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于独立的人,为什么人际关系都不太好

 赵东华 2022-03-31

我们从小到大,都接受着这么一种教育,人要独立。前阵子,港星袁咏仪就因为“经济独立”的话题上了热搜。

当主持人问她“财政方面是她还是丈夫做主”时,她坦言自己和丈夫经济方面都是相互独立,但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但我就是非常独立,独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钱。言下之意就是自己经常花的是丈夫的钱,在他看来,真正的独立,并不需要通过不花老公的钱、不依赖老公来证明。

这一席话语出惊人,却又坦荡的让人羡慕。

在这个自我意识原来越强的时代,越来越多人去推崇歌颂独立,而依赖则被认为是一种羞耻和无赖。

要当一个独立的人,必须反依赖。从小到大被灌输的独立意识让我们逐渐变得强大,却也压抑了我们内心深处柔软脆弱的天性,孤独无助时我们也会选择自我消化,不会想到去寻求一些其他人的帮助。

过于独立,不依赖他人,成为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也变成人生常态。

被迫的独立不是真正的独立,是不得不面对的独立

曾经有一位同事,在聚会上和大伙分享,自己从读大学开始,就从未花过父母一分钱。父母离异,她和弟弟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是个很好强的人,从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他灌输独立的思想:“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让你依靠,你就得靠自己。”初衷是好的,但是她渴望的陪伴和爱,妈妈却很少给。只有不断的孤立和高要求

所以她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大学四年,靠着奖学金、打零工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几年之后,靠着自己的打拼,在南方沿海城市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在外人看来,她很优秀。只有她自己清楚,她不得不独立,有时候她希望自己也能有个依靠,但她的潜意识告诉自己,不能有短暂放松。过早的被迫独立,绝不是一个健康的真正的独立,而是一种爱而不得的悲凉

被迫独立的人,大都养成了一个习惯:抗拒依赖

婴幼儿时期,我们在生理上必须需依赖父母的照料才能存活下来。同样地,心灵的滋养。也是因为有对父母的情感连接,孩子的人格成长才能健康独立。

每个人的成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许多人在遇到困难时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或是会选择拒绝他人的帮助。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独行侠的感觉,习惯了自己独立面对问题,也许以往面对的现实问题最终都被解决了,但在过程中却从未得到过情感上的依赖。

于是在各种挑战和人际关系中,我们会表现的越来越独立,甚至冷漠和退缩,在潜意识中会优先选择自我保护,因为没有人保护,没有人给予足够的支持让我们去冒险和前进。

我们在内心深处给自己构建了一个不安全的关系模式,不依赖他人,也就意味着不会被伤害,我们需要这个防御保护层。保护层就如一堵厚墙,把伤害挡住了,同时也挡住了亲密关系中美好的体验。

如果你是一名过于独立,想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人,那么请试着做以下两点。

首先,尝试着接纳自己的依赖和需求,并找到可以适度接纳它们的人。表现得脆弱和无助并不意味着你失败无能,而是证明你是个有灵魂的人。人活在世上的意义不就是与他人建立联系,适时地表达脆弱和需求是一段关系向前推进的助力。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去选择自己可依赖的人,对于那些不允许我们依赖的人,我们可以不再企求他们的爱,而是选择和接纳我们的人在一起,适当的去求助依赖。

其次,落到实处,试着从小事开始去依赖。对于过度独立的人,索取是一件丧失主动权的事。你可能会紧张忐忑不安,没关系试着发个消息过去,先提些小要求,然后等着接纳你的人温和的回答:“好啊,我帮你。”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治愈。这些小事在别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却能一次次让你感受到依赖的幸福,以及一种值得被爱的安全感。

真正健康的独立,不是被迫独立,自我孤立,而是有所依赖的独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