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作品‖ 我的“冤家”颈椎病(连载29) 文/王金山

 山东精短文学 2022-03-31

 
我的“冤家”颈椎病(连载29)

     文/王金山


作者简介:
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自然疗法篇
        颈椎病的沐浴疗法
 
您知道什么是沐浴疗法吗?是指利用各种不同程度、压力、成分的水及空气、树木、阳光、泥沙等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洗(照)浴,以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类自然疗法。
沐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操作方便、无痛,疗效明显,深受人们欢迎。
沐浴疗法治疗脊椎等病安全有效,通过不同方式的沐浴,可获得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能有效缓解颈背部疼痛不适等症状。
沐浴疗法的种类较多,适用于脊椎病等患者的有森林浴、日光浴、熏蒸、矿泉浴、海水浴、泥沙浴、洞穴浴等,您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和条件选择应用。
 
                        森林浴
 
我们大多有这样的体会,每当你在工作、学习紧张之余,在劳动的疲倦之后,在忧郁苦闷之时,如果你来到芳草如茵、垂柳婆娑、桃杏芬芳、绿花影的公园之中,或是前往茫茫林海、野趣盎然的深山旷野中,绿色的魅力,会使你疲劳消除,忧愁驱散,心境开阔,精神振奋,心情舒适。
颈椎病人亦如此!
黄芳曾经有这样的感觉,在城市里就感到头昏脑胀,到了大森林后就明显地感到舒服。她请教王医生,王医生是这样解答的,因为绿色是健康之色,在绿色的环境中,皮肤温度可以降低1—2.2℃,脉搏每分钟平均减少4—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缓,心脏负担减轻,紧张的神经系统可以松弛下来。此外,在安静、芬芳、优美、幽深的绿色环境中,人们的嗅觉、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可得到增强。大森林中还含有大量的“空气维生素”——阴离子,它可以改善机体神经系统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人们如患有高血压、颈椎病、神经衰弱、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还能得到间接的治疗。绿色植物对大气有净化和调节作用,就像在浩大的苍穹下的无数过滤器和空调,人呼吸经净化了的空气,其呼吸系统就能少出“故障”而延年益寿。
原来如此!
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风行“绿色旅游疗法”或“森林疗法”,即把病人带进森林,让“森林精气”治病。据悉,在国外林区出现了许多奇异的“绿色旅游医院”。“医院”里没有医生、护士,也用不着吃药、打针、动手术,人工精心修建的林间曲径和树下泉边休息用的长椅,就是“医院”的设备。按时在林间散步、打拳、做操,便是主要的医疗手段。也称为“绿色疗法”。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都市越发给人一种熙熙攘攘、异常拥挤的感觉。拥挤造成的环境污染、噪音和交通不畅等,使得疾病容易传播,头脑容易发胀,性情容易急躁,也容易造成疲劳、心悸、胸闷甚至呼吸不畅的感觉。长期处在拥挤环境下生活的人们,由于高度的紧张与焦虑不安,最容易导致心理状态失衡。走进森林后,森林那绿色植物组成的世界,那特有的优美韵律,如诗如画使人陶醉,可把您和您的家人带到诗一般的境界,使紧张的大脑神经得到放松,并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当今,一种以“阳光、空气、森林”为主题的“绿色旅游疗法”正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时尚的娱乐方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那悠闲自得的吟诵,令那些长期生活在高楼、水泥路、小汽车、家庭电气化环境中的当代人也垂羡万分!人们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后,有足够的时间“回归”一下森林了。
都市生活的吸引力,敌不过天地自然的吸引力。
于是,如今的黄芳,一到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便偕同老公出去游玩,品赏大自然的“魅力”。
您别说,黄芳那讨厌的颈椎病越来越离她而去了。要她介绍经验吗?她肯定会说,一是森林浴,二是——
 
                            日光浴
 
   日光浴是让机体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并按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进行系统照射,利用太阳的辐射等作用以增强体质。日光浴具有红外线的温热作用、紫外线的生物化学作用等,能活跃组织细胞,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代谢,解痉镇痛,可减轻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不适等症状。
可见,日光浴是利用日光照射人体,进行锻炼和治病的一种方法,古代称为“晒疗”。《列子》曰:“负日暄也”,即日照背部。晋代稽康《养生论》中有“晒以朝日”的说法,这是指早晨晒太阳。又如清代《老老恒言》曰:“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背日而坐……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身和畅”。这些都是利用日光强身摄生的先例。
   日光浴可在海滨、旷野、庭院等空气清爽和环境幽雅清洁处进行。若在海滩河边还可结合海水浴。
   日光浴时要用白布或遮盖伞、草帽遮住头部,并戴太阳镜保护眼睛,以免强光照射。
   日光浴适于颈椎病、腰椎病、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湿疹等病症的防治。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肌体钙、磷的吸收,有利于骨骼的发育成长和抗衰老,故日光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迟”,预防和延缓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展。
   局部日光浴   开始先在阴凉处接受散射光3—5天,每次先做5~10分钟空气浴,然后直接将背部、下肢或身体的某一部位暴露于日光下。
全身日光浴   开始也做3—5天空气浴,然后照射身体的某一部位,逐渐扩大照射范围,可取仰卧、俯卧、坐位。先背面、后胸面,依次右侧、左侧进行。每个侧面日照时间以自觉温暖舒适为度。
日光浴四季都可进行,一般要求气温20摄氏度,不应低于18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宜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条件下进行。夏季可选择上午9时到10时,下午3时到5时,其他季节可延迟到上午10时以后。
颈椎和腰椎病患者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场地,最好在空气清新、靠近湖河的草地、沙滩。进行日光浴时,身体尽量裸露,最好穿背心和短裤。最初时间不宜长,由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2小时。可选择背光浴、面光浴和全身日光浴等方法。酌情裸露全身皮肤及更换体位,使全身皮肤接受日光照射。
   日光浴时应注意:(1)应思想集中,不看书报、不打盹睡觉。(2)日光不可太强烈,如出现心跳、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到阴凉处休息、多喝水。(3)凡急性病、发热、甲亢、心动过速、年老体弱以及颈椎病眩晕明显者不宜进行日光浴。
享受了日光浴,那么,三是——
 
矿泉浴
 
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以前,我国人民就有用天然矿泉进行沐浴的记载,并尝试用温泉浴健身、治病、益寿延年。北魏元蔗在《温泉颂》中就曾说温泉是:“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
 矿泉,是指从地下自然涌出的,具有医疗作用的地下水。这种水含有—定量的盐类、气体和少数活性离子及放射性成分。一般具有较高的温度,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温泉。利用矿泉水沐浴人体,达到养生健身治疗康复的方法,称为“泉浴疗法。
矿泉分类:
根据温度分类:
冷泉:水温在25℃以下,手浸有寒凉感,具有调和脾胃,滋阴清热的作用。
 微温泉:水温在26—33℃,手浸有温感,具有安神镇静,镇痛作用。
温泉:水温在34—37℃,受浸有温暖感,具有镇心安神,疏通经络作用。
热泉:水温在38—42℃,手浸有热感,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杀虫解毒的作用。
高热泉:水温在42℃以上,手浸有烫感,辛温,有微毒,外浴有除疥癣等作用。
 根据所含矿物成分分类:
 淡泉:又称单纯温泉,水温常在34℃以上,l升水中所含矿物成分低于1克,各种活性离子、气体或放射性元素的含量都没有达到规定标准的矿泉。
 碳酸泉:是指矿物成分每升含量达1克以上的矿泉,根据碳酸气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中、高浓度碳酸泉。我国辽宁、广东、吉林、黑龙江等地都有著名的碳酸泉。
 硫化氢泉:又称“硫磺泉”,是指每升含硫化氢达2毫克以上的“矿泉”。根据含硫量的不同,可将硫化氢泉分为低、中、高浓度三类。我国台湾、云南、山西忻县奇村、山东即墨等地都有含硫化氢的矿泉。
 氡泉:又名“镭射气泉”,我国辽宁汤河、鞍山汤冈子、吉林抚松大营子、陕西临潼华清池、广东从化、甘肃武山等温泉都有又名“食盐泉”,是指每升含氯化钠1克以上的矿泉。
  硫酸镁泉:是指每升含硫酸镁量达1克以上的矿泉。此类矿泉多为冷泉,多见于欧洲、日本,我国少见。
 硫酸钙泉:又名“石膏泉”,每升硫酸钙含量在1克以上。
 硫酸钠泉:是指每升硫酸钠含量达1克以上的矿泉,又名“芒硝泉”。
 碳酸氢钠泉:此类矿泉多同时含有多种氯化物、硫酸盐而形成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的矿泉。有的还含有钾、钙、镁、锂、碘、和硼酸等化学成分。国外多用于饮疗或吸入疗法。我国除了饮用外,也常作浸浴用。
 碳酸氢钙泉:是指每升含碳酸氢钙达1克以上的矿泉。此类矿泉较少见。
酸泉:是指每升硅酸含量在50毫克以上的矿泉。
可见,矿泉浴是应用天然的矿泉水浸浴或淋浴,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矿泉水含有许多人类所需的微量元素,矿物水对机体的新陈代谢、防病治病有独特效果。颈椎病患者可选择氡泉等进行浸浴治疗。颈椎病患者进行矿泉浴的水温以34摄氏度—36摄氏度为宜,基本上是低温或微温浴。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疼痛为主的水温可高些,利用高温镇痛,以麻木、肌肉萎缩为主的,应酌情降低水温,椎动脉型颈椎病也宜以低温浸浴,脊髓型颈椎病下肢活动不灵活的,水温可略高些;交感型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宜用微温浴;而颈型颈椎病患者水温可稍高些。浸浴的方式通常采用全身浸浴法,一般每次浸浴20—30分钟,每日1次,15—30次为1疗程。
另外,您会游泳吗?这可对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减肥等大有裨益哟!
 
                   游泳
 
生命在于运动。防治颈、腰椎病的最好方式,要坚持进行一些交替性的运动。交替运动最好的一种形式就是游泳锻炼。
首先,游泳与在陆地上不一样。人在水中处于一种悬浮状态,不需用多大的力就可以运动自如。此外,游泳时身体脊柱由原来的纯直状态改为水平状态,从而大大减少了脊柱的负担,有效地降低了颈、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其次,在水中由于身体处于水平姿势,加上水温的刺激,不仅大大加快了血液循环,还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速度,使发病部位得到了充足的氧气和养分的供应,有利于疾病的治愈,可见,游泳为最好的有氧运动。再次,在水中游泳都必须凭借自身肢体的动作和水的相互作用协调完成,在各种游泳姿式中,前进的动力很大一部分都是靠上肢的运动来提供,尤其是在自由泳和仰泳中,两臂交替在水中和空中划动,水滚对脊柱起着一定的“按摩”作用,使肌肉的松弛与收缩非常有规律地交替进行,提高肌肉的质量,使其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不易疲劳,有力地防治了颈、腰椎病的发生。可见,游泳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健身方式。
当然,颈椎病患者若进行游泳锻炼,尽量不要用力过猛,尤其不要猛地抬头或翘头,以免用力过度而刺激颈椎和软组织,从而加重原来的症状。
 
氡泉浴
 
颈椎病患者进行氡泉浸浴治疗可在有条件的疗养院进行,如辽宁汤岗子、陕西华清池、广东从化等处。因为温泉中含氡量较高,并带有一定的弱放射性,所以进行氡泉浸浴时,除了能使机体接受矿泉水温度、浮力、压力和化学成分等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之外,弱放射性作用也可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效应。通过两者共同作用而产生较好的医疗效果。
脊椎病患者进行氡泉浸浴的水温在34℃一35℃为宜,基本上是低温或微温浴。神经根型以疼痛为主的,水温可高些,利用高温镇痛;神经根型以麻木、肌肉萎缩为主的,应酌情降低水温;椎动脉型的也宜低温;脊髓型下肢活动不灵活的,水温可略高一些。可进行全身浸浴,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除了这些一般的浸浴方法之外,尚可以接受波浪浴、旋涡浴、浴中加压喷注、水下按摩和水中运动等治疗。波浪浴和旋涡浴是利用人工或机械方法使浴池中的水不断地发生规则或不规则波动,以增强对人体的机械刺激,有利于颈椎病上、下肢活动受限患者的治疗。浴中加压喷注法是在浸浴同时,用水枪从水下向患部喷射经过加压的热矿泉水,水枪距离患部5厘米一20厘米,并可根据耐受程度加以调节,以产生轻快感和轻度压迫感为宜。每次15—20分钟。此法有刺激、按摩作用,可改善患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强神经、肌肉营养和止痛。水下按摩法可在温浴同时,由按摩医生根据病情对患者施行一定的手法。水中运动可进行半蹲位的颈部活动。这些对颈椎病的康复均有一定疗效。
 
 海水浴
 
海水浴是人在海水中游泳或用海水沐浴。利用海水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海滨空气、日光辐射的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综合性的自然疗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碧海水浴就是取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放入盆池中进行沐浴以治疗各种皮肤病。
 海水是海滨疗养的主要条件之—,海水中富含大量无机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如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镁、碳酸钙、碳酸镁、氡、铀、镭等微量元素。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能够发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海水的温度和它对肌体的静水压力、浮力和海浪的冲击作用,都能直接影响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激发酶促反应,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交换,提高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并能显著引起循环、呼吸、神经、骨骼、肌肉、内分泌代谢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经常进行海水浴可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对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早期高血压、慢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疼、术后恢复及营养性肥胖症、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治疗作用。
具体方法有:
半身浸浴法:将人体腰部以下或膝关节以下浸泡在海水中,适用于体弱者沐浴。
浅水坐浴法:坐在海边浅水中,用海水冲洗,按摩身体各部,适用于老年人及体弱者。
在进行海水浴时,一般要求水温在20摄氏度以上,气温高于海水2摄氏度以上,宜在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条件下进行。入浴时间以上午9—11时和下午3—5时为好。浴前要做准备活动,浴中进行运动或体操,浴后休息片刻。开始每次5—1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每次可进行30—40分钟,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
   海水浴的同时也可接受日光浴、空气浴,有些人还可兼作海沙浴。
注意事项:
   1.在进行海水浴之前,应做全面的体格检查,严格掌握海水浴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海水有过敏史者禁用海水浴。2.餐后1—1.5小时为好。3、入浴前做好准备活动,如体表多汗,擦后再入浴。4、在海水浴休息,要用遮阳伞等防晒用具,防止日光长时间曝晒人体,以免发生日光性皮炎和烫伤。5.在进行海水浴时要具备安全设施。6.身体过度虚弱,Ⅱ、Ⅲ期高血压、脑膜炎、妇女月经不调、癔病、癫痫及各种精神病患者要慎用甚至禁用。

 
沙浴
 
这是一种用天然热沙来治疗人体某些疾病的方法。在我国西北、新疆等地,人们很早就有应用沙石治疗疾病、强健身体的丰富经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河沙》中也有用热沙治疗疾病的记载。非洲—些多沙漠的国家也常用沙浴来医治疾病。
沙浴疗法,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除湿、散寒止疼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各种风湿痹痛、皮肤病、颈椎病、腰腿疼等虚寒性疾病,对于急性病炎症患者、身体虚弱以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沙浴。
天然热沙疗法,适宜在6—8月份进行,这时气温平均40℃左右,在沙漠、海滩、河滩等地借助充足的日光、脱去衣服,将所治疗的部位,如腿、足、手臂、腰等部位埋在深度适宜的于燥热沙里(沙子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41℃左右)。或将颈部以下躯体埋在沙里,头部遮伞或戴草帽,并及时补充液体防止中暑。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浴后用温水洗身,并多喝清凉饮料,休息半小时。—般5至10天为一疗程,体佳者可连续3—4个疗程。
天然沙浴法,除了利用沙子的温度起作用外,在野外同时具有日光浴、空气浴、与局部沙石按摩起综合作用。某些地区的沙石具有一定的磁性,所以人体接触后,还可有磁疗作用。
 
泥疗
 
泥浴,又称泥沙浴疗法。它是用具有医疗作用的治疗泥,进行人工加温或日晒后、包裹在人体皮肤表面的—定部位或全身,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治疗泥的种类很多,如海泥、矿泥、煤泥、淤泥、火山泥粘土泥和人工泥等。我国古代医家曾以河泥、海泥为药,外敷包埋关节、肌肉以消肿止疼,治疗风寒湿痹等病症。
 现代医学认为,治疗泥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粘滞性,散热慢,保温效果好,能长时间保持恒定的温度,一般温度约为40—60℃。
治疗泥中含有各种矿物质、有机物、胶体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激素和某些放射性物质。一旦被皮肤吸收或刺激皮肤粘膜,会产生一定的化学作用。治疗泥中含有的微小沙粒及大量胶体物质,它们和皮肤紧密接触,对肌体显示一定的压力和摩擦刺激。
由于治疗泥对肌肤产生的温热、压力、摩擦力、化学刺激等许多综合作用,能促使作用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改善组织营养供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肤新陈代谢和氧化过程,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所以具有良好的消炎、消肿、解痉、镇疼作用。特别是矿泥中含有的微量放射性元素,可以提高肌肤的免疫功能。临床适用于颈椎病、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腰疼、坐骨神经疼、软组织损伤、闭合性骨折、外伤与手术后瘢痕、痉挛、粘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的康复和治疗。
将适应于患者温度的矿泥,外敷病变局部、半身或者用泥沙敷盖全身,只露出头部,约8~20分钟。可根据患者疾病和体质需要逐渐延长泥浴时间,每日或隔日一次,10—18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时应注意:
   (1)浴前详细询问,检查病情,掌握适应症。
   (2)浴疗时严格掌握温度,沐浴时间,并观察患者反应,不适应泥浴的患者应立即停止。
(3)浴后用水冲洗擦身,卧床休息15—20分钟。
(4)对于各种急性病、感染、发热、糖尿病、心脏病、贫血以及2期高血压等全身衰弱性疾病,不宜做泥浴治疗。
 
洞穴浴
 
洞穴浴,也称岩洞疗法,是指利用天然岩洞、人工洞穴、“土室”的特殊环境来影响人体、摄生治病的方法。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利用居住天然岩洞,躲避风寒、养生治病、并在洞中习练气功、导引锻炼。如隋炀帝的爱女,派人凿岩洞,作为寝宫,治疗癣疾,调摄养生。名医孙思邈就久居岩洞,其享高寿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天然岩洞有特殊的环境,洞中景色不仅宜人,而且冬暖夏凉、幽雅安静、空气清新、有毒微生物极少,有的岩洞空气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居住其中,能使人心情舒畅、耳目聪明、精神振奋、思维敏捷、易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加食欲、降低血压、增强肌肤的免疫机能,防止疾病的发生。故洞穴浴有利于许多正气虚弱、哮喘、肺部疾患、心脏病、高血压以及颈椎病等病人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一些疾病的隔离治疗。如再配合气功、体操、太极拳等效果将更好。
我国风景秀丽的桂林、杭州等地就利用岩洞开设病床,治疗各种皮肤病、疮疡、头痛、失眠、眩晕以及脊椎等慢性病。人们可以采取居住岩洞法养生长寿,或游洞穴来调养情志,领略大自然的风采,陶冶情操。
 
高山浴
 
利用高山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达到康复疾病的方法,称为高山浴。古称“山巅疗法”。高山浴一般选择海拔在1500—3000米的山地。
我国隋唐以后的寺院大多建在高山风景秀丽之处,故僧侣多享高寿。如唐代慧昭和尚,享年二百九—十岁。据有关调查表明,许多长寿老人多居住在高山之地。
 高山不但日光充足、空气新鲜,少尘埃污染,有利于人体呼吸清新之气,以养元气强身壮体。而且登高远眺,远看山峦叠嶂、险峰林立、雄伟奇丽,近望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雅,使人心情豁达,给人身心以良好的沐浴。比如,著名的卢山旅游区,海拔千米以上,位于江西北部,耸立于鄱阳湖畔,长江之滨,气候温暖、湿润、温泉水质又好,很适宜避暑疗养。
高山浴法,可分为高山留居法和高山旅居法,进行高山留居、旅居康复治疗时,应配合一些体育活动和矿泉浴一起进行。
适应症:
留居法适用各种慢性虚损症、麻痹、瘫软诸症、慢性头痛、哮喘、眩晕、消渴、青光眼、慢性眼疾及精神心理异常者的病症。
旅居法适用于失眠、精神抑郁症等疾病。
 
空气浴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不仅含有人所必须的氧气,而且含有多种对人有益的其他气体。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人体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利用自然界中的新鲜空气接触沐浴人体以达到摄生防病的目的。如明代张景岳在《类经·摄生》中说:“吸阴阳之气,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人新”。清代徐灵胎也指出:“避风太过,阳气不接、卫气不固”。说明人体只有经受大自然中风寒的刺激,才能锻炼人的体魄、有益摄生。如果长居室内,不接触新鲜空气,就会使人体弱多病。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经常接触新鲜空气对身体有益,所以除了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随时随地有意识地进行空气浴外,还应该经常在室外散步、做操,接受寒凉的刺激。
进行空气浴时最好在清晨,空气新鲜的地方,尽量少穿衣服,体强者可只穿单衣、短裤进行。也可同时配合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或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活动。每次时间可从3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2小时,要根据体质和气温而定。在天气寒冷或有大风时,可在室内或暂时停止进行。冬季沐浴时间宜短,以不出现寒颤为度。浴后要用毛巾擦身和按摩皮肤至发热。
经常进行空气浴,可提高体温调节机能,较好地适应气温变化,增强皮肤抗寒能力、预防感冒。凡是外感发热、体虚自汗、咳血、吐血及各种急性病患者不宜做空气浴。
 
井水浴
 
井水,属于地下水。井水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由于地域和水井深浅的不同,其水质与所含化学成分也不相同。
在古代医籍中,早有用井水浴来治疗内有伏热的记载,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用井华水(是指清晨第一汲的井水)外浴治疗伏火之症,及用新汲井水洗浴两足,以治衄血不止等,这些都是古人用井水浴的经验。
由于地下水的温度较低,因此井水浴属于冷水浴的范畴,同时有些井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所以井水沐浴人体也有矿泉浴的某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阳虚体质的人最好不用,同时注意季节性,最好在炎热的夏季使用。
 
好的,现在享受了森林浴、日光浴、矿泉浴、空气浴、洞穴浴等,再来享受“熏蒸”吧!



山东精短文学编辑部 
总编:张巧梅
执行主编: 李洪菊 潘杰 卢健生 周克
总审: 王焕东
副主编:尹延哲    陈雅萍 

本平台签约作家名单

宋欣  杨瑞雪  朱绪厚  程阳辉

侯秀莲 赣一鸥  李雅芳 张光辉

李性亮

更多签约作家陆续添加中……


优秀平台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