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两晋(六十二)赵王趁势火并贾后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3-31

(六十二) 赵王趁势火并贾后

从理论上,太子对贾后的威胁最大。因为帝国的权力,就是以晋惠帝为中心进行分配的。

贾后作为晋惠帝的妻子,与晋惠帝的关系自然最为亲近;但是与太子相比,很难说,她就是晋惠帝最亲近的人。因为天下是晋惠帝的,但是归根到底,最后还是太的。

晋惠帝智力有问题,贾后可以当他的代理人,太子呢?拥有巨大的军政资源,还拥有极高的人气,而且性格刚强、隐忍,他一旦上位,肯定就没有贾后啥事了。

在这种背景下,贾后就扩大了皇叔祖们的权力。

从理论上,皇叔祖一系力量扩大,对贾后不会构成威胁,因为帝国的权力,就是以晋惠帝为中心分配的,皇叔祖们与晋惠帝的关系多少有点太远。

贾后扩大皇叔祖们的权力,从理论上,也没有毛病,因为皇叔祖们辈份崇高,政治经验丰富,自然应该受到重用。

皇叔祖们的权力提高了,自然会挤压了皇弟、太子可能得到的权力;这样一来,就压缩了皇弟、太子们上升的空间。

在贾后的这种权力布局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司马昭的八弟、九弟。

司马昭的八弟是梁王司马彤、九弟是赵王司马伦。

他们作为晋惠帝的叔祖,很难说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威望,但是辈份、资历在那摆着,而且贾后需要靠他们制约太子、皇弟,所以中央政府的军政资源,就向他们那里倾斜了。

因为类似的原因,贾后、太子相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时,他们的何去何从,就可以左右帝国大局了。

在这种背景下,太子的支持者,就跑去找赵王司马伦商量。问他是不是可以通过武力清洗贾后?

这个应该是可以的。

赵王的上中下三策,大约是这样的。

下策:营救太子之后,以谦恭的态度退出政治舞台,力求平稳着陆。

中策:营救太子之后,作为最大的功臣,与太子分享权力。

上策:借刀杀人,除掉太子,再除掉贾后,然后获取最高权力。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权力格局。

处于赵王的位置上,哪一策是最好的选择呢?

我所说的上中下三策,并不是以优劣排列的,而是以激进保守排列的,上策最为激进,下策最为保守。

人生的许多选择,都是在类似的困境中挣扎。

许多时候,只有我们冒险、努力,才有机会更上一层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冒险吗?我们应该努力吗?

从积极的角度,我们自然应该努力,因为富贵险中求,没有胆量,哪来的产量?

许多时候,想要更上一层楼非常危险的、非常艰难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更上一层楼吗?

从消极的角度看,我们自然应该安于现状,因为荣华富贵一场空,与生命相比,它就不值一提。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两种观点,都能说通。

所以,许多时候,人才会在患得患失中痛苦挣扎。

是应该为了安全,放弃一些既得利益呢?还是应该为了成功,勇敢面对危险与困难呢?

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上,赵王肯定度过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时,终于决定赌一把。

毕竟,乐观的考虑,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就是有机会天下我有的。

就如当年,司马懿不敢发动高平陵之变,哪有今天的大晋帝国呢?

再往远了说,李世民不敢发动玄武门政变,哪有后世的唐太宗呢?

既然赵王司马伦有了这种念头,剩下的事,就如何执行它了。

当时,试图清洗贾后的密秘串联,并不比当年清洗杨骏时的密秘串联少。如果说有差别,仅仅是因为当时没人敢站在杨骏身后,所以相关密谋已是如火如荼了,但是杨峻却始终一无所知,等杨峻知道相关密谋时,已经大势已去了。

现在的贾后,却很快从赵王司马伦那里,听到了相关密谋。问题是,听到了,又能怎样呢?听到了,只会让她更加害怕!

许多声音,你不用打听,也可以知道。比如,众多人冒死为太子送行;再比如,主管官员宁可自己坐牢杀头,也要保全为太子送行的人。这都是明目张胆的公开进行着。但是,贾后能怎么样呢?

这是浮在水面之上的信息,那些深水之下的消息,肯定更加可怕。事实上,那么多人给太子冒死送行,仅仅是因为所谓的忠义吗?显然不是的。如果没有背后汹涌澎湃的密谋串联,他们敢这样干吗?

赵王之所以不断把相关的消息透露给贾后,只是为了刺激贾后那根,早已脆弱不堪的神经。

现在的贾后,已把全家拖进了鬼门关,想再爬出来,好像是不可能了。

但是,赵王有意无意的告诉她一个好方法,那就是,你想办法把太子杀了,就可以化解这种危机。

这真是一个好方法吗?想一想,也是让人绝望的。贾后仅仅流露出这种念头,就让全家陷入这种万劫不复之中,如果真把太子弄死了,会是什么呢?想一想,恐怕也是除了绝望还是绝望。

如果赵王愿意站在他身后,以他强大的实力作后盾;让淮南王司马允当皇太弟。应该还是有一线机会,化解这种危机的。

问题是,赵王司马伦内心是怎么想的,贾后根本不知道。

于是,贾后咬了咬、跺了跺脚,终于决定谋杀太子。

太子一直隐忍退让,大约就是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不犯明显的错误,最终的胜利,肯定是属于他的。

但是很不幸,他退到了最后,终于还是无路可退了。

当人拿着毒药让太子吃的时候,太子拼命的拒绝。

当人拿钝器重击太子的脑袋时,太子拼命的奔跑着、呼喊着。

但是,他终于死了。

每当看到《通鉴》这段内容时,我都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因为从我心内心深处,我始终是把太子当作第一男主看的;因为他一出生,就是标准的开挂的人生;顺着剧情看,他以后历经磨练,终会成为时代风云人物的。

但是很不幸,正剧还未开始,他就带着无尽的遗憾被清理出局了。

贾后谋杀了太子的结果,就是全家很快都上刑场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贾后还会这样做吗?

赵王司马伦以为自己的设计非常巧妙,结果也是全家很快都上刑场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赵王司马伦还会这样玩吗?

实在难说的很。

如果时光可以重回,在贾后的阴谋正在酝酿之际,有人劝太子用武力清洗贾后时,太子会动心吗?这个也很难说。

问题是,时光不能倒流。

人生的成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你选择正确,还得你的对手,也选择正确;你认为你的对手是理性,但是你的对手,就是要和你同归于尽,你能有什么办法呢?

大家并没有深仇大恨,大家只是争点权夺点利罢了。弄死我,就是你全家都要死,你何苦要弄死我呢?

当然了,你的对手这样做,绝不是因为计划与你同归于尽,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大小吞吃的。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贾氏家族的覆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