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缘——我和平遥的故事 邵 甬

 弯刀书斋 2022-03-31


来源:平遥广电 



邵 甬

平遥保护发展1.0版本:保下来

最早是从我的导师阮仪三先生那里了解到平遥。同时也从阮先生的日常讲述以及这本书中了解到1980年代初期“刀下留城”救平遥的过程。1997年,他在淑馨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平遥——保持最完整的中国古城》。书中,先生用大量的文字描述了平遥古城的历史与价值,并且由著名的摄影家马元浩先生拍摄记录了古城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哲文先生在1991年就写好的序中所说“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建设发展,仪三教授曾付出辛勤的血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在平遥古城濒临遭受毁坏的时刻,他及时而有效地挽救了古城”。他与阮先生的“以城会友”的友情以平遥始,继名城而继,已而情笃。
那个时候,我虽然人没到过平遥,但是已经十分心向往之。 
 
平遥保护发展2.0版本:保得好+管起来

2006年,我因为主持编制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平遥政府邀请我主持编制《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规划》。因此,2006年夏天,我终于到了已经如雷贯耳的平遥古城。第一次到平遥考察时,还是被现场的壮观和保存完好的传统城市震撼到了。不过,在两三天的考察中,我也发现除了遗产保护的资金和技术比较缺乏以外,当地居民生活条件较差,有些非中心区域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还有些年轻人没有工作。

另外,当地旅游体验度较差,存在拉客现象,交通情况也不乐观。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除了编制详尽的遗产保护规划外,还特别注重民居维护、就业疏导、旅游规划这几个方面,目的就是要改善古城内的人居环境。——我当时认为,平遥古城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骨架的格局和城墙、文庙、市楼等文物保护单位,还在于作为血肉的大量的传统民居以及其中容纳的人的生活和承载的文化。

在这个《平遥古城保护规划》中,我们明确提出古城的性质为:“以文化为核心功能,以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当地居民为主要社会支撑,集文化、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发展目标为:“活着的古城”,“宜居的世界遗产地”。

平遥保护发展3.0版本:保得好+管得好+活起来

 平遥古城“保下来”、“管起来”、“活得好”三部曲,要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坚持“以价值为基础”的保护,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坚持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继续通过面向居民的民居修缮计划、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等措施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继续通过遗产带动会展产业、 通过“非遗”孵化文创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包容性经济目标。继续通过“保护我们共同的遗产”的“平遥共建”模式鼓励公众参与,实现包容性社会目标。

回顾这二十五年来,平遥进行了方方面面的诸多探索与实践,希望在未来能够进一步,与各界共同努力,更好地坚持“以价值为基础”、“以人民为核心”的原则,实现历史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