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拉圭:本与阿根廷同根同源,同在大草原,为何却走上了独立的道路?

 环球情报员 2020-06-15

一言不合就分家

作者: 元岐  编辑:Thomas

每逢足球赛事期间,总有“伪球迷”对乌拉圭和阿根廷两个足球强国的国旗傻傻分不清楚。这两面国旗都以蓝白色条纹为底,都有太阳微笑图案。

除了国旗之外,两国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民族构成也十分接近,85%以上是欧洲白人后裔。

▲阿根廷国旗(上)和乌拉圭国旗(下)

两国同在潘帕斯草原上,也都因该草原之富饶而成为农牧业出口大国,两国人口也主要分布于此。两国首都则隔河相望、宛若比邻。

▲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和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仅仅隔着拉普拉塔河

乌拉圭和阿根廷有如此多的相似相通之处,但为何自南美独立战争后不久遍成为两个国家?两个如此接近的国家,有没有走到一起统一的可能呢?

▲阿根廷和乌拉圭民族构成也十分接近,都是白人占绝大多数的南美国家


一、同在一片草原的共同体

阿根廷和乌拉圭同处在一块叫“南锥体”的风水宝地中。所谓“南锥体”是指南美洲大陆的南部在地图上呈现一个倒悬的尖尖锥体的区域。这里矿产丰富,气候温和,平原、森林、渔场、河流样样不缺。

▲彩色部分即为南锥体

西班牙为了统治他们在美洲的殖民地,先后建立四个总督区。其中将南锥体区域纳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

现在的阿根廷和乌拉圭的领土,都在该辖区内。这个辖区就得名于两国的界河之一—拉普拉塔河。

▲同在潘帕斯草原的阿、乌两国

也就是说,到18世纪中后期,两岸同文、同种、同属西班牙殖民地。河两岸浑然一体,毫无你我之分。

如今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和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也都是西班牙殖民时代开港建设的城市。由于都面向大西洋,两座城市当时就成为西班牙本土与其南美殖民地之间最重要的两个贸易港口。


二、同声同气,共谋独立

19世纪开始,拉普拉塔河东西两岸开始了不同的命运。拿破仑战争把许多国家拖入战火中,与法国结盟的西班牙和英国在欧洲开战,战火延伸到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1806年,英国攻占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次年又占领了蒙德维的亚。当时,这两座主要城市的居民都几乎是西班牙后裔,英国人的入侵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抗。

这场当地西裔赶跑英国殖民者的战争,锻炼出了当地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也成为数年后独立战争的主要军事力量。

1808年后,欧洲的政治局势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数年前还是法国盟友的西班牙,本土大部分地区却被法国人占领了,还被法国人篡了皇位。

▲1808年拿破仑军队攻入了西班牙马德里的场景

这一重大变局的消息传到美洲可不得了。西班牙在战争中的表现,让美洲殖民地的人们感受到西班牙的国力正在衰弱,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因此,1810年,北至墨西哥、南边至拉普拉塔河流域的西属美洲殖民地,掀起了脱离西班牙独立的高潮。

拉普拉塔地区的本地白人发动五月革命,建立执政委员会,宣布自治。

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民来到总督广场,宣示开始独立建国的进程。

这一天,天空本来布满阴云,随着独立会议的进行,天空突然放晴,露出的太阳照耀着总督广场,人们为之感到惊奇,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便称之为“五月太阳”。

▲五月革命中蓝白色太阳形状的帽徽

此外,在古印第安人的印加文明中,太阳之子为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类似于中国皇帝自称“天子”。因此,这场五月革命就以太阳为标识

当然,使用这一标志的不再是南美土著,而是当地西班牙后裔。

于是,阿根廷和乌拉圭两国国旗至今仍然使用“五月革命”时期的蓝白色条纹为底,且都以“太阳微笑”为关键图案。

▲乌拉圭曾经使用过的国旗,底色条纹颜色更接近阿根廷国旗

西班牙殖民者在拉普拉塔河西岸全线溃败,就退居到了河东岸(现乌拉圭国土),并对在河对岸(布宜诺斯艾利斯)成立的执政委员会宣战。

由于都有共同的敌人—西班牙殖民者,因此当地人都希望将东西两岸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因此,受执政委员会的指挥,在东岸长大的独立运动军事将领阿蒂加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向东进发,试图赶跑家乡的西班牙殖民者。

到了1811年7月,凭借着英勇的军事能力,阿蒂加斯就占据了东岸大部分区域,西班牙殖民者则被围困在蒙得维的亚城中。


三、不同的国家意识

谁知,被困的殖民者从葡属巴西搬来了救兵。执行委员会担心招架不住西、葡两国殖民者联合进攻,如果挑战失败了,就会把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于是乎,执行委员会绕过阿蒂加斯,单方面和西班牙殖民者签订了停战协议,且要求阿蒂加斯放弃对蒙得维的亚的解放。

▲阿蒂加斯被称为乌拉圭国父,这是乌拉圭1967年版本钞票上的阿蒂加斯头像

这就是中央把地方卖了的老套情节,有些像岳飞抗金却被南宋朝廷要求退兵的故事。

感觉被西岸的人出卖了,愤怒的阿蒂加斯带领部属及东岸四分之一的民众向北转移。这又上演了一出南美版本的刘备“携民渡江”,这次大转移也被称为“东岸人的出走”。

▲东岸人的出走

这次艰苦跋涉的历程,也成为东岸地区形成一个独立国家的第一步。

▲“东岸人的出走”(1811年10月至1812年1月)路线示意图

西岸执政委员会和东岸在政治上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东岸制宪会议主张在原拉普拉塔总督区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

而位于西岸的执政委员会拒绝了东岸的提议,坚持要在原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由于在国体政体根本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主张联邦制的东岸地区和西岸其他几个省于1814年正式脱离了执政委员会管辖,成立了联邦联盟

不过,当时东岸地区尚未完全被阿蒂加斯控制,因此联邦联盟一方面反抗执政委员会,另一方面反抗殖民者。联邦联盟曾于1815年一度占领了蒙得维的亚。

虽然当时的原西班牙殖民地纷纷获得了独立,但巴西依然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由于东岸地区与巴西地理上非常接近,葡萄牙殖民者为避免独立思想蔓延到巴西,于次年发兵打败了阿蒂加斯,东岸就这样被葡萄牙占领了。

1816年,对岸的兄弟被葡萄牙控制了,但执政委员会“见死不救”,又一次“出卖”了东岸,他们在西岸了建立了拉普拉塔联合省,数年后更名为阿根廷。

1822年,巴西从葡萄牙获得独立,但依然继续控制着东岸地区。东岸则持久开展脱离巴西的独立斗争。

东岸军事将领似乎学会了中国战国时期“间于齐楚”的策略,在阿根廷和巴西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借两大国之力相互牵制、以求独立。

彼时的英国及其盟友刚刚一起摧毁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帝国,正如日中天,打算重构新的国际秩序。

英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提出了拉普拉塔河东岸独立建国的主张。

经过外交斡旋,这一主张得到阿根廷和巴西同意。1828年,阿根廷和巴西签署和平条约,乌拉圭终于从巴西占领中独立。

可以说,乌拉圭的独立是几个大国之间博弈的产物。

▲夹在两大国之间的“缓冲小国“


四、建国后的纠缠不清

三、独立之初仍在

虽然取得了独立地位,但在建国初期,阿根廷没有停止对乌拉圭干涉和影响。

建国之前,乌拉圭在巴西和阿根廷两国之间左右逢源,导致了曾经的独立运动将领和两大国的高层有扯不清的瓜葛

建国后,这些掌握最高权力的军事将领不少都有外国的暗中支持和操控,国内政局斗争也日益尖锐。

19世纪30-40年代,乌拉圭军阀之间为争夺权力爆发的战争,看似内战,实则都有阿根廷独裁者在背后操盘。

其中最激烈的军阀混战,当属乌拉圭第一任总统里韦拉和第二任总统奥里韦之间的军事对决。

▲曾经的乌拉圭独立运动领袖里韦拉(左)、奥里韦在内战中兵戎相见

在内战两方打的不可开交之际,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还命令他的军队协助奥里韦的军队,蒙得维的亚围困了9年之久。

最终,阿根廷国内反独裁斗争和巴西的干预,让这场持续9年的乌拉圭围城之战终于结束,里韦拉和奥里韦两大军事头目也握手言和。

为了不再有国外势力操控的国内军阀混战,19世纪70年代开始,乌拉圭政府通过铁血政策,大力削弱军阀及其背后的大地主和教会的力量,巩固中央政府权威。


五、走上不同的道路

四、走上不同发展

1880年后,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国运也进入不同的波峰波谷周期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阿根廷逐渐走上国家巅峰,1908年,阿根廷成为全球第7经济大国,人均收入世界前10。

而乌拉圭直到20世纪初的巴特列·奥多涅斯改革后才开启加速发展阶段。

20世纪,阿乌两国的国运更是不同。乌拉圭国运进入上升阶段,阿根廷则从巅峰开始下滑。

在政变频发的的拉美,乌拉圭在1972年之前都没发生过军事政变。但阿根廷则在登上国力巅峰之后多次发生军事政变。

▲国运开始上升的乌拉圭于1930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这是当时的体育场

21世纪以来,由于常年的军事政变和国内不当的经济改革,阿根廷陷入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中难以自拔,而乌拉圭国民总人均已超过了世界银行定义的高收入国家标准。

在全球清廉指数中,乌拉圭紧随英国(并列17位)和美国(第19位),位列第20位。阿根廷的清廉指数则位列全球第102位,连足球场也爆出过腐败丑闻。

由于在独立斗争中东西两岸对于国家未来构想的分歧,以及西岸各种出卖东岸的行为,两岸并没有一条心走在同一条路上。

乌拉圭阿根廷已经在各自发展道路上渐行渐远。除了在南方共同市场这样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中共同寻求经济互利以外,两国早已不可能再在政治上有合并统一的诉求。

▲蒙德维的亚海边六色彩虹字母拼写的城市名

作者:元岐  编辑:Thomas (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