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容忽视!多地小麦病毒病已经成片发生,种植户快抓紧防治!

 深海之星ccpsl0 2022-03-31


小麦病毒病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四川,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山东和河南等省。

除零星发病田外,一般病田减产10%-30%,严重的达70%-80%,所以种植户千万不要忽视!

 这不最近群里就有猫友反映:当地小麦病毒病已经成片发生。


图片
图片
 
信阳市植保部门也发布相关通知,提醒大家警惕病毒病等病虫害。
 
图片
(图片来源: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小麦病毒病一般是由土传(土壤、植株的病残体等)、昆虫(一般为叶蝉和蚜虫:二叉蚜、长管蚜、缢管蚜等)传播引发的病害。
 
一般在年后麦苗返青阶段开始发病,气温5~15摄氏度最适宜小麦病毒病毒发展,麦播后的土壤温度及年后小麦返青期的气温是影响病毒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侵染而造成一类病害的总称,小麦病毒病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小麦土传花叶病这3种。下面小羽来具体介绍每种病毒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1.小麦黄矮病 
 
小麦从种子出土后的整个生长季节都能感病。
 
苗期感病:叶片变黄,病株严重矮化,高度不足植株的1/2,严重的话不足植株的1/3,甚至更矮。
 
典型症状为:上部幼嫩叶片发黄从叶尖开始,逐渐向下延伸扩展,致使叶片中上部发黄,发黄部分可占全叶的三分之一。

发黄叶片色泽鲜艳,呈亮黄色,黄色条纹呈现在叶脉间,所以也叫黄叶病。
 
图片
 
防治药剂:
 
重点防治发病中心麦田及蚜虫早发麦田,可喷施40%氧乐果。
 
 
 2.小麦丛矮病 
 
一般是因灰飞虱吸食植株汁液后携带小麦丛矮病病毒,经循回期后进行传播的病毒病。
 
病毒为害小麦植株后,有黄绿相间条纹呈现在病株上部叶片,且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呈丛矮状。
 
图片
 
防治方法:
 
一是清除田间、地头和沟渠的杂草,灭除灰飞虱栖息场所。
 
二是化学喷雾防治:在小麦返青初期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对靠近沟渠、道边、闲地的麦田进行全田喷药,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等药液混合喷雾防治。
 

 3.小麦土传花叶病 

小麦土传花叶病是小麦黄花叶病毒侵染危害引起的病毒病害。
 
小麦感病后叶面有突起点且叶片扭曲,突起和叶片扭曲的部位随着病情发展进而黄化,相继形成黄叶。
 
感病植株的茎秆有明显软化且中空现象,后期见风极易倒伏,严重影响产量。小麦土传花叶病一般易发生在多雨潮湿、地势低洼、重茬连作、沙土地等地块,灌溉或自然降雨流水地的下方发病严重。

图片
 
防治药剂:
 
对发病地块,可用病毒抑制剂,加叶面调节剂加微肥进行混合喷雾,以促进病苗弱苗转壮升级,增强小麦植株的抗性。
 
 
好了,赶快提醒身边种植户:
下地看看
及时防治小麦病毒病,
不要忽视不重视,
小心造成减产!
 
 
(每天农资原创,感谢肖玉成老师提供的技术支持,转载请联系开白名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