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构件是古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定要弄明白!

 古建秦 2022-03-31

中国传统建筑中,柱子是非常重要的木构件,柱作为竖向木结构构件,与横向的木结构构件梁、檩、枋等结合,组成了屋架。是一种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

本篇介绍柱子:柱子的直径、柱子的高度、柱子的收分与侧脚、柱子的制作要点。

柱径

柱径指前檐(廊)柱根部的直径,在小式建筑和不带斗栱的大式建筑及部分杂式建筑中,通常以这个直径尺寸为 1,其他的尺寸都为它的倍数。换句话也可以说,只要有了“柱径”的尺寸,就可以根据古人“模数倍数”的这个权衡规定来计算出小式建筑和不带斗栱的大式建筑及部分杂式建筑各部位、各构件的详细尺寸。

图片

柱径示意

图片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图片

清之小式建筑柱径

图片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小式建筑柱径的确定:与柱高比例为 1 ∶ 11(如柱径 270mm,则柱高为 3000mm)。大式建筑柱径的确定:按清式作法规定为 6 斗口。

柱高

柱高在大、小式建筑中柱高分指的部位是不同的。小式建筑的柱高是自建筑物台基(明)起至柱头(梁下皮)的高度。

(1)小式建筑的柱高:

是自建筑物台基(明)起至柱头(梁下皮)的高度,如下图所示。

图片

清小式建筑柱高

图片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权衡尺度、著作文字和设计图纸中所指柱高是石台明之上至柱头的全部高度,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两个部分的高度,一是纯木柱部分之高,二是石(间或有其他材质)柱顶的鼓径部分之高。而就木作施工而言,柱高则专指纯木柱之高,这个区别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从事施工,都一定要掌握。

(2)小式建筑柱高的权衡尺寸

前檐(廊)柱根据建筑物明间面宽尺寸而定,通常比例为 10:(7~8) (柱高八尺,面宽一丈;七或六檩建筑 10:8;五或四檩建筑10:7)。

(3)大式建筑的柱高:分带斗栱建筑和不带斗栱建筑两种

①不带斗栱的大式建筑:柱高是自建筑物台基(明)起至柱头(梁下皮)的高度

②带斗栱的大式建筑:带斗栱大式建筑的柱高也叫檐高,它与小式柱高分指的部位不一样。带斗栱大式建筑的柱(檐)高是自台基(明)起至挑檐桁下皮(含斗栱和平板枋高)的高度。

这里需要注意:为什么这个柱(檐)高与前两个柱高所指部位不同呢?

在这里我们了解一下与柱高有关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权衡比例知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从立面上看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基座(台基),二是柱身,三是屋顶。这三部分的分界轮廓分别是地平与基座(台基)外沿线;基座(台基)外沿线与屋面檐口线;屋面檐口线与屋顶屋脊线。这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高度都是有比例的,在传统的权衡尺度中规定:基座(台基)高与柱身高的比例是 1:(5~7);而柱身高与屋顶高的比例约为 1:0.9,这当中,虽然柱高的定位与屋面檐口线定位的高度不同,但在小式和不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这两者高度差距不大且较为规律,所以这段高度就以柱高的高度来定。而在带斗栱的大式建筑中这段高度除去柱子本身高外还要加上斗栱的高度,所以它的高度计算要算到挑檐桁的下皮。

图片

图片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图片

明、清之带斗栱大式建筑柱(檐)高

图片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4)大式建筑柱高的权衡尺寸

①不带斗栱的大式建筑柱高与面宽的权衡尺寸:前檐(廊)柱以明间面宽尺寸 6/7(1:0.86)

定高(小式建筑近似)。

②带斗栱的大式建筑柱(檐)高的权衡尺寸:前檐(廊)柱以 70 斗口定高(如减掉斗栱和平板枋高,以三踩斗栱计则檐柱高为 60.8 斗口;五踩斗栱计则檐柱高为 58.8 斗口;七踩斗栱计则檐柱高为 56.8 斗口);与明间面宽的比例约为 0.9:1。

图片

唐之带斗栱大式建筑柱(檐)高

图片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柱子的收分与侧脚

(1)收分

柱子根部与头部的直径不一,下大上小,这就是收分(俗称“溜或掛”)。通常收分的尺寸为柱高的 7/1000 ~ 1/100。

(2)侧脚

侧脚指柱脚外移,这样可以使木构架更为稳固。侧脚尺寸与收分尺寸同为 1/100 或 7/1000。通常图纸平面尺寸是指柱头部位木构架的平面尺寸,而柱脚的平面尺寸则大于这个尺寸,这个尺寸就是加了侧脚尺寸。在施工中,由石工在图纸尺寸基础上按木作规矩向外掰升码柱顶,掰升后的平面尺寸与图纸不一致。见下图。

图片

清之柱“侧脚”与“收分

图片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图片

 唐、宋之“梭柱”

图片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图片

柱高与柱径

图片来源: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图片

檐柱侧脚示意

图片来源:马炳坚 《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柱的制作

(1)每柱应有一个名称,同一建筑的柱不得有重复名称。柱类构件中的名称应书写在柱构件上,其书写位置应根据当地习惯,书写在约定俗成的位置上。不得在任意位置随意书写。书写字迹应清晰、明显。

(2)柱类构件的四个面(纵、横两)个方向)都应有中线(前、后、左、右四条);角檐柱或多角形柱类构件除四条中线以外,还应有对角中线。柱类构件两端断面应有头线,头线与柱侧面中线应一致,柱两端头线应重合、不得翘曲。

(3)断面为圆形柱构件类的收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收分率应在0.7%~0.8%以内。方形、多角形柱不宜收分。

(4)断面为圆形、方形、多角形、梭形、瓜楞形等各类断面的柱在制作前应按设计要求,放柱端断面足尺大样,出柱头杆,柱头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柱的两端尺寸、断面形状、大样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样板的尺寸应与大样一致。样板应有该柱头端的所有头线,头线相交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地盘中线要求。样板上应写明柱头名称、尺寸。

③柱头杆总长度应等于柱的净高尺寸,柱头杆上应有长度线、退次线,与柱相交的梁、枋类构件基面线,榫眼线、柱头开口线、控制高度线及联结相关的构件的各种线等。不同类型的柱应有不同的柱头杆,且应关系正确。

④各柱头杆应写明该类柱名称。

⑤头板、柱头杆须经两人以上核准后方可使用。

(5)木柱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木柱加工应在原料两端断面上划出纵横中心线,角柱或多角形柱还应划出对角线。各线相交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与样板中线重合。原料的自然弯曲应在划中线时调正。

②断面为圆形、八角形柱加工时应弹八卦线,其他断面形状的柱应弹相应的角线。

③柱上的各榫眼宽度之两边线都在立面中线左、右两面对称的位置上。各榫眼的透眼应在基面线以下至梁底;半眼应在基面线以上至梁面。柱上各种眼、榫的高度与柱头杆一致。

④圆形童柱下端直径应比与之相交的梁的直径大30~40mm;贡式方形童柱下端与梁侧面平齐。童柱上端直径宜为下端直径的1/2,且不宜小于120mm。

⑤童柱下端应根据建筑形式做成相适应的风格,且应与梁榫卯结合牢固。当做成鲫鱼嘴或蛤蟆嘴等形式时,童柱与梁的咬合深度应在基面线以下,梁高的1/2以上部位;当做成雷公嘴形式时,童柱与梁的咬合深度应在梁高的1/2以下部位。

(6)柱的节点构造、联结方式应符合下述规定及设计要求。

①当柱子要求做侧脚者,侧脚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柱下端做管脚榫者,圆柱榫长为该柱端直径的1/4~3/10,榫宽与榫长相等;方柱榫长为该柱宽的1/4~3/10,榫宽与榫长相同。童柱的管脚榫宽为柱径的1/10,榫长为柱端径的1/5~1/3。

②平头柱设坐斗者,其顶空榫宽应按坐斗0.4倍斗口,榫长为榫宽的1.2~1.5倍。

③柱或童柱上端直接与桁条联结者,其榫长为柱直径的1/5~1/3,且不得小于30mm;方柱榫长为柱截面宽的1/4~1/3,榫厚为柱直径或截面边长的1/10,且不得小于15mm;榫宽外边缘应由柱边向内收进不得小于20mm。同一建筑的柱头榫尺寸应一致。

④檐柱顶与拉结枋之间应用燕尾榫联结,燕尾榫的宽度和长度可取柱截面边长或直径的1/4~3/10。燕尾榫的收乍应取榫厚的1/10。枋与石柱联结应用勾榫,勾榫厚宜按柱径或边长的1/4~3/10,榫长应大于榫厚,榫勾应为榫长的1/5。

⑤柱端与梁端相交应做箍头榫联结。梁的长度为五架以内时,柱胆的宽度为金柱直径的1/3;双步、穿类构件的胆口宽度应为柱直径的1/4;柱上各种透眼、半眼的宽度圆柱不超过柱直径的1/4,方柱不超过面宽的3/10。长度在五架以上的大梁(不含五架),应用顶空榫做法。同一建筑同类构件的胆口宽度应一致。

⑥柱头上端之枋子口做燕尾榫者其深度应为柱径的1/4~3/10,枋子口最宽处应为柱径的1/4~3/10,柱类构件中部与梁类构件、枋类构件端部相交,应做榫卯联结,榫卯应采用大进小出做法;在基面线以上至梁上皮部分应做半榫,在基面线以下至梁底部分做透榫。当一柱头同高度基面线有二根或二根以上梁类或枋类构件交汇时,出榫的高度应按梁的数量平均分派,其中受力最大的应做下出榫,受力较次的做中出榫,受力最小的做上出榫,如下图所示。

图片

三构件同标高交于一根柱

图片来源:赵琛《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细节详解》

与透眼共同作用的半眼的深度应为柱径的1/3~1/2,单独半眼的深度应为柱径的1/3~1/2,留涨眼者为卯高的1/10。卯内做扣榫联结者,扣榫高为卯高的1/12~1/10,且不应小于15mm。榫宽应为柱径的1/6,榫应留在柱中心部位,如下图所示。

图片

扣榫

图片来源:赵琛《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细节详解》

(7)柱上端馒头榫的长度应为柱径的1/4~3/10。

(8)木柱制作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图片

 木柱制作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图片来源:赵琛《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细节详解》

柱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木构件之一,如果按照柱子的安放位置、截面形状划分,柱子有很多种,我们后续再介绍。

资料来源:

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上)——传统建筑基本知识及北京地区清官式建筑木结构、斗栱知识

赵琛《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细节详解》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