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以为清末军队还是大刀长矛 其实十三响步枪的装备量早已超出想象

 扬眉剑客 2022-03-31
文章图片1

其实在大清朝夕阳西下的那些年里,黄龙旗下的那些个大辫子清军,并不像某些无脑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样一水的大刀长矛弓箭土炮。在真实的历史上,在那个火车铁路已经被老百姓认可的年代里,将冷兵器当成宝的也就是乱民一样的义和团了,连土匪镖局都知道洋枪的好处。事实上,早在太平天国还在闹腾的时候,为了保住爱新觉罗家的花花江山,满清政府就开始大批量的采购西方新式枪炮,来对付席卷了南方天下的洪秀全了。

文章图片2

西方枪炮涌入中国后,最早的受益者不是大清的正规军队,反而湘军、淮军、楚军一类的地方团练,毕竟人家是真金白银的掏了腰包,又在战场上和长毛们拼命,拿些好装备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由于当时的派系归属各不相同,购买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那国的都有,比如左宗棠西征伊犁的时候,麾下部队装备的洋枪不但有美国的温彻斯特,还有英国亨利-马梯尼,甚至于连瑞士的维特利步枪都有,万国造武器的来源估计就是那阵子。

文章图片3

当年的进口步枪有七响、八响、十三响枪的称呼,顾名思义,所谓的几响即枪支的装弹数量,如果按照当时进口步枪的分类不同,可以分为机巢弹仓、前托弹仓和后托弹仓不同的三种。而装弹数量较多的则为前托弹仓步枪,类似于散弹枪的管状弹药仓,往往与枪管平齐,而弹仓位于枪托内部的后后装弹或者类似于左轮手枪弹巢设计的机巢弹仓和前者相比可容纳不了那么多的弹药。

文章图片4

脱胎于亨利连珠枪的温彻斯特杠杆式步枪堪称是当时进口步枪中的代表性枪型,这种可以在内置管状弹仓之中连续加装十三发子弹的枪械,在火力延续性上远超当时常见的步枪,即便连曾经和合理连珠枪齐名的斯宾塞M1865式.52口径步枪,在载弹量上都不能和其相提并论。所以,在清军的装备中,十三响温彻斯特以火力最甚出名,九响的斯宾塞步枪屈居其后。据说在平壤之战中,出身于淮军所属的盛军精锐骑兵,就装备有这种温彻斯特十三连发。

文章图片5

由于温彻斯特连发枪火力较强,在洋务派大佬们的推动下,当时江南制造局、金陵枪炮局仿制过这种步枪,具体的数量还不小,以至于不少的清军队伍中都能看到该枪的身影,根据记载,在中法之战中冯子材在镇南关战斗打响之前,就曾经将麾下各部的连珠枪集中起来,以密集火力痛击法军。后来的甲午战争还有镇压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清军依然有不少的原版汇总仿制的温彻斯特连发枪。

文章图片6

当时在清军中还有一种来自于瑞士的Vetterli维特利步枪可以和温彻斯特相提并论,这种最初由雷德里希.维特利Friedrich Vetterli在1866年设计,第二年改进而成的连珠枪,虽然管式弹仓内只能容纳12发子弹,不过要是在枪膛之中预留1发的话,就与温彻斯特火力相当了。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