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跨越百年的父女名医——赤水刘朗亭与刘预言

 华州文史荟萃 2022-03-31
从赤水大涨村走出的悬壶济世的父女俩
作者:刘亦农

据有关史料记载,元朝末年,原辽国开国皇帝辽太祖的后裔,驻守潼关的、任统镇三秦宣威大将军的耶律权,在明朝大将徐达攻破潼关时,他看元朝大势已去,遂携家人在华州赤水大涨里(村)秘密隐居下来,并将姓氏改为汉姓“刘”。后来子孙繁衍,物换星移至今大约已600多年了(大涨刘氏族谱尚存)。本文要叙述的这一父女二人,就是大涨里刘姓父女100年来悬壶济世的故事。

先说女儿刘预言的父亲吧。父亲名曰刘朗亭,1912年2月生于华州赤水大涨里。刘朗亭年轻时即立志报国,考入西北军冯玉祥部队军校学医,1938年随军赴山西平陆与日寇激战,后转战多地抗日,官至师部中校军医处长。解放后他在赤水镇开设“朗亭诊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初,开本地西医之先。公私合营后并入赤水医院。可以说:1949年解放到刘老先生1999年病逝,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赤水,半个多世纪一直服务于赤水四里八乡的老百姓。

1986年的刘朗亭(75岁)

刘老先生作为普通的乡村医生,平凡得似乎没有多少可说的事迹。笔者作为赤水镇人,应该说对刘老先生这个名人很了解了,但在我拿起笔之前,也困惑於不知从何下笔。苦苦思索之中,我终于醒悟到,他的平凡孕育着奇迹。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的历次运动中,划分阶级敌人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军政警宪(军是连长以上,政是保长以上......)。二是地富反坏右(地富、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从这两个标准来看,刘老先生都是够标准的或接近标准的。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对待阶级敌人,那是要千人万人都须踏上一只脚,使他永世不得翻身。所以,无论平时还是来了运动,谁要找点刘老先生的问题,那都是很容易很简单的事情。笔者记得:在一次大运动中,赤水医院不知是一个女医生还是护士,不知什么原因被拉出来游街,大热天大汗淋漓眼泪汪汪的屈辱的样子,至今忆起也令人心寒。可是,历次运动中几乎没有人找刘老先生的麻烦,这是为什么?

赤水街道十字路口 刘亦农摄

一是刘老先生的医术精湛。在赤水方圆几十里地的乡镇中,几乎无人不知刘朗亭医生,美誉妇孺皆知,手到病除的故事也多有口口相传。二是刘老先生心地善良、宅心仁厚。无论刮风下雨,月黑天高,无论贫富或地位高低,谁家有重病人他都按时出诊,全力以赴,尽心尽力。赤水周围,村村寨寨、千家万户都曾留下了老先生的足迹。我老伴娘家人就多次受惠于他,令人终生感恩。所以大家都心里明白,这样深得人心的人是万万反不得的,难道这还不算一个奇迹吗、

1999年刘老先生病故。吊唁祭奠期间,除过刘家家族和亲戚人多而外。村里人,附近乡镇老百姓来的人也特别多。门外几乎是车水马龙,人群摩肩接踵,把几亩地的玉米全踩踏平了(和主人约定按地亩数赔产)。门内焚香祭奠的人也拥拥挤挤、络绎不绝。仔细想想,赤水是一个文化发达,名人众多的地方,但有此哀荣的人还是不多的,这是众人对一个“医者仁心”“仁心救人”的乡村医生的最高褒扬啊!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刘老先生的女儿刘预言吧。

1959年刘预言赤水中学初中毕业,毕业班汇演时,刘预言和另一个同学合演华州秧歌戏《夫妻观灯》。刚好那年我考上了这个学校,几次去看招录榜和参观学校时,顺便看了夫妻观灯一剧。刘预言饰演妻子,红衣红鞋红帕帕,她矫健柔美的身姿,嘹亮婉转的歌喉,充满活力的舞蹈动作,笑容可掬的灵秀之气,可以说震撼了所有人。多半个世纪过去了,我还遗憾这个天才美女没有搞文艺,实在是太可惜了。

1962年笔者初中毕业,由于国家经济困难,所有中专中技学校全部不招生,就是瑞泉中学也只招了三个班的高中生。那年大学招生学校少,招生量更少,瑞中高中毕业八个班,总共只考上34个学生,而刘预言却考上了西安医学院六年制医疗专业,可谓佼佼者也!刘预言一生悬壶济世的事业由此开始了奠基工作。

刘预言生活照

刘预言和她的老伴王西凉,他俩都是为爱情做了牺牲的,所以我们先来说说他们的婚姻吧。在赤水中学上初中的时候,他们是同班同学。那时校风好学风好,男女同学一块讨论学习一块散步,大家似乎都不知道早恋这个概念和词语。刘王二人只是互有好感和较为接近一点罢了。初中毕业后王西凉保送上渭南中师,刘预言考上瑞泉高中。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校,但上学放学却都可以一路同行。所以他俩多年一直没有中断过联系,关系密切一些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1962年刘预言考上西安医学院,如果她要继续和王西凉保持关系。那么,一个女大学生就要嫁给一个中师男生,这在金贵的大学生奇缺的时代大家都不看好。可刘预言却特别坚定,她认为:王西凉爱学苦学饱学,痴迷书籍超乎常人。他的文人气质和聪明才干深深地打动了她,所以她爱他,崇拜他,永远不会改变。1962年王西凉中师毕业,先教了几年书,后到政府工作。以王西良苦读诗书、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年轻人,他受到重用和迅速提拔、前途无量,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年组织曾先后推荐王西凉担任广电局局长、文化局局长、报社总编等职,均未通过。他的学哥学弟后来当了县长省长的也不乏其人。可他不成,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个出身不好,且父亲还有历史问题的爱人刘预言。可王西良特别坚定,他决不能为了自己所谓的前程,抛弃自己深爱的人。过了几年,他终于辞离官场,去做教授学者去了,他发了那么多文章,出了那么多书,教了那么多学生,也不枉了!

刘预言1968年西安医学院毕业,先分到陕南某医院,后调回渭南县信义卫生院、城关医院,儿科是她的业务专长,渭南市妇幼保健医院1986年创建新院时,她即调到这个医院,曾部分参与了新院的筹建工作。比如她多次和院长王俊华赴北京卫生部找领导找熟人,筹措新院建造经费。并和领导以及有关同志一块儿,跑来跑去选择新院地址,新院业务开展后任儿保科科长。1998年退休,退休后还办了儿科诊所。远近的患者慕名而来,在一些人病情紧急的情况下,她以高超的医术和负责的精神,先后挽救了许多大小患者的生命,她一生行医40余年。刘预言和他父亲的行医时间加在一块,应该超过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是在国家内忧外患、家庭极端艰难困苦的的情况下度过的,是在医疗救人的献身精神的鼓舞下度过的,他们的医技、医德、医风享誉乡里,为人感恩,他们应该满足了!

刘预言生活照

刘预言今年已经80岁了(虚岁),她说:“我的人生追求就是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做一名优秀的医生,治病救人。这两点我都做到了,我很欣慰。”还有一件事,她更应该欣慰,我再啰嗦两句吧:2014年刘预言72岁时患重病卧床不起,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到病情好转几近二年之久,她说:她成了废人,忧心、恐惧、绝望彻底击垮了她。可是在家人无微不至的陪护安慰之下,她又拿出了绝不在疾病面前低头的精神,与疾病和磨难作斗争。终于又下床了、站起来了、离开轮椅和拐杖了、身心健康了!就凭这一点,也更应该欣慰了。

2022年3月22日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