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世界冠军,他现在是?

 skysun000001 2022-03-31

从上世纪起

太极拳就成为北大体育的必修课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10)

第十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男子太极拳冠军柴云龙

2020年来到北大执教太极拳课

虽不到两载

可他科学的课程设置、亲切的教学风格

却早已深入人心

来吧,放慢步调,调整呼吸

与北京大学体育教师柴云龙

一同深度体验

“世界第一健身运动”的魅力

↓点击视频,欣赏世界冠军柴云龙演绎太极拳↓

01
走进世界冠军的太极课堂

“野马分鬃——”“白鹤亮翅——”

哎,这可不是来到了大草原的湖边

而是柴云龙老师正在给大家展示本节课要学的太极拳招式。在柴云龙看来,太极拳的动作命名,正是“道法自然”的体现,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里,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左右揽雀尾等动作名称,充满诗意,也暗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智慧。

图片

而这种智慧也正是柴云龙想要传承给各位同学的。在课堂上,常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强调:

“打太极拳时,要意、气、形兼备,”说完,就是几个行云流水的动作示范,看得同学们移不开眼睛,“要将动作融会贯通,从内心里享受这套拳,而不是满脑子只想动作。”

这也是柴老师对每位同学结课时的期望,而为了达到这种“享受”的境界,离不开对太极拳更加深入的了解。于是柴云龙把各种“小故事”信手拈来,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厚重。经济学院本科生吴凌云在这方面感受颇深:“老师在讲解太极拳动作的同时也会给我们讲太极拳的文化、发展等内容,比如说每个动作背后所蕴含的攻和防,这些讲解让我们收获很大。除此之外,老师还会更深入地讲到太极拳延伸出的养生保健这一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对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帮助也非常大。”

图片

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的练习了解太极拳,走近太极文化,同时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完全人格。一堂体育课整整九十分钟,同学们跟着柴老师学习下来,非但不觉疲累,反而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师生们往往在欢乐地互动后抱拳行礼作别。看着同学们的一张张笑脸,“就算再累也值了。”说这话时,柴云龙眼角有细微的笑纹漾起,诸多荣誉与光环加身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他仍像他所钟爱的太极拳那样抱朴守正,会为每个同学的一点点进步而感到欣喜。

02
充满魅力的必修课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学期的太极拳课会分为两个部分:二十四式太极拳学习加身体素质训练。但同学们会不会觉得枯燥?没问题,改!

任何一门课程,想要收获同学们的喜爱都不轻松,更何况是似乎与快节奏生活格格不入的“慢动作”太极拳?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需求多元的学生们都能从太极拳课程中有所收获呢?柴云龙为此可颇费了一些脑筋。

图片

柴老师充满巧思地将课程内容发展为三大板块:养生、健身、防身。每一节课都包含了这三大板块,使课程可以“因人制宜”,并且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所谓“因人制宜”,是因为柴老师考虑到北大学生的身体情况:“同学们都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长期伏案久坐,加上现在智能化电子产品的使用,肩颈疲劳几乎成为通病。

图片

鉴于这一群体特征

柴云龙将体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带入课堂

在“养生”模块结合武术中的内容

将传统太极拳课堂中的热身活动

改进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养生操”

“养生操由肩颈保健操、运动强身操、下肢健身操、养生保健操和养生拍打操五个部分组成,每套五个动作,简单易学,每个动作四个八拍。数着拍子带着大家做,就完成了一个热身的目的,而大家由于知道自己的问题,也会特别认真地做。”柴云龙介绍道。并且,柴老师还把一套专门针对久坐不动人群的“办公室太极健身操”搬到了课堂,以此作为新课程开始前带领学生“拉伸”的方式。

↓点击视频,学习“办公室太极健身操”↓

此外,“养生”模块中柴云龙还会重点强调关于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以及康复,这些知识点对于同学们而言可谓是满满干货,让大家能够以充足的知识储备应对不时之需。

“前几天,一位上学期我教过的学生来找我还弹力皮筋,不久前,他踝关节扭伤了,用了我说的方法进行皮筋复健,”柴云龙笑着回忆,“我问他效果怎么样?他说恢复得很好,真的太有用了!”同学们的反馈是柴老师收获的“小确幸”,也让柴老师对课程有了更多的改进动力。


接着到了“健身”模块

就要教太极拳这一主干部分了

柴云龙认为,“把一套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学会,这是最低的标准,只是学了个'形’,而传统的教学基本都停留在这个层面。其实太极拳要打好,还必须要配合呼吸。”

他有意识地在示范太极拳的动作之外强调太极拳的呼吸规律,即他称为“气”的部分。“升为吸,降为呼;开为吸,合为呼;动作前半截为吸,动作后半截为呼。”“意”指的则是意念,它将呼吸和动作完全贯穿起来,表达的是练习太极拳最好的状态——“形神兼备”。到了这儿,才算是达到了柴云龙所强调的“意气形”三合一的境界。

图片

由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太极拳都有了新的理解,有不少他教过的学生,后来都在校级的太极拳比赛中获奖。

经济学院本科生李昭伦分享道:“太极拳是一套非常古老、复杂的体系,老师则通过将科学的运动理论和养生知识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我们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有一些外在的动作、套路、规范,老师都会强调要和气息相结合,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两个模块学完

一节课已经过去了70分钟

大家的注意力都开始下降了

怎么办?别急

还有最后的“防身”模块——武术擒拿

柴云龙为同学们准备的擒拿术,主要是一些生活中可以用来防身但又不会造成危险肢体冲突的小技巧,有趣又实用。

在教学过程中,柴老师设置了一个趣味环节,两两组队,交替练习。“如果看到今天有同学心理状态不在线,我就会在这个趣味环节请他与我互动,向同学们展示动作,并在完成后请大家一起给他掌声鼓励,这样这位同学到下课时,心里的阴霾就能少很多,”柴老师笑着说,“有很多同学到期末和我都变成朋友了,甚至还会敞开心扉和我聊他们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困惑。”

图片

有了这样一套特色课程设置,柴云龙相信“学生们在一堂课里总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北京大学第二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柴老师荣获人文社科类一等奖,并取得了“优秀教案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对太极拳而言,“形”之外的功夫才是竞技的要害;对柴云龙的教学来说,道理也类似:他的成功,更多是靠着课程中的重重巧思和对学生心理的透彻把握。

图片

常以“一名普通的青年体育教师”自称的柴云龙,看到北大师生们对“太极拳”的热爱,欣慰中夹杂着惊喜:“真是没有想到啊!”在经过了不断地创新与尝试之后,如今的他已然对他的课程充满自信:

谈到我的课程,我会毫无保留地去分享,因为我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可以辐射到更多高校,让更多的老师借鉴北大这种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从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人,更好地推动太极拳的传承。


03
从世界冠军到北大教师

七岁开始习武,历经27年磨炼。从大学生运动员到世界冠军,从世界冠军到北大教师。

在柴云龙心中,“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华夏文明的结晶。”这一中国传统拳术,整整陪伴了他27年,而他也引领着一代代青少年的“习武之路”,将太极之声,传向远方。

从出生起,柴云龙就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出生于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河南焦作,7岁开始习武,从小接受着专业运动员的培养。从武校到体校,从体校到省队,再从省队特招进入大学深造,一步一步的坚实跃进,将他塑造成一名大学生运动员。

对于专业训练,他始终以严标准、高要求相待。日复一日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化作第十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太极拳冠军。一路的披荆斩棘,这位“竞技武术运动员”在追逐梦想的旅途中,更在不断磨砺中,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青年人。

图片

然而,柴云龙认为,人生的发展不能停滞在单一的运动员道路上,新的征程刚刚开始。七年的大学时光里,他遵循“体教结合”之策,在刻苦训练的同时,系统学习与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更为了解专业训练之外的“体育”本身。谈起“运动训练”、“运动解剖”和“运动心理”这三大课程,他至今记忆犹新。这些当时看似少有用武之地的知识,在他日后的人生中焕发出夺目的光芒。

图片

怀揣着对太极拳的热爱,他选择成为一名体育教师,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中绽放光彩。来到北大,不只是因为北大有着高等学府的名声,百年前蔡元培先生便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育人思想,近年来又明确了“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体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更因为在这片沃土上有着开展太极拳运动的悠久传统,从上世纪起,太极拳就成为北大体育的必修课,并形成了太极拳健康工程。2020年,柴云龙正式进入北京大学任教。

图片

在柴云龙看来:

青年人思想发散、活跃,怎么能让他沉下来、静下来,其实太极拳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太极拳的柔和缓慢,可以帮助青年人调整情绪心态,达到养心、调心、静心的功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授的过程中,他也更为注重让青少年充分感受、领悟儒道太极阴阳辩证、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精髓与内核,将太极拳健身养心的美好文化传播并发扬。

形内,形外,柴云龙尽心尽力,带着真功夫,走得坚定而有力。


/人/物/简/介/

图片

柴云龙,国际级运动健将,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进入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任教,主要研究运动训练方向。参与多个北京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创编《小空间也能练太极》《五四健康操》《保健随身行》系类丛书等图书,《办公室太极健身操》《歌颂祖国·人民太极》系列等视频。

/曾/获/荣/誉/

2010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火炬手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

2013年第十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冠军

2019年首都高校第二届《职业的梦想-我是体育教师》青年体育教师演讲比赛二等奖

2020年北京大学第二十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优秀教案奖、最佳教学演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

2021年第四十届体教部科报会《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太极拳课程思政与教学设计——以北京大学为例》一等奖


图片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

文字:张逸茗、沈鋆、唐儒雅

视频 | 图片:柴云龙

排版 | 动图:唐儒雅

责编:戴璐瑶

图片图片

图片

北大中文系竟然有这个实验室!


图片

200余位教授,北大这门课不一般!



图片

6458,北大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