有主见,不善于表达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我,记忆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妈妈的那句:到哪里去变钱!!!

因为小时候的我,吃饱饭是一件难题,于是当我成家有了孩子后,我便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物质上尽可能去满足孩子,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出太阳担心孩子晒着了,下雨担心孩子淋到,降温了担心孩子受冻。我事事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万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她的学习乃至生活我都一手包办、严格控制,我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

虽然孩子成绩已经很优秀,但我却仍旧觉得孩子没有拼尽全力,每天拿着软鞭子鞭策,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我都是早送晚接,剥夺了她与同龄孩子的正常交往,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我用妈妈养育弟弟的方式养育我的女儿,最后我活成了我最讨厌的母亲的样子——敏感又强势。

2、与老公的假恩爱。因为从小缺乏父母亲的关爱,成年后的我,立志要找一个比自己大5-10岁的男人结婚,因为我认为比我大的男人会给我带来更多的爱。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我的爱人。谈恋爱的时候,爱人对我极好,处处关心呵护我,从前一直被忽视的我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意嫁给了他。

婚后老公也一直对我很好,如今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16个年头,但是我的不安全感一直持续到现在。爱人一心为家打拼,孝敬双方父母,爱我爱孩子,家庭责任感也极强,但是我一直没有感觉到真正的幸福,强烈的不安全感及焦虑一直伴随着我。

尽管爱人在物质上从来没有亏待过我,但我一直觉得他没有真正的懂我,我始终觉得我们的心灵无法相通。或许爱人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用彼此认为好的方式去爱对方,却不是对方想要的方式。

虽然在外人看来我们是非常相爱的夫妻,但是偶有的争吵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安全感。记得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吵架她大哭,当时年轻气盛的我脱口而出:“离婚吧,不过了。”孩子绝望地哭着说:“妈妈我要你、我要跟你在一起……”想想这些好心酸、好心疼。当时年幼的孩子内心该有多么害怕与无助?

如今孩子已经15岁了,前几天孩子突然跟我说复查时医生问她,你父母关系怎么样?她说她迟疑了一下说还可以,然后她看着我说:“我感觉你们的关系没有那么的坚固与牢靠。”我笑了一下,只能回应:天下夫妻哪有不吵架的。其实,孩子的心是如此通透明了,感知力是如此灵敏,夫妻关系的和谐稳固才是孩子真正的定心丸。

3、对家庭成员的强势与控制。我对女儿溺爱、包办,以爱的名义绑架她。我对家人强势霸道,要求他们按我的方式方法做人做事,一言不合或者不按我的要求行动,我就会甩脸色。

想想这么多年以来,女儿都是生活在乌云笼罩的家里,老公战战兢兢地同我生活在一起,婆婆每天提心吊胆的看我的脸色,而我自己也长期处在不安全感与高度的焦虑当中,家里墙上挂的那幅《家和万事兴》的挂画真是白白看了十几年……由于我的高度焦虑加严格控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紧张不安,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每一个人都不开心不快乐,但是又无处可逃。

进入郁金香后,我的收获

1、重拾阅读并开始学习。通过阅读郁金香指定的书籍《心眼力》、《镜子的法则》、《遇见未知的自己》、《家为何会伤人》等,我找到了过去自己高焦虑不快乐的原因——自己所见即自身内心的映射,自己想看到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现实。读书让我内心安定,每当我内心焦虑的时候我就去看书、做摘抄笔记,在书中寻求宁静。现在的我不再那么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我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好,一个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

2、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进入郁金香学习后,我才知道夫妻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修复与爱人的关系是我现阶段最重要的功课。从前我强势敏感,给予爱人太多的否定,今后我要多去看他的优点,多肯定他、赞美他,从心底去相信去认定我选择他成为我的爱人是最正确的选择。同时,我也要学会正确的爱孩子,书上说,有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是孩子最大的福气,从前的我不是,但我相信今后我可以努力做到。

3、用全新的视角努力生活。进行一段时间的自我成长学习后,我的焦虑大大降低了,笑容也逐渐变多了,身体跟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不再一天到晚担心牵挂孩子,我知道,我自己也很重要。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调理身体,不再围着孩子转,不再把孩子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也学会了适当的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

我重新梳理了自己跟娘家人的关系,开始懂得“边界”这个词的含义,并遵循着边界去做人做事。这些都让我重新认识到,我之前的很多不开心都是在自寻烦恼。现在的我,开始用新的模式跟信念去生活,整个人都轻松、淡定了许多,我甚至感觉到幸福不再那么遥远了。

4、学会止语。生病是一个过程,哪怕是个小感冒也得一个星期才能好全,更何况是心理疾病。记得孩子刚生病的时候,我到处寻求方法:拜神佛、信迷信、找中医、找西医......凡是别人说能治好的地方我都带孩子一一去过,我巴不得孩子一下子就好起来去学校上学了。但现实啪啪地打了我的脸,孩子非但没有如愿快速好起来,反而较之前还严重了一些。

感谢郁金香的“三不”,让我与孩子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感谢“三不”教导我止语,教我对孩子不担心、不期待、不指导,让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亲密,让我与家人的关系也变得融洽,孩子慢慢打开心扉与我靠拢,亲子关系又进了一步。

孩子生病后,我多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从前我只觉得我的孩子聪明、会学习、成绩好,所以一度无法接受孩子不去上学的事实,但经过孩子在家休息的这一段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很多优点:独立自主、友爱善良、孝顺、有很强的自救意识,生活能力强等等,同时我也看到了家人的付出与不易。

现在的我,更能感受生活中的细小幸福。从前,我的生活是一个上了发条的闹钟,没有一刻停歇,现在,我终于可以停下来,享受一下滋养人的闲散时光。

感谢我的孩子,感谢郁金香。都说痛苦是包装丑陋的礼物,让我慢慢来拆开并重新包装它,相信这份礼物能变得更加美丽与可爱。我一定能够做到,加油!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感谢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投稿加小编微信:zhuyiwei0213,有公益稿酬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