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人传》——天才的艺术家毕生的敌人是自己

 逸雪流年 2022-03-31

   

  这几天看完了《名人传》。书柜里有两个版本不同《名人传》,一本是十年前我在北京的小书店淘的典藏全译本,一本是去年在当当网上购的适合青少年读的全译本。我个人还是觉得在北京买的那版比较好,封面设计和纸张质量都比后者要好得多,尤其是书中的插图,前者是把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一些作品附上了,让读者有直观的印象。后者的附图比较少,而且都是作者的自画像。所以我看书的时候为了去了解他们的作品,都是一边百度一边看的。

  《名人传》是高尔基出版的系列丛书之一,他向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的稿,给三位世界名人做的传记,写得非常好,把他们的生平写得详细完整,尤其重点突出了他们对艺术事业的终身追求,生命不止,创作就不会停。

  这个世界艺术家为数最少,杰出的政客、成功的商人都可以学习和复制,但艺术家却是上帝选中的。他们的作品不能复制,是世间只此一份,顶级限量版的。而且他们之所以在艺术创作的路途上不畏艰难逆流而上,全是靠内驱力,就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不去做就会让人发疯的动力在推动他们前进,他们可以因此放弃婚姻,也可以没有子女,还可以摒弃对物质的享受,只是为了他们的艺术创作。这种精神普通人很难体会得到,因为一般人做事内动力都不足,还要靠外力来推动才能认真坚持地做一件事情。比如学生的学习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引导监督,需要同学的激励等才能长久坚持;比如员工的工作状态需要领导时不时地打打鸡血,同事的竞争和家庭的责任等来推动。但是真正的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完全不是这样一种状态,他们可能吃了这顿就没有下顿了,他也不会考虑去挣钱,一心只想把作品完成。普通人追求的是物质的丰富和享受,他们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和享受,所以当你觉得伟大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大都生活很潦倒让你感慨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相反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只是财富的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他们的生命不靠孩子来代代相传,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的孩子,那才是真正的代代相传永不泯灭。

  贝多芬是天才的音乐家,他出身于贫民家庭,有信仰,上帝给他派了特殊的使命,给了他天才的音乐细胞和感受创作能力,但是又给了他一副不幸的身子,没有健康的身体,病痛总是折磨着他,但他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却在身体与病痛的对抗中与日俱增,历久弥坚。一位音乐家、钢琴家、指挥家,到后来居然完全耳聋了,这不得不说真是个天大的讽刺,他谱出了世间最优美动听的曲子,结果他却听不到世间的任何一点声音了。他的代表作很多,《第三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真是世间的天籁,能瞬间调动人的所有情绪并被它们深深吸引。我最早听的贝多芬的曲子是《致爱丽丝》,因为喜欢,所以我的英文名就叫Alice了(正好与我的中文名中有一个字音同)。贝多芬一生未婚,虽然他也遇见了爱情,并且全心投入,还差点为此殒命。后来他的这些经历和感受都变成了音乐作品,奉献给了人类。他只活了六十多岁,一生都在创作,一生都在与病作斗争,为世人留下了许多音乐巨作,他就是天空中一颗让世人仰望的音乐星辰。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 和诗人,他最大的成就在于雕塑。他的出身也很普通,母亲早逝,父亲另娶,孩子众多,他被送到一个石匠家寄养,结果这却为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雕塑家打下了基础(我觉得这一定是上帝安排的)。他青年成名,而且一生都在为教皇创作。但他与每一任教皇签的合约都不能圆满的完成,即使是每次只创作出了一部分,件件也都是艺术精品了。他迫于工作的压力,总是想逃跑,当然他也那么做了,但是每次又被教皇引渡回来,给他重金和优渥的待遇,甚至是好言相哄,软硬兼施,让其继续为他创作。米开朗琪罗并不缺钱,因为历任教皇都按合约提前支付报酬,而且付给他的钱是他要的三倍,可是艺术家都不擅长理财,总是时穷时富的。他服务过好几任教皇,比教皇的寿命长多了,活了八十八岁。他的作品主题都是以圣经故事里的人物居多,而且他对人体尤其是男人的身体很感兴趣,作品大多是赤裸的男性身体。虽然他的作品真的是充满了灵性,生动又形象,情感从眼睛里自然倾泻而来,但人物总是不穿衣服,就让大众怪难为情的。代表作有《大卫》、《摩西》、《创世纪》等等。

  米开朗琪罗一生未婚,甚至传记里都没有提过他遇见过爱情。这真是一个特别的艺术家,穷其一生为权力的顶点服务,创作出了那么多的不朽艺术作品。他只活在他的艺术世界中,普通人的幸福,他都不在意,他的人生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创作中,他对自己的作品不甚满意,经常成品出来了还会被他销毁掉,这也是他为什么总是完不成合约的原因。可是他销毁的作品对世人来说仍是精品啊,比如那尊友人从他斧头下抢救下来的圣母抱子图,虽然残缺了,却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一生差不多经历了国家的一个世纪变迁。罗曼·罗兰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对大多数人就像维特对其同代人一样:是我们的情感、力量与软弱,我们的希望、恐惧与失意的明镜。我们不假思索希望调和这些矛盾,而他的思想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充满了大千世界的各种回声。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庄园主,但他对自己的身份并不满意。一生都在探索信仰和如何对待他人,他看到大多数民众日子过得艰难而自己却拥有许多财富,他心里十分痛苦。虽然他也尽可能地去帮助穷人,也让自己尽可能地生活清贫,但他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阶层或者整个社会的认知。他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对普通大众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他和夫人的婚姻还算美满,虽然最后夫人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了,他心里很煎熬,在人生的最后日子,他终于鼓起勇气离家出走,放弃他的全部财富,最后死在一个小客栈里。我想他应该是满足的,他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与他的旧阶层决裂。之前的人生他都在思想上与他们决裂,并且用文学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人生的最后,思想和行动终于统一了。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他的作品中都带着一些自传体色彩,尤其是思想上的发展轨迹可以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反应出来,如果把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做个串联,就是托翁的整个人生思想的发展历程了。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个个来头太大,我不敢随意发挥,笔墨受限得很。 不过我还是想说说我的最大感受,那就是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就的,它还需要天赋,它是上帝或者神的旨意选中了你,你逃不掉也偷不了懒,你只能永往直前没有退路。他们终其一生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他们都高傲(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他们又都自卑(因为自己总是否定自己),他们是世间最矛盾的结合体(世人眼中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的艺术作品,世人都为之疯狂,而他们自己却总是不满意,有可能几年呕心沥血的作品,他们能瞬间毁去(如果是商人看到是该多心塞),然后又不停地继续创作。他们视钱财如鸿毛,如果不是吃饭能保持生命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饭碗,节约时间全心创作。艺术家之所以从表面上来看,生活得穷困潦倒,那是他们没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创造物质财富上,如果他们肯用点心思去赚钱,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富翁了。他们的作品后世拍卖,根本就是无价之宝。只能说,上帝给予他们的财富不是普通人眼中的财富,而是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财富,是根本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