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患上痢疾别慌张,穴位埋线治疗痢疾

 智象埋线针 2022-03-31

现在正值炎热的夏季,吃些冰冷的食物也就成了大部分人的日常,虽然这样可以解暑,但是一不小心吃到不卫生的食物,就有出现痢疾的可能。

痢疾自古就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古称肠澼、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

痢疾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有以下几个传播途径,建议多多了解,尽量避免被传染上。

1、接触传播

痢疾最明确的传播方式就是和痢疾患者的直接、间接的接触,越是亲密的人之间越是容易被传染,比如痢疾患者使用过的被污染到的毛巾、餐具等,大部分的传播介质就是手,抓取食物食用后由此痢疾杆菌被一起带入人体的消化道当中,这样就被传染了痢疾。

2、苍蝇传播

苍蝇本身就是各种细菌的携带、传播者,痢疾杆菌也没有避免,当苍蝇携带着痢疾杆菌在食物上停留了,之后这些食物被人体摄入,也就患上了痢疾。

3、食物型传播

痢疾杆菌能存留在蔬果中,特别是在黄瓜、西红柿等食物上能够继续进行繁衍。另外在腌制的蔬菜里更是能生存一两周,所以,当人体一不小心摄入这些食物就很有可能会传染上痢疾。

穴位埋线治疗痢疾取穴推荐

1、【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两穴。                                                          

间隔1个月后可重复埋线。一般疗程1~3个月。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9期。

2、【取穴】大肠俞(双);天枢(双);足三里(双)。

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1周内禁重体力劳动及淋浴;治疗期间禁食生冷、酒荤之物。 

【来源】《中国针灸》1998年第6期。

3、【取穴】主穴为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天枢(双)。脾胃虚弱者配脾俞,里急后重、脓血黏液便者配大肠俞(双),脾肾阳虚者配关元。 

每2周埋线1次,共埋线2次。 

【来源】《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第5期。

4、【取穴】脾俞、肾俞、天枢、大肠俞。配穴: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20天埋线1次,每次选2个主穴,2个配穴,两组交替埋线,4次为1个疗程。 

【来源】《埋线疗法治百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第1版。

5、【取穴】双侧足三里,天枢穴。 

每两个月埋线1次,双侧穴位同时埋,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无效者改用其他疗法。 

注意事项:①严格无菌操作,埋线后不能将线体露出皮外,以防感染;②忌酒、辣椒及生冷黏腻等刺激性食物;③个别患者埋线后有全身不适,如畏寒、局部疼痛,均属正常反应,一般不需治疗,3天后自然消失;④埋线后3天内少活动,夏暑天最好不用本法。

【来源】《四川中医》1990年第11期。

6、【取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关元俞、足三里。 

治疗期间,嘱患者每天晨起和每晚睡前,坚持两手交替顺时针摩腹。注意忌酸、辣、甜类食物,忌烟酒,避免生气与劳累。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第1期。

7、【取穴】主穴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配穴:偏脾胃气虚者配脾俞、胃俞,偏脾肾阳虚者配肾俞,偏阴血亏虚者配三阴交,偏肝郁脾虚者配肝俞、脾俞,偏血瘀肠结者配血海。 

【来源】《中国针灸》2006年第4期。

8、【取穴】取俞穴大肠俞和募穴天枢穴,配合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 

【来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第22期。

9、【取穴】足三里(双),脾俞(双),大肠俞(双)。 

每埋线1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为30天。 

注意事项:穴位埋线严格无菌操作,1周内禁止淋浴,防止感染,禁食生冷,不易消化、油腻、酒、辣刺激性食物。 

【来源】《厂矿医药卫生》2000年第1期。

10、【取穴】主穴:脾俞、肾俞、天枢、大肠俞。配穴: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 

20天埋线1次,一般需1~3次(穴位宜交替选用)。 

【来源】《中国医刊》2000年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