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凝:血液科要用Vit K拮抗,它的作用原理和时间效应?心内科提出用低分子肝素?临床上怎样监测低分子肝素的效应?最后选择了那种方法?
作用原理:是维生素类药。维生素 K 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维生素 K 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时间效应:肌内注射 1~2 小时起效,3~6 小时止血效果明显,12~14 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本品在肝内代谢,经肾脏和胆汁排出。
心内科会诊意见提出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此患者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属于高危者,且手术风险属中危,且肾功能正常,停用华法林后可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
桥接方法: 术前5 d停用华法林,停用2 d后开始静脉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低血栓栓塞风险给予预防剂量,高血栓栓塞给予治疗剂量)。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剂量12 h、治疗剂量24 h后进行手术,普通肝素术前4~6 h停止。术后根据出凝血状态,1~2 d 恢复低分子量肝素或普通肝素。
肾功能较差[肌酐清除率(CrCl)<30ml/min]者可选择普通肝素桥接,术前4~6小时停药或根据aPTT数值提前停药;其他患者可选择低分子肝素,手术前至少24小时停药。
最终选用低分子肝素(半衰期短,调节性强)进行抗凝治疗。
2)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这个病人接受了这两种治疗了吗?这俩种治疗是同时做还是分期做,还是只要选择一种?在什么情况下胆囊手术需要术前做?什么是CHADE评分?这个病人应该得几分?他的围术期脑梗的危险是多少?临床上怎样来诊断手术后的脑梗?
患者没有接受这两种治疗。
在排除左心耳无血栓后,可以考虑同时做。
对于孤立性房颤的患者,射频消融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房颤射频消融术适用于:心脏射频消融术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和手术时间要求。主要根据患者有无症状以及对预后有无不良影响来决定。对于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出现晕厥、黑朦,血压降低)、频繁/持续发作导致ICD反复放电或持续发作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考虑立即行急诊导管消融治疗控制心动过速发作,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的一种手术,对于有抗凝禁忌症或者不能耐受抗凝药的患者,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式。适应症: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和有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患者。同时,要满足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不能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有华法林的禁忌症或者无法长期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有中度的肾功能不全。2、患者不愿意服用抗凝药物,比如长期运动和旅行的患者,或者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经常忘记服药或者服药过量。3、高出血风险的患者,有出血的倾向和有出血史的患者,或者患者做过PCI,需要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
若患者入院时存在心功能不全,或者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生活质量可考虑行射频消融术;
当HAS-BLED评分≥3分时提示患者出血风险增高,可考虑术前行左心耳封堵术。
CHADS2评分得2分,栓塞风险高危,必须进行抗凝治疗,推荐应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围术期脑梗的风险:影响围术期脑卒中发生的术中因素包括: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方式、心律失常、低血压或高血压以及高血糖等。
患者饮酒、肥胖,高血脂,合并房颤、糖尿病、高血压,这些都是围术期脑梗的危险因素。房颤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发生围术期脑卒中的概率是无房颤病史者的2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通过CHADS2评分系统来预估脑卒中的发生率,此患者CHADS2评分得2分,脑卒中的发生率是:3.6%,属于低危组。
3)糖尿病:这个病人血糖也不监测也不服用任何降糖药,需要用胰岛素吗?这药的治疗会带来不良后果吗?这个病人在手术中希望血糖的控制范围是多少?用什么药物进行控制?这个病人对胰岛素是敏感,耐受,还是正常反应,为什么?
参照《成人2 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 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HbA1c > 9.0% 或空腹血糖 > 11.1 mmol/L 伴或不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 T2DM 患者,如需短时间内纠正高血糖时,可考虑起始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1%。
围术期不建议过于严格控制血糖,血糖过低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及脑死亡风险,血糖过高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术中和术后血糖控制在140~180mg/dl(7.8~10.0mmol/L)较合适。
4)高血压:什么是2级高血压? 这个病人有高血压危象吗?临床上是怎样诊断高血压危象的?是主要依据监测的血压值还是应该参照更多的临床表现?再说,一个高血压危象的病人可以接受择期腔镜胆囊手术吗?
新指南:2级高血压指: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
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超过180/120mmHg),病情急剧恶化,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的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子痫、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嗜铬细胞瘤危象及围术期严重高血压等。
高血压亚急症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急剧升高,无靶器官急性损伤。
高血压危象的诊断不应仅靠监测的血压值,血压的高低并不完全代表患者的危重程度。应考虑是否出现靶器官的损害及哪个靶器官受累,这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决定患者的预后。但是应考虑测量血压值较基础血压升高的幅度,其比血压的绝对值更为重要。
若患者发生高血压危象,应延迟择期手术,积极控制血压,排除高血压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5)术前药物服用:说说地高辛,美托洛尔,螺内酯,呋塞米片,这些药物是否应该在手术前停药,减量,或者不变?
若无症状、血流动力学平稳、心室率受控的房颤患者,术前服用的控制心室率药物应一直持续使用到手术日晨。
美托洛尔:患者术前长期服用,应继续服用直到手术当日早晨。
原因:长期应用者,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会出现撤药综合征,并可伴随高肾腺素能状态,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但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效应与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有叠加效应,因此术中可能需要给予大剂量的血管收缩药和抗胆碱能药物才可升高血压和心率。同时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和围术期重大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地高辛:不需要术前停药,可继续使用直至手术当日晨。
原因:属抗心律失常药,发生心脏抑制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延长的程度均较轻,且较容易处理,因此术前不主张停药。
呋塞米、螺内酯:属利尿剂,应在手术当日的早晨停用。原因:这类药物排尿、排钠、排钾,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可导致术中尿量增多,膀胱充盈过度,术中尿量过多加之麻醉作用还会引起术中的有效循环不能稳定,尤其是老年患者,因此除了慢性心衰患者,手术当天应该停用。
6)这个病人的手术指症是什么?手术前准备配血了吗,为什么?
手术指征:从患者腹部CT看,考虑患者慢性胆囊炎,且合并胆囊结石,有手术适应症。
术前没有备血。术前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属于低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